北宋仁宗至和年間,剛剛調任潭州知州的王罕一上任就遇到了一起上訪案件。
攔住王罕喊冤的是一位老婦人,還在她試圖接近王罕的時候就被眾多衙役迅速架開了。在老婦人哭天搶地的叫喊聲中,在王罕充滿訝異的眼神中,身邊的人向王罕解釋:“這是一個瘋子!只要有官員出行上路,特別是得知新知州到任,她便過來攔駕喊冤。之前也詢問過幾次,但她語無倫次、顛三倒四,根本不知道說什么,只是一味吵鬧,不過是一個瘋婆子罷了,請大人不必理會?!?/p>
身邊的人異口同聲、言之鑿鑿,看起來的確不像是一個因為官官相護而有意隱瞞的冤情。對于這一場意外,似乎確實不必放在心上。
但王罕卻是一個以認真出名的官員。他當即命人將老婦人請到官衙,親手端上熱茶,相向而坐,噓寒問暖,親切詢問,請老人家詳訴其情。誠如旁人所言,這位老婦人說話言語不清,十句中倒有九句不知所云,時不時還夾雜一些令人難以入耳的咒罵聲。但王罕既不惱怒,也不煩躁,而是耐心傾聽老婦人說完后,再從其言語里的蛛絲馬跡中抽絲剝繭,反復追尋盤問。在王罕的鼓勵與引導下,老婦人說得越來越流利,越來越清晰,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一點一點浮現(xiàn)出來。
原來,這位老婦人年輕時為人正室,無子,其夫另有一妾,妾生有子。其夫死后,老婦人被妾驅逐,家產(chǎn)悉數(shù)為妾所掠。老婦人憤而告官申訴。起初的情形已無從探究,或許是當時的知州受人蒙蔽賄賂,又或許是老婦人情急之下多有沖撞冒犯,總之,老婦人的訴求被駁回了。老婦人幾次爭辯未果,竟至憤恚發(fā)狂。此后但凡有知州就任,老婦人都要赴官喊冤,但因其言語不清,加上情緒激動,稍有不滿便張口詈罵,因此都被人認為是瘋子。直到此次王罕上任,才總算弄明白了這起上訪積案的來龍去脈。
事情既已弄清,王罕當即下令重新調查此案,不久便判定返還老婦人家產(chǎn)并對妾予以懲處。說來也奇怪,老婦人冤屈得伸后,精神竟?jié)u漸好轉,從此不再發(fā)狂。這件事情迅速傳遍了潭州,吏民皆服王罕之神明。王罕也因為此事受到朝廷嘉獎,并調任明州知州以示重用。
選自《人力資源報》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