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挺
(1896-1946),惠陽區(qū)周田村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始人,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并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zhàn)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zhàn)勝利后,獲救出獄后被中國共產(chǎn)黨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fā)、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1989年11月,經(jīng)中央軍委確定,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
葉挺將軍紀念園
葉挺將軍紀念園,位于惠州市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于2011年9月10日葉挺將軍誕辰115周年之際對外開放。
核心區(qū)占地面積300畝,由“一軸、二水、三廣場、六景區(qū)、二十四景點”組成,含葉挺故居、騰云學堂、讀書亭、練武堂、育英樓、會水樓、聚源堂、古井等歷史建筑和葉挺將軍紀念館、紀念廣場、葉挺銅像、牌坊、碑林、廣場、農田、果園、山林、溪流、湖泊等。
葉挺紀念園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中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顧客喜愛紅色旅游景點,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葉輔平
(1902-1940),惠陽區(qū)周田村人,葉挺將軍之胞弟。1926年5月,參加葉挺獨立團北伐先遣隊,在強奪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的三大戰(zhàn)役中,不遺余力地把后勤支前工作做在前,為保障戰(zhàn)役勝利立下戰(zhàn)功。參加了南昌起義,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需處長。192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7年“七·七”事變后,投奔新四軍,出任新四軍上校軍需處長。1939年秋,奉命回廣東,由香港押送軍用物資途經(jīng)廣西南寧八塘附近時,不幸發(fā)生車禍罹難,終年37歲。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葉輔平烈士紀念碑
為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的葉輔平,1954年,惠陽縣人民政府將烈士骸骨運回周田村安葬并建立紀念碑。
紀念碑坐落在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葉挺將軍故居東北面騰云小學后側的銅古石山腰,為水泥沙石結構,碑體坐北向南,碑高3米,呈五棱柱狀,周長5米。碑園占地300平方米,右側立葉氏九世祖葉太母黃老孺人墓。
育英樓
為葉輔平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所建,是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誕生地。1938年12月2日,中共惠寶工委在育英樓正式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傟牫闪⒑螅S即在淡水等地發(fā)動群眾,組織自衛(wèi)隊,打擊敵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展壯大,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建立提供了大批干部和良好的組織基礎。
育英樓位于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葉挺將軍故居的后面,是上、下兩進組成的小四合院。1985年,惠陽縣人民政府對其進行第一次修葺,基本恢復原有建筑面貌。2003年,惠陽區(qū)人民政府再次對其修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