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良,游耀偉,梁艷闖,王 雷
視功能一般指形覺、光覺、色覺和立體視覺四部分,其中尤以形覺最為重要。多年來,視力表視力是民航飛行員最常用的評價視功能好壞的定量標準,但人眼的形覺功能不僅包括分辨高對比度目標的能力,還包括對各種點線與空白間明暗程度差別的分辨能力,后者即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CS 檢查是更全面地評價視功能的指標。將視角和對比度結合起來,測定人眼對不同空間頻率圖形下能分辨的對比度,可以得出對比敏感度函數(shù)(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其低頻區(qū)主要反映視覺對比度情況,高頻區(qū)主要反映視敏度,中頻區(qū)較為集中反映視覺對比度和中心視力綜合情況[1]。中頻區(qū)CS 的高低直接與中心視功能的質量密切關系。
表1 四組明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比較 ±s
表1 四組明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比較 ±s
注:A 組:20 ~29 歲;B 組:30 ~39 歲;C 組:40 ~49 歲;D 組:50 ~59 歲。
?
表2 四組暗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比較 ±s
表2 四組暗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比較 ±s
注:A 組:20 ~29 歲;B 組:30 ~39 歲;C 組:40 ~49 歲;D 組:50 ~59 歲。
?
研究發(fā)現(xiàn),CS 檢查在青光眼、白內障、眼底疾病以及角膜屈光手術等檢查與評估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該檢查與屈光不正[2]、年齡因素[3]等關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討單一年齡因素對民航飛行員CS 的影響,以期為深入研究民航飛行員的視功能特征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1.1 對象按年齡段分層隨機選擇2013-09/2014-07 在民航總醫(yī)院進行年度體檢的現(xiàn)役民航飛行員,共200 名,均為男性,要求任何一眼裸眼視力≥1.0,經(jīng)裂隙燈顯微鏡和檢眼鏡檢查,無屈光間質和眼底病變,亦除外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影響結果的全身疾病,根據(jù)不同年齡將其分為4 組,A 組(20 ~29 歲,平均28.5±3.2 歲)、B 組(30 ~39歲,平均36.5±4.2 歲)、C 組(40 ~49 歲,平均46.7±4.1歲)、D 組(50 ~59 歲,平均55.4±4.5 歲),每組50 名100 眼。
1.2 方法應用美國Stereo Optical 公司研制的Optec6500視功能測試儀,采用儀器的遠距離測試狀態(tài),正弦光柵(F.A.C.T)CS 檢查模式。檢查前讓被檢者在同一環(huán)境中安靜休息5min,于暗室通過模擬明視(85cd/m2)和暗視(3cd/m2)兩種狀態(tài),單眼測量每位被檢者不同空間頻率(1.5、3.0、6.0、9.0、12.0、18c/d)的CS 數(shù)值,每個空間頻率的測試圖片上有9 個線形正弦光柵,記錄受試者回答正確的最后一個光柵,作為其CS 的記錄終點,描繪CSF曲線。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各年齡段民航飛行員明視或暗視狀態(tài)下相同空間頻率的CSF 值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選用SNK-q 法,以P<0.01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不同年齡段民航飛行員明視和暗視狀態(tài)下CS 數(shù)值見表1,2。各組CS 曲線均呈“倒U 形”改變,在中頻區(qū)(3.0c/d 和6.0c/d)最高。
2.1 明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的比較在空間頻率為1.5、3c/d 時,不同年齡段4 組間CSF 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空間頻率為6、12 和18c/d 時,不同年齡段4 組間CSF 值比較,A、B、C 三組之間兩兩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1),D 組較其他三組CSF 值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2.2 暗視狀態(tài)下不同空間頻率CSF 值的比較在空間頻率為1.5、3 和6c/d 時,不同年齡段4 組間CSF 值比較,A、B、C 三組之間兩兩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1),D 組較其他三組CSF 值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空間頻率為12 和18c/d 時,不同年齡段4 組間CSF 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目前,我國民航飛行員體檢視力檢查多采用高對比度的“C”形Landolt 視力表,其僅能測量人眼黃斑在最大對比度(即黑色和白色的反差對比接近100%)對細節(jié)的分辨能力,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職業(yè)的特殊性,民航飛行員經(jīng)常會遇到雨天、霧天、傍晚和夜間等不同環(huán)境,觀察的目標均具有低對比度等特點,即便在環(huán)境亮度很高的空中,由于大氣散射也會造成目視對比度下降,因而用普通視力表視力評估視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CS 檢查具有同時改變空間頻率和對比度兩個參數(shù)評價視功能的特點,更符合人眼視覺的實際環(huán)境,因此可更敏感、全面地反映被檢者的視功能狀態(tài)。
視覺發(fā)育成熟后,視功能和CS 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下降趨勢,且主要是高頻段的下降[4]。隨著年齡的增長,眼屈光介質的透明度逐漸降低和感光細胞功能的衰退,使眼光學系統(tǒng)的高頻截止作用逐漸明顯。一般認為,CS 在20 ~30 歲時最高,40 歲以后高頻區(qū)CS 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但低頻區(qū)不明顯[5]。Nomura 等[6]檢查了日本成年人的CS 后發(fā)現(xiàn),在所有空間頻率的CS 檢查中,CS 均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即使在視力矯正到1.0 或以上時,情況也是如此。
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民航飛行員CS 曲線均呈“倒U 形”改變,與CS 檢查正常人群分布形態(tài)一致[7]。隨年齡增長,分辨不同空間頻率的視標時,CS 數(shù)值均有下降,但僅有50 歲以上的D 組與其他三組比較在特定空間頻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明視6、12、18c/d,暗視1.5、3、6c/d),分析其原因可能為:(1)像差變化。由于年輕時角膜呈正性球差,而晶狀體呈負性球差,這兩部分球差相互中和,減小了全眼球差,然而隨年齡增長,角膜和晶狀體的透明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種代償作用降低,整個人眼像差不斷增加,進而引起CS 逐漸降低[5,8];(2)正常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的凋亡及神經(jīng)基礎的功能減退也是造成CS 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的可能原因[9-10];(3)隨年齡增長,晶狀體硬度的改變和玻璃體內混濁物的增加對光線的散射作用增強,在眼內形成較強的光幕,其疊加于視網(wǎng)膜物像上,造成光幕性視網(wǎng)膜照明,使視網(wǎng)膜物像的對比度下降[11];(4)隨年齡增長,人眼調節(jié)功能的減退和淚膜功能障礙均會造成人眼高階像差的增加[12],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CS;(5)飛行職業(yè)的特殊性。長航線飛行、晝夜不規(guī)律的職業(yè)特性以及高空射線的長時間照射均可能加速晶狀體的老化和視網(wǎng)膜功能的減退,以上原因聯(lián)合造成該試驗人群年齡增長特定空間頻率CSF 值降低。
綜上所述,CS 檢查可以彌補普通視力檢查的缺陷,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被檢者的視功能狀態(tài),為民航飛行員放飛提供一個可執(zhí)行量化標準。我們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民航飛行員CS 的研究,基本客觀地反映了民航飛行員CS 的特征,為實際推廣應用提供了較為可靠的數(shù)據(jù)參考。
1 楊磊,燕振國.對比敏感度臨床應用研究進展.中國眼耳鼻喉雜志2011;11(5):331-333
2 Kazutaka K,Kimiya S,Ayaka L,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in myopic eyes.Plos One 2014;9(11):1-5
3 Hohberqer B,Laemmer R,Adler W,et al. Measuring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normal subjects with OPTEC 6500:influence of age and glare.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07;245(12):1805-1814
4 李軍,湯欣,邢曉杰.應用OPTEC6500 測量正常人對比敏感度影響因素的初步探討.眼科新進展2011;31(2):150-153
5 張艷龍,李麗華,高祥璐.對比敏感度的影響因素分析.眼視光學雜志2009;11(3):221-226
6 Nomura H,Ando F,Niino N,et al. Age-related change in contrast sensitivity among Japanese adults.Japanese J Ophthalmol 2003;47(3):299-303
7 宋偉瓊,譚淺,夏朝華.正常人對比敏感度的特征.國際眼科雜志2007;7(4):1060-1062
8 Amano S,Amano Y,Yamagami S. Age-related changes in corneal and ocular higher-order wavefront aberrations. Am J Ophthalmol 2004;137(6):988-992
9 Curran T,Hills A,Patterson MB,et al. Effects of aging on visuospatial attention:an ERP study. Neuropsychologia 2001;39(3):288-301
10 李軍,湯欣,邢曉杰.新標準下正常人眼對比敏感度的研究.天津醫(yī)藥2010;38(7):590-592
11 祁媛媛,張豐菊,于芳蕾,等.人眼對比敏感度的相關影響因素及評價分析.眼視光學雜志2007;9(5):328-331
12 Koh S,Maeda N,Kuroda T,et al. Effect of tear film break-up on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measured with wavefront sensor. Am J Ophthalmol 2002;134(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