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明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106-02
現行初中生物學教材,極大體現了對生物與環(huán)境保護的科學方法訓練主線,充分體現了生物學作為前沿科學的一些優(yōu)勢。貼近生活,以人為本,展示了其作為實驗學科的特色,而且不同于以往的生物學教材。因此新時期就要有新的教育觀念:教育不應單純以升學考試及學生成績等功利性目的為著眼點,而應以提高每一個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為根本目的,著眼于培養(yǎng)他們這種能力所需的各種素質,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此在農村生物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認真調查當地的生物資源,可以為更好地開展生物教學打下基礎。大理州的生物資源由于地域差異而千差萬別。當然只了解大范圍的生物資源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本鄉(xiāng)鎮(zhèn),甚至本村的生物資源優(yōu)勢,為了解本地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打下基礎。就以本校所在地喬甸鎮(zhèn)為例,烤煙是喬甸鎮(zhèn)的支柱產業(yè),是本地主要經濟來源,而由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煙草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質量要求也隨之上升,對這個經濟支柱也有所影響,為此紅提葡萄、柑桔、油菜等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當地的野生生物資源相對貧乏,但也有其獨特的地方,比如野生食用菌質量較好,有被譽為“真菌之王”的松茸、牛肝菌、干巴菌、香菇、雞油菌、羊肚菌、雞樅等。這些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我在講到真菌這一節(jié)時就主要以這些為主要素材進行展開,這樣學生就比較感興趣了。而且,在此之前我還向有關的食用菌販子了解過一些行情,把一些食用菌的經濟價值也引入課堂,學生更是樂此不疲,也有心往向之。況且有的同學暑假期間就采集過食用菌出售,可以作為最好的解說員,這樣便把生物資源與它的效益結合起來了,為生物知識與經濟效益找到了恰當的切入點,真正體現了知識經濟的魅力,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最后再讓學生討論如何處理好生物資源的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這樣就更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其次,利用生物技術讓學生在生物課中體驗成功。在生物教學中多介紹一些與生產實踐相關的生物技術。例如在講授“植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這一節(jié)的無性繁殖專題時可讓學生到苗圃或果園里親自實踐扦插、嫁接等技術,讓學生看到自己扦插或嫁接成活的花卉苗木,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成功的滋味,更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高尚思想。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為開展好生物實驗課的前提條件。還要讓學生了解未廣泛運用的,或正在研究中的,甚至是未來才可能出現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知識,如克隆技術、組織培養(yǎng)技術、轉基因技術等生物新技術的發(fā)展與前景。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還可以教會學生辨別什么是偽科學,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學,學會辨別生產生活中的生物技術騙子。例如,在講述蟲草的形成過程時可結合許多雜志上介紹的“蟲草栽培技術”廣告的虛假性,戳穿他們騙局,并作廣泛宣傳,以免學生自己、家人或其他人受騙上當。可見,以前的初中生物教育特別重視知識的傳播,而新時期的初中生物教育則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三,注重農村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統(tǒng)一。學生是在生活中成長而不是在教育中成長的,他們從自然中汲取各種物質來長身體,從家庭、社會、學校中接受各種信息進行加工來增長知識,他們在思考中來鍛煉思維,在生物實驗和活動中鍛煉各方面的能力,他們在自身內在的各種需要的驅使下去追求實現自己的各種愿望,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特征。而現實教育并不能完全替代這一切,教育只能對學生生活的某些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高明的教育者考慮得全面一些,能對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總體設計,綜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形成最大合力,那么教育效益就會高一些;反之,效益則會差一些。農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體現在開始成績的好壞上,生物教師只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力和習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效益達到最優(yōu)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間接效益則主要表現在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前景方面,好的教師會在學生的潛在能力方面加以挖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把學生培養(yǎng)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梢娭挥邪艳r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統(tǒng)一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農村初中生物教育應注重當前效益與長期效益的統(tǒng)一。農村生物教育對生物資源的引導開發(fā)方面要注重當前效益與長期效益的統(tǒng)一。目前許多生物資源正處于滅絕的邊緣,如果只注重當前效益,而采取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的開發(fā)方式勢必導致物種的滅絕,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身,這正是生物教育要把握的主線之一;而生物教育的長期效益主要在于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生物學人才,為保護和豐富生物資源奠定良好的基礎,更為以后向生物學研究方向發(fā)展的同學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同時,生物教育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命含義的認識,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從而達到珍愛生命的目的;生物教育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以后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打下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今后的生活質量,達到讓學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方面得到完善的目的。教育的效益如何,主要取決于長期效益,也就是看學生成了什么樣的人。不過生物教育的當前效益并非不重要,因為生物教育的長期效益是建立在當前效益的基礎上的,沒有當前活動的高效益,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長期效益,我們強調的是當前效益和長期效益的統(tǒng)一,對每一項教育活動既要明確當前目標又要充分挖掘他的育人價值,使之服務于一定的長遠教育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長期效益。
由此可見,農村生物教育要取得好的效益取決于當地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取決于學校的支持情況,更取決于生物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只有重視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拓展教師自身的知識層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才有可能為農村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在農村初中生物教育方面取得較好的長期效益,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盡微薄之力,這就是農村生物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責任編輯 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