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088-02
語文是什么?語文就是這樣一株美麗的大樹,枝葉茂盛,鮮花盛開,碩果累累。
葉,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蘊含的美好人性。讓語文教學浸潤人文的色彩,讓語文教學負載精神的使命,讓語文教學流溢生命的動感。
《陳毅探母》中陳毅說了這么一段話:“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洗衣服,是應該的呀!”反復讀了這段話后,我請孩子們暢所欲言。一個孩子說:“陳毅很孝順自己的母親?!币粋€孩子說:“陳毅當了大元帥還這么孝順自己的母親,真了不起?!币粋€孩子說:“我的媽媽整天為我操勞,可我從來不懂得孝順她,還整天煩她,真不應該!”還有個孩子說:“這個故事有點像‘烏鴉反哺,小的時候父母親養(yǎng)育我們,長大后,我們應當報答他們?!甭犞⒆觽兊陌l(fā)言,我的心中涌起一種激動。我說:“孩子們,人類有一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那就是——對愛的珍視,我們要將愛心融入平凡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學會理解父母、體貼父母、孝順父母、熱愛父母。同時我們還要把這種愛放大,熱愛老師,熱愛同學,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p>
孩子們若有所思地聽著,其實在他們的心中,原本就有著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喚醒這種沉睡的人性,不斷地去培植這種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來,強壯起來,挺立起來。
根,深深地扎入生活的土壤
“語文即生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中處處都洋溢著語文的氣息。生活的語文,就是要自覺地將生活資源開發(fā)成語文課程資源。
學完《秋姑娘的信》,我就鼓勵孩子們到校園、公園、小區(qū)等地方去認識樹葉、觀察樹葉、了解樹葉、采集樹葉,把采集到的樹葉貼在紙上,把樹葉的名稱寫在紙上,并注上拼音,再到班上交流。孩子的興趣可濃了,介紹起來頭頭是道。有幾位孩子的介紹,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生1:老師要我們觀察秋天的樹葉,爸爸、媽媽帶我去了磨盤山,我看到了滿山火紅的楓葉,媽媽說:“楓葉是秋天王國里的王后?!蔽曳浅O矚g楓葉,它像金魚的尾巴。
生2:銀杏的葉子像一把把美麗的小扇子,非??蓯?。
生3:水杉的葉子與眾不同,在一條長長的葉柄上,整齊地排列著四十多片小葉子,像一把綠色的小梳子似的。到了秋天,這把小梳子就變黃了。
生4:梧桐的葉子,像一個個大手掌,我仔細數(shù)了一下,少了兩個手指頭。
生5:天竺的葉子可有意思了,一片葉子上有三種顏色,中間是綠色的,外面是紅色的,還鑲了一道黃邊,真是玲瓏而別致。
生6:秋天到了,許多樹葉都換上了漂亮的盛裝。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即使是四季常青的樹葉,到了秋天,也會有一點變化的。比如我眼中的松針,春天是翠綠的,夏天是墨綠的,秋天,綠中就有那么一點黃了。
孩子們津津樂道,欲罷不能。這讓我想起陸游的一句詩:“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鄙钍莻€大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來自于生活,又必然走到生活中去。
花,綻放出詩意的笑屑
漢語,是一種充滿詩意的語言。它能把每一片飛花、每一線星光、每一縷期盼都凝化成詩意的存在,感受這種美好的詩意、享受人生的幸福,是語文教學的使命。
以前我愛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F(xiàn)在,我愛讀“沙灘貝殼腳丫/海風海鷗浪花/珍珠魚蝦海帶/港灣漁船晚霞”??珊⒆觽儾欢?,畢竟他們的生活經驗還非常有限,許多詩意的東西他們是不可能體會出來的。因此,詩意的教學首先必須是有鮮明的形象性,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輔以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先營造出詩的意境,讓孩子們在詩意般的境界中,慢慢地感悟美,細細地品味真,從而喚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激。所以,課的一開始,播放有關大海的課件,讓孩子們看美麗的大海晚景圖,聽《漁舟唱晚》,教師在一旁用簡潔、純凈的語言向孩子們描述:
大海是美麗、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夕陽西下,孩子們涌向海邊,他們光著小腳丫,在軟綿綿的沙灘上跑來跑去,撿起一顆顆美麗的貝殼。海風輕輕地吹拂著,海鷗快樂地鳴叫著.大海高興了,捧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把它送給黃昏。漁船滿載著珍珠、魚蝦和海帶,停泊在寧靜的港灣,只留下遠處天邊,一抹絢麗的晚霞……
在這樣詩意的情境中,孩子們深深地陶醉了,不知不覺中,和教師一起走進了文本,和作者一起認識美,感受美,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挖掘出內蘊的詩意。
果,是智慧和靈性的噴發(fā)
新課程倡導什么?新課程就是倡導對話。對話,不局限于單純的語言形式,同時也是雙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是相互信賴氛圍下的啟迪,是交流之后的賞識和愉悅。語文,就是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平行交談、平等溝通、真誠互動、民主協(xié)商。
讀了《蘑菇該獎給誰》一文,許多孩子都默認了兔媽媽的做法——把最大的蘑菇獎給小白兔,因為他敢于和高手比呀!很多教師喜歡孩子們的這種一致,喜歡孩子們復述教師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我卻不以為然。我問:“有沒有不同的意見?”一個孩子站起來,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我說:“沒關系,說出你的看法。”這孩子終于鼓足勇氣說:“我認為小黑兔也應當?shù)玫阶畲蟮哪⒐?。因為兔媽媽臨走時只是囑咐他們兩個要好好練習跑步,并沒有規(guī)定他們必須跟誰比呀!”是啊,說得多好,其實找誰比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有積極參與練習跑步的熱情。小黑兔具備了這一點,大蘑菇自然也應當給他。
對話的語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語文。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少的是教師的明確表態(tài),多的是教師的真誠傾聽。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真本性”“原我性”和“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
(責任編輯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