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079-01
物理課是初中學生的起始學科,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都有濃厚的興趣,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就使學生慢慢失去信心,即使有部分學生在物理上學得較好,也只是通過死記硬背一些物理公式、定理,久而久之就會覺得物理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對學習物理應具備的一些觀察、思維能力,就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以下是我總結出的一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做好演示實驗,把演示與講解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把實驗與講解有機的結合起來,用演示實驗作為調節(jié)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柱,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如在講解《蒸發(fā)》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先用濕毛巾在黑板上寫“同學們好!”幾個字,再開始組織上課。在一開始時不提出“蒸發(fā)”這個詞,留有懸念,增加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舉例及實驗的觀察后再提出“蒸發(fā)”這一概念,使這個詞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這時再讓學生看剛才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為什么看不見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也如同我們晾衣服時,濕衣服過一段時間之后變干了;一盆水在屋里,一段時間之后水變少了,這些現(xiàn)象都是水由多變少,在變化過程中都比較緩慢平和,且只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這種汽化現(xiàn)象就叫蒸發(fā)。這樣講解“蒸發(fā)”這一概念,使它建立在學生觀察的堅實基礎上,然后再做一些小實驗,加深了概念在學生大腦中的形成。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都較差,因此在對物理概念、性質、定理、公式等的理解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對知識一知半解或理解得不透徹,從而影響了知識的掌握和落實。當一些學生出現(xiàn)思維障礙時,如果老師僅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復講解,勢必造成尖子生產生厭煩情緒而不想聽,而基礎稍差的學生則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這樣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有必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實驗儀器等,以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實現(xiàn)知識的消化、吸收、掌握和運用的目的。如在講解重力一節(jié)時,講到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時,學生的思維就會有障礙,總認為豎直向下就是垂直向下。那么在斜面上的物體的重力方向就是垂直于斜面,從而產生錯誤。因此,講解重力方向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卓別林參軍”的趣味小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二戰(zhàn)時,卓別林在部隊上當兵,一天他和一個空軍駕駛員駕駛飛機正在執(zhí)行任務,突遇敵軍襲擊,為了躲避敵軍的攻擊,不知道什么時候飛機飛倒了,這時卓別林的懷表掉出來,豎直的掉向他的上方,此時他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把表裝回去,又掉出來。卓別林就說:“這表咋的了,老往上跑”。飛行員就說:“我飛高點看一下”一飛高,飛機就插到地面上了。從這個趣味故事的觀看,可以很生動形象的指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同時學生也能很快掌握這個概念。
三、努力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影響和愛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喜愛模仿教師,教師的思想、行為、興趣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不斷充實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一個學識淵博,關心、愛護學生,教學藝術高的教師,學生對他的課是特別有興趣的。而且,物理學科的知識常與數(shù)學、化學、文娛、體育及生產、生活等方面的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因此,廣泛地閱讀先進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和文娛讀物,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這樣在教學中就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接近學生,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四、講述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物理學史的發(fā)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講“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的講授有趣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驗證天電(閃電)與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臺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鐵來防刺客,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責任編輯 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