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周志宏
【摘要】在廣泛文獻檢索基礎上,對柿的資源狀況、藥用歷史、食用價值、質量標準研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綜述,為深入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柿;藥學;研究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R28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6-0040-04
Abstract:
Keywords:
柿Diospyros kaki Tunb.原產(chǎn)于我國,是著名的“鐵桿莊稼”,栽培歷史長達3000多年。分布十分廣泛,是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的食用品種。柿因其獨特的風味,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及藥用價值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筆者對有關柿的資源狀況、藥用歷史、食用價值、質量標準研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的研究概況進行綜述,旨在為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柿葉資源、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柿葉醫(yī)藥保健品提供參考。
1資源狀況
全世界柿樹有6屬450余種,其中我國有2屬50多種。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柿樹生產(chǎn)國,目前栽培面積約占世界總產(chǎn)量的50%以上。其中栽培的柿子品種多達800種以上,是我國五大水果(葡萄、柑桔、香蕉、蘋果、柿子)之一。我國以黃河流域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5省栽培最多,產(chǎn)量占全國的70%~80%。其中,柿果、柿蒂、柿霜、柿漆、柿餅、柿花、柿葉、柿皮、柿木皮及柿根均可作為藥用。
2藥用歷史
柿子有清熱、潤肺、止渴作用;柿蒂已載入中國藥典,其性苦、澀、平,歸胃經(jīng),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臨床上多用于呃逆癥狀,代表方劑主要有:柿錢散治呢逆(《潔古家珍》)、柿蒂散治血淋(《奇效良方》)、柿蒂湯治胸滿咳逆不止(《濟生方》)和丁香柿蒂湯治咳逆(《婦人良方》)等。柿葉入藥最早見于明《滇南本草第一卷》“柿花”項下,曰:“經(jīng)霜葉敷臃瘡。”《本草再新》中記載柿葉“味苦,性寒,無毒,專入肺經(jīng),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薄斗诸惒菟幮浴芬嘤涊d柿葉可“治咳嗽氣喘,消肺氣脹?!薄稄V西中藥材標準1990版》收載中藥柿葉,其性味“苦、酸、澀、涼”,功能與主治為:“清肺止咳,涼血止血,活血化癖,降血壓,用于咳喘,肺氣腫,各種內(nèi)出血,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冠心病?!?/p>
3食用價值
柿葉資源豐富,入藥方便,療效確切,是古代民間常用的藥材。目前以柿葉為原料的中藥制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如由柿葉單味藥材提取物制成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腦心清片”和“腦心清膠囊”和以柿葉為主藥的中藥復方制劑腦心寧膠囊,作為新型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用藥已應用多年,療效確切,效果顯著。另外,柿葉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可制成各種飲料和食品,如柿葉茶、柿葉保健茶、柿葉奶茶、柿葉飲料、柿葉晶等功能保健食品,在我國和東亞各國頗受歡迎。
柿子的加工在我國有近千年的歷史,主要是制成柿餅,但隨著人們對柿子中各種成分和藥用價值的進一步了解,以及科技水平和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除柿餅外,柿子加工品還有柿子果酒、柿子醋、柿子汁飲料、柿子糕、柿子脯、柿子果凍、柿子果醬、柿子果丹皮、柿子面、柿干等。
4質量標準研究
4.1性狀鑒別完整柿葉葉片呈橢圓形或寬卵形,灰綠色或黃棕色,長5~17cm,寬3~9cm,表面略有光澤,葉脈在上表面凹下,下表面凸起,葉柄長8~20mm。
4.2定性鑒別周江煜等建立了柿葉中熊果酸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以環(huán)己烷:丙酮:乙酸乙酯(4∶[KG-*2]2∶[KG-*2]1)為展開劑,展開,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顯色,置110℃烘箱內(nèi)烘約8min,在可見光下觀察,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上均顯紫紅色斑點,陰性對照液無相應斑點。對柿葉粉末乙醇提取物進行紫外光譜掃描,結果在218nm、370nm、412nm處有較大吸收峰。
4.3含量測定總黃酮含量測定方面,李志平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各優(yōu)化條件下的總黃酮含量,其中通過正交實驗探討了微波輔助法提取柿葉黃酮的最佳條件,并考察了大孔吸附樹脂對柿葉黃酮的靜態(tài)吸附效果,并確定了以70%乙醇進行洗脫可獲得最高解吸率。岳紅等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柿葉總黃酮,對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晏亦林等采用正交實驗進行優(yōu)選,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黃酮含量為指標來考察乙醇濃度、提取時間、提取次數(shù)及乙醇用量對柿葉總黃酮的提取的影響,最終確定最佳條件為70%乙醇提取3次,溶劑用量為8、 8、6倍,提取時間為2、1、1小時。石錦芹等以浸提溫度、乙醇濃度和固液比為考察因素,對柿葉總黃酮進行提取,結果表明用15倍50%乙醇為溶劑,在75℃下提取3h效率最佳。貝偉劍等采用對大孔樹脂對柿葉黃酮的吸附性能進行了研究,表明聚酰胺和AB-8樹脂效果較好。上述研究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黃酮含量。
甄漢深等采用薄層色譜法對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進行了含量測定, 為評價柿葉質量提供了依據(jù)。
周江煜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色譜柱為Thermo C18,以甲醇-2%醋酸銨溶液(80:20)為流動相,流速08ml/min,檢測波長204nm,結果顯示,不同產(chǎn)地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差異不大。鄒盛勤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以Kromasil C18為色譜柱,流動相V(甲醇)∶V(02%磷酸水溶液)=87∶13,流速:08ml/min,檢測波長:210nm,柿葉樣品中齊墩果酸、熊果酸與其他成分分離良好,方法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可靠,可準確測定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費學謙等采用HPLC法測定了不同柿種柿葉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結果表明其中Vc含量排序為:野生種>澀柿品種>甜柿品種。
5化學成分
柿葉中主要含有黃酮類、萜類、萘醌萘酚類,此外還含有香豆素類、甾醇類、有機酸、脂肪酸、揮發(fā)性成分等多種化學成分。Kameda等從柿葉中分離得到了黃芪苷、kaempferol-3-O-(2''-O-galloyl)-glucoside、異槲皮素和quercetin-3- O-(2''-O-galloyl)-glucoside 4種黃酮苷。Chen等從柿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烏蘇醇、齊墩果酸、熊果酸、白樺酸、19α-羥基烏蘇酸和19α,24-羥基烏蘇酸等三萜類化合物。Uc-Cachon等從柿葉中分到1個新的萘醌二聚體衍生物和7個萘醌類化合物。周法興等從廣西產(chǎn)柿葉的酸性部分中分離得到一對同分異構體,為6-羥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莨菪亭。Funayama研究表明柿葉中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安秋榮等用GC-MS法從柿葉中分離出21種脂肪酸,其中鑒定出19種。
韋建華等把柿皮的提取物進行硅膠柱色譜分離純化,得到了棕櫚酸、β-谷甾醇、烏蘇酸、24-丙基-3-β-羥基-膽甾-5-烯、齊墩果酸、東莨菪堿和肉豆蔻酸7個化合物。
張曉凱從干燥柿蒂粗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了齊墩果酸、熊果酸、沒食子酸、沒食子酸乙酯和槲皮素,其中沒食子酸乙酯是首次從柿蒂中分離得到,并建立了測定了柿蒂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譜含量測定方法。 潘旭等從柿蒂中分離得到了4個化合物:24-經(jīng)基齊墩果酸、19α,24-二羥基烏蘇酸、白樺酸和barbinervic acid。
6藥理作用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柿葉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包括血管擴張(軟化血管)、降脂降壓、抗氧化、止血、抗菌、降血糖、對特異性皮炎的抑制作用等多種功效。
柿葉提取物能增加離體兔心和在體蛙心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小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黃樹蓮等實驗表明柿葉醇提取物使麻醉狗心臟負荷減少、總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壓明顯下降、冠脈流量明顯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并進一步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柿葉提取物能顯著改變血液的理化特性,降低血液的粘滯性,有利于防止或減輕紅細胞之間的粘附、沉積和聚集,即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
柿葉提取液和柿葉茶對高脂飲食誘導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酷(TG)和總膽固醇(TC)升高具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吳小南等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鮮嫩柿葉汁可明顯抑制高脂飲食誘導的大鼠體重增加,對TG和LDL-C的升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對于HDL-C的降低有明顯的升高作用,表明鮮嫩柿葉汁有一定的減肥降血脂作用,為柿葉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實驗依據(jù)。陳麗等通過建立飲食性高脂血癥大鼠模型,連續(xù)給藥4周后檢測各組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來研究柿葉總黃酮對飲食性高脂血癥大鼠肝臟脂肪變性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柿葉總黃酮對高脂血癥大鼠的脂質代謝紊亂有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對防治高脂血癥和改善血液流變學有積極的意義。
林賽榕等把以鮮嫩柿樹葉為原料制成的柿樹茶喂養(yǎng)高血脂大鼠后,觀察血清LPO和紅細胞SOD,結果表明,柿樹茶可以降低其血清脂質過氧化物含量和提高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
柿葉能使小鼠出血時間縮短447%,凝血時間縮短34.3%;董長宏等從胃粘膜出血的患者中觀察到,柿葉粉可有效止血,有效率達到90%,并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柿葉粉不僅可以減少胃粘膜出血,而且還可以預防胃潰瘍的形成。 王樹松等采用妊娠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不完全流產(chǎn)模型,觀察柿葉對早孕和中孕大鼠藥物流產(chǎn)子宮出血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柿葉可有效減少出血量,對早孕和中孕大鼠藥物流產(chǎn)后子宮出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紀莉蓮等以柿葉提取物對7種常見的食品腐敗菌及致病菌進行抑菌試驗。結果表明,柿葉具有較強的拮抗食品腐敗菌與致病菌的活性,對各供試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最低殺菌濃度(MBC)為0313g/ ml和0625g/ml,抑菌率達到90%以上。
徐錦龍等研究柿葉提取物對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響,實驗結果證實柿葉提取物可顯著降低空腹血糖(P<001),明顯增加肝糖原的量(P<001),增高糖原染色評分。表明柿葉提取物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并能增加肝糖原的量。鄧航等研究柿葉三萜粗提物對鏈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柿葉三萜粗提物顯著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肝糖原合成,并表明三萜類化合物是柿葉降血糧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給特異性皮炎模型小鼠灌胃口服柿葉提取物或其主要成分紫云英,可明顯抑制小鼠皮炎的發(fā)展, 小鼠搔抓行為減少,血清IgE下降,使炎性細胞浸潤下降、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減少,表皮過度角化癥狀明顯減輕。
7臨床應用
71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我國廣西生產(chǎn)的“腦心寧”注射液以柿葉為主藥,用于治療患有腦動脈硬化癥、短暫腦缺血發(fā)作、腦血栓形成及其后遺癥、腦栓塞等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者共163 例,顯效39例,良效60例,有效58例,無效6例, 總有效率達963%。廣東省廣州白云山中藥廠用柿葉制成中成藥“腦心清”,該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療效。臨床研究表明,患者服用“腦心清”1個療程, 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能增加136mg,而人體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能將積聚在血管中的脂類物質帶出體外(這些沉積的脂類物質正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元兇”), 因此“腦心清”能有效地治療心腦血管病?!澳X心清”經(jīng)過幾年的市場推廣,已逐漸被廣大患者所熟識和青睞,現(xiàn)已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病的首選藥物之一。
72治療出血癥臨床上應用柿葉治療多種出血癥。由柿葉提取加工制成的片劑治療因避孕藥、避孕環(huán)、人工流產(chǎn)引起的出血者和一般婦科患者共400例,顯效208例,有效130例,無效62例,總有效率為845%。以柿葉粉為主的復方止血4號對上消化道出血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董長宏等用柿葉粉治療20例胃粘膜出血癥,結果有效率達90%,治愈率達75%,有明顯的止血效果。高堅以復方柿葉丸治療1881例血小板減少癥,基本治愈及顯效1217例(647% ),良效590例(31.4%),進步74例(39%);江維克等人以柿葉為主的方藥治療血小板減少癥,效果良好,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
73抗菌消炎臨床上用柿葉黃酮苷注射液治療以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癥,包括大葉肺炎、小兒肺炎、膿腫、外傷及手術后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病癥136例,治愈率為71.2%,顯效率為11%,總有效率為903%,無效率為97%。
74美容臨床觀察表明,外用“柿葉祛斑膏”有增加皮膚滋潤和細膩的作用。柿葉對黃褐斑具有良好的療效,以柿葉為主的“柿皇祛斑茶”治療面部黃褐斑81例、總有效率達91%;“柿葉祛斑膏”治療面部黃褐斑247例、顯效者占68%以上。
74抗癌柿葉對食管增生性病變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盛敬偉等報道,每日用柿葉粉三錢泡水飲用,使46例食管重度增生病人治療半年后好轉10例,穩(wěn)定30例,6例無效,無一例發(fā)生癌變。
75治療呃逆
柿蒂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引流術后繼發(fā)頑固性呃逆的51例中,治療有效率可達94.1%,而常規(guī)藥物只有765 %。譙興蘭等以丁香柿蒂湯治療80例惡性腫瘤病人化療后呃逆癥,58例顯效,18例有效,4例無效,有效率為95%,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療法。
綜上所述,雖然柿的相關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目前研究狀況,柿的物質基礎、質量評價和藥理作用方面還缺乏系統(tǒng)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為進一步擴大臨床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果樹栽培學各論[M]. 北京: 農(nóng)業(yè)出版社, 1989: 274-294.
[2] 林嬌芬, 林河通, 謝聯(lián)輝, 等. 柿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及開發(fā)利用[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5, 31(7): 90-96.
[3] 王軍. 牛心柿、橘蜜柿清汁的加工藝研究. 碩士論文. 陜西師范大學, 2005.
[4] 張浩. 柿子果酒最佳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D]. 陜西: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03.
[5] 馬蘭花. 柿子藥用成分分析及研究[J]. 山西林業(yè), 2001, (5): 29-30.
[6] 冉先德. 中華藥海(上)[M]. 哈爾濱: 哈爾濱出版社, 1993:1249.
[7]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0: 233.
[8] 明·蘭茂.滇南本草第一卷[M].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5: 332-335.
[9]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 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版[M]. 廣西: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70-71.
[10] 貝偉劍, 姚江雄, 王虹, 等. 腦心清片防治腦動脈硬化疾病研究進展[J]. 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 2005, 4(8): 804-806.
[11] 羅杰, 貝偉劍, 徐騰, 等. 腦心清片質量標準的研究[J]. 中國新藥雜志, 2004, 13(7): 625-627.
[12] 蔡越冬, 楊少鋒. 腦心清片治療腦動脈硬化癥和冠心病心絞痛60例臨床總結[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01, 12(6): 414-416.
[13] 黃中漢. 腦心寧膠囊的制備與應用[J]. 廣東藥學, 2000, 10(6):34-35.
[14] Bae D K, Choi H J, Park M H, et al. The study of functional beverage from Korean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L. folium )leaf [J] .Kore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32): 860-866.
[15] Choi C. Studies on investigation into biologically activated substances from Korean persimmon leaves and developing high function beverages[J]. Report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2000 (supplement): 149-150.
[16] 劉月梅, 白衛(wèi)東, 魯周民, 等. 我國柿子加工研究進展[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7, 22(2): 152-155
[17] 甄漢深, 張三平, 唐維宏. 柿葉鑒別的實驗研究[J]. 中草藥, 1998, 29(9): 627-629.
[18] 嚴鑄云, 文佳燕. 川產(chǎn)柿葉的生藥學研究[J].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1, 24(3): 42-44.
[19] 周江煌, 侯小濤, 黃天靜, 等. 廣西產(chǎn)柿葉質量分析研究[J]. 中藥材, 2012, 35(1): 47-49.
[20] 李志平, 尹篤林, 李輝, 等. 微波輔助提取柿葉黃酮[J].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7(1): 110-113.
[21] 岳紅, 趙曉莉, 張穎.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柿葉黃酮的工藝研究[J].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5, 17(3): 421-423.
[22] 晏亦林, 楊桂興, 李云秋. 柿葉總黃酮提取方法研究[J]. 中藥材, 2003, 26(11): 811-812.
[23] 石錦芹, 黃紹華, 胡欣愷, 等.柿葉中黃酮類化合物乙醇提取工藝的研究[J]. 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1999, 23(3): 264-267.
[24] 貝偉劍, 彭文烈, 羅杰. 柿葉黃酮的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提純富集[J]. 中成藥, 2005, 27(3): 257-261.
[25] 甄漢深, 辛寧, 陳勇, 等. 薄層掃描法測定柿葉中熊果酸的含量[J]. 中藥材, 2001, 24(3): 182-183.
[26] 甄漢深, 黃珊映, 唐維紅. 柿葉中齊墩果酸的含量測定[J]. 中藥材, 1998, 21(7): 354-355.
[27] 鄒盛勤, 孫偉.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柿葉中齊墩果酸和熊果酸[J].分析試驗室, 2009, 28(4): 18-21.
[28] 費學謙, 周立紅, 龔榜初. 不同柿種柿葉維生素C和酚類物質的差異[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4, 17(5): 616-622.
[29] Mallavadhani U V, Panda A K, Rao Y R. Pharmacology and chemotaxonomy of diospyros [J]. Phytochemistry, 1998, 49(4): 901-951.
[30] 馬彥. 柿葉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04, 25(1): 10-16.
[31] Kameda K, Takaku T, Okuda H,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various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persimmon o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87, 50(4): 680-683.
[32] Chen G, Lu H, Wang C, et al. Effect of five triterpenoid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Diospyros kaki on stimulus-induced superoxide generation and tyrosyl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02, 320(1-2): 11-I6.
[33] 陳光, 徐綏緒, 沙沂. 柿葉的化學成分研究(I)[J].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000, 10(4): 298-299.
[34] Ue-Cachon A H, Molina-Saunas G M, Said-Fernandez S, et al. A new dimeric naphthoquinone from Diospyros anisandra [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3, 27(13): 1174-1178.
[35] 周法興, 梁培瑜, 文潔, 等. 柿葉化學成分的研究[J]. 中草藥, 1983, 14(2): 4-6.
[36] Funayama S. Study 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persimmon flavone glucosides [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9, 27: 2865-2869.
[37] 安秋榮, 郭志峰. 用GC-MS法分析柿樹葉中的脂肪酸[J]. 分析測試學報, 2000, 19(1): 74-75.
[38] 韋建華, 蔡少芳, 甄漢深, 等. 柿皮化學成分的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14): 102-104.
[39] 張曉凱. 柿蒂活性成分的研究[D]. 湖北中醫(yī)學院, 2008
[40] 潘旭, 具敬娥, 賈嫻, 等. 柿蒂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2008, 25(5): 356-359.
[41] 梁催, 符福民. 柿葉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J]. 藥學通報, 1985, 20(4): 245.
[42] 韓克慧, 韓道昌, 張益民. 柿樹的藥理和臨床應用[J]. 中成藥研究, 1983, 7(l): 27-28.
[43] 黃樹蓮, 陳立峰, 陳德釗. 柿葉醇提取物對麻醉狗心功能與血液動力學的影響[J]. 廣西醫(yī)學, 1983, 5(5): 230-232.
[44] 黃樹蓮, 農(nóng)興旭, 陳德釗. 柿葉提取物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 藥學通報, 1983, 18(6): 52.
[45] 林賽榕, 汪家梨. 吳小楠. 柿葉茶抗氧化、降血脂作用的實驗研究[J]. 海峽藥學, 1996, 8(4): 14-15.
[46] 吳小南, 汪家黎. 鮮柿葉汁對實驗性高脂大鼠減肥降脂作用的觀察[J]. 中國公共衛(wèi)生, 1999, 15(4): 302-303.
[47] 陳麗, 梁宇紅, 馬新博, 等.柿葉總黃酮對高脂血癥大鼠脂肪肝和脂蛋白代謝相關酶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 2011, 28(7): 606-611.
[48] 董長宏, 王辛秋. 柿葉粉治療胃粘膜出血20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脾胃雜志, 1994, 2(3): 44-49.
[49] 王樹松, 宗文萍, 徐鐸. 柿葉對早孕和中孕大鼠藥物流產(chǎn)子宮出血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 2004, 19(4): 1-4.
[50] 紀莉蓮, 張強華, 崔桂友. 柿葉抗菌活性的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J]. 食品科學, 2003, 24(3): 129-131.
[51] 徐錦龍, 王一奇, 徐佳麗, 等. 柿葉提取物對高血糖大鼠血糖及引糖原含量的影響[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10, 28(2): 413-415.
[52] 鄧航, 黎榮, 林興, 等. 柿葉三萜粗提物對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其肝糖原的影響[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2, 23(5): 1198-1199.
[ 53] Kotani M, Matsumoto M, Fujita A, et al. Persimmon leaf extract and astragalin inhibit development of dermatitis and IgE elevation in NC/Nga mice [J].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02, 106(1):159-166 .
[54] 余云真, 于中原, 郭進. 腦心寧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實驗與臨床觀察[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1988, 13(1):30.
[55] 廣若. 用柿葉對付心腦血管病[J]. 白云醫(yī)藥, 2003, (2): 31
[56] 郭墳, 董曉萍. 柿葉的研究概況[J]. 重慶中草藥研究, 1999(40): 164-166.
[57] 何延良, 趙榮萊, 王曉中. 止血4號化學成分的含量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1986, 11(9): 40-42.
[58] 董長宏, 王辛秋. 柿葉粉治療胃粘膜出血20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脾胃雜志, 1994, 2( 3): 44-49
[59] 高堅. 復方柿葉丸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 新醫(yī)學, 1991, 20(3): 155
[60] 江維克, 周濤. 柿葉—種具有巨人開發(fā)潛力的資源[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1997, 19(2): 52-53.
[6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8醫(yī)院制藥廠. 柿樹葉的實驗研究及初步療效觀察[J]. 中草藥通訊, 1973, 58(3): 8-10.
[62] 柴松巖, 張世臣, 蒲志良, 等. 臨床治療面部黃褐斑247例的體會[J]. 新醫(yī)藥學雜志, 1979(1): 57
[63] 盛敬偉, 徐萍, 李學林, 等. 柿葉的藥用[J]. 河南中醫(yī)藥學刊, 1995, 10(6): 24-33.
[64] 崔杰, 徐長亮, 李樹祥. 柿蒂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微創(chuàng)置管引流術后頑固性呃逆療效觀察[J]. 河北中醫(yī), 2012, 34(6): 838-839.
[65] 譙興蘭, 朱慶芬, 金玉芹. 丁香柿蒂湯治療腫瘤化療后呃逆80例[J]. 實用護理雜志, 2002, 18(7): 52.
(收稿日期: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