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
【摘 要】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因缺陷而美麗、因缺陷而難忘。在教書第五年,作為年青教師的我有幸參加本縣舉行高中地理教學大比武,比賽結果可想而知。課后始終縈繞在心,如果可以再來,我會這樣上課:目標要明確、課堂要實在、學生要動起來。
【關鍵詞】地理課堂;反思;重新設計
很多事情因缺陷而美麗、因缺陷而難忘。在教書第五年,作為年青教師的我有幸參加本縣舉行高中地理教學大比武,通過抽簽,上課的內容是:高一地理必修I第一章《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復習課,不按常規(guī)出牌,太意外了,正因為如此,比賽結果可想而知。課后始終縈繞在心,如果可以再來,我會這樣上課。
一、如果可以再來,目標要明確
我當時構想一種新型的地理復習課——核心問題突破法:即依據本節(jié)復習內容多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定《晝夜長短變化》這一問題進行突破,學生的核心問題突破,其他各個知識點的復習就能迎刃而解。如晝夜長短變化“知多少”?
反思:把課上成高三專題課,涉及的面小,難度過大,把抽象問題復雜化,在大比武中出現冷場,自編自導自演,師生、生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課堂效益不高。如果可以再來,學習目標要明確。作為高一地理復習課,復習目標就應是按會考要求,會考條目是會考出題的依據。
重新設計:
1.以情境問題引出復習課題:如北京時間2010年5月1日9點整,上海世博園正式對外開放,屆時美國紐約(西五區(qū))時間是多少?此時全球與北京處在同一日期的范圍(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到時本地(29°N)的晝夜長短狀況及此后三個月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2.展示本節(jié)會考要求,會考條目和要求為本節(jié)課復習指明方向,在教學設計時,要打破教材順序,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的會考條目如下:
二、如果可以再來,課堂要實在
當時上課,我設計了四個活動:想說就說——想做就做——想暢就暢——總結陳詞,結果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高,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形”無“神”。
反思:大比武課,有很多是作秀課、表演課,無論是大比武還是平時上課,課堂教學要實實在在,只有“形”的課堂教學顯得空洞,只有“神”的課堂教學顯得缺乏活力,只有“形”、“神”具備的課堂教學才是教師應當追求的,因為它既有活力,又有成效。
重新設計:1讀圖——設計內容涵蓋的知識點全。
(1) 弧線ABC為 線,B地晝夜更替的周期為 。
(2)此時,A、B、C、D的地方時分別為 、 、 、
。
此時全球與北京處在同一日期的范圍(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
(3)若在C處有一條自西向東的河流,那么河流的哪一岸泥沙容易沉積 。
(4)該圖所示的日期約為 ,此日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為 ,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范圍為
。
(5)此日,D、B、C三地的晝夜長短情況如何?當太陽直射點由D緯度向B緯度移動的過程中,D、B、C三地的晝夜長短如何變化?
(6)此時,B地的太陽高度角為 ,D地的太陽高度角為 ,D地此時刻的太陽高度角又稱為 。比較這一天A、B、C、D四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
(7)此日,D處于一年中的 季。
(8)B地屬于五帶中的 帶。
2.建構知識(如右圖)通過先練后學,自主構建知識模塊。
三、如果可以再來,學生要動起來
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關鍵是學生的“思維動不動”。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每個運轉的大腦閃出智慧的火花呢?當時設計,“想暢就暢:以夏至日為例,說出晝夜長短空間分布規(guī)律”為了讓生有話說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空間分布規(guī)律;(2)發(fā)生極晝的范圍;(3) 發(fā)生極晝的最低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關系;(4)晨昏線與經、緯線的關系;(5)這一天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及晝夜長短變化;(6)還發(fā)現哪些規(guī)律?
反思: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學情,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要有梯度,既能激活學優(yōu)生的思維,又能給學困生帶來一定的答題機會。必要時還要讓生動手演示。美國教育家菲利普:“告訴我,我忘記;演示給我看,我記?。蛔屛覅⑴c,我理解?!?/p>
重新設計:
1.用圖——采用知識問題化、問題習題化的形式、用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同時構建知識框架,使生有話好說,可探究可討論,使生有話好說。
2.說圖——檢驗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復習程度,回歸生活。
請兩位學生上臺來演示,向大家模擬今天之后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
在這次大比武雖然留有遺憾,名次不理想,但自己參與過、經歷過,感觸深。正因為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才被稱為真實的課,之后再不斷充實、豐實,就像溫哥華冬奧會的開幕式點火一樣。我們生活中的課是可以再來,是不斷完善的,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湯國榮.聚焦問題改進教學[M].重慶.地理教育,2012(1-2)
[2]李萬龍.和青年教師談專業(yè)發(fā)展[M].西安: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10)
(作者單位:浙江省天臺蒼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