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娟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兒童鼻咽鏡檢查中的影響和效果分析。方法:通過96例患兒的鼻咽鏡檢查,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性護理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檢查的配合效果。結果:觀察組在配合程度上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綜合性的心理護理干預來消除患兒內心的緊張害怕,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觀察患兒檢查過程中的各種反應來指導患兒配合檢查,提高患兒檢查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鼻咽鏡檢查;兒童;心里護理
由于兒童鼻咽部解剖、生理及心理特點,行鼻咽等部位的檢查時具有一定的困難。鼻咽內窺鏡有鏡子細小,圖像清晰、能拍攝及保存圖像及鼻內窺鏡檢查兒童鼻腔及鼻咽部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效率高等優(yōu)點,近年來對于兒童打鼾、鼻出血、等不適癥狀,我科采用了鼻內窺鏡對患兒鼻腔及鼻咽部病變進行常規(guī)檢查[1]。在檢查過程中我們通過對不同年齡的兒童患者心理特點及表現,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和患兒及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健康指導,使患兒順利完成鼻咽鏡檢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進行鼻咽鏡檢查的患兒96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8例,年齡在2~14歲,平均8歲,男34例,女14例;對照組48例,年齡3~14歲,平均8.5歲,男30例,女18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以及身體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鼻內窺鏡檢查方法
在鼻內窺鏡檢查過程中, 因鼻腔呼出的熱氣會使內窺鏡鏡頭變模糊而影響檢查,故檢查時需要患兒張口呼吸,頭部制動。[2]在檢查前行鼻腔表面麻醉,噴藥前囑患兒并幫助其清除鼻咽腔的分泌物,讓鼻咽部的粘膜更好的吸收藥液。然后用1%麻黃素溶液及5%利多卡因溶液噴槍將藥液分別交替噴霧進雙側鼻道內2次,噴藥時囑咐患兒深吸氣,盡量使藥液吸入至鼻腔、鼻咽部,使鼻甲收縮,2~5min 后,鼻內窺鏡下檢查鼻腔及鼻咽部,觀察有無新生物及分泌物,鼻腔及鼻咽部的結構是否正常,腺樣體是否腫大或腫大的程度。
1.3 護理方法
采用組間對照,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組則給予綜合性護理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護理如下:
(1)學齡前期患兒的護理由于患兒及家長對疾病的不了解和檢查方法的不熟悉,還有對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及檢查儀器的恐懼、很易產生恐懼、緊張,而且患兒理解能力差、對家長依賴又哭鬧。對于哭鬧的患兒不要強迫恐嚇他們,可通過和藹的語氣、親切的態(tài)度、和患兒交流他中意的動畫片來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并且用患兒能淺顯易懂的語言、喜歡的交流方法,告訴他們鼻咽鏡檢查的難受程度,檢查的過程,只需配合的好很快就能完成檢查。有的患兒情緒暴躁,好發(fā)脾氣,如不做好解釋,患兒會發(fā)生反抗行為,對此更要耐心、熱情的對待患兒,讓他們熟悉檢查儀器,與他們建立信任的關系,向其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和好處,講明操作方法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檢查前對患兒進行做游戲的方式來指導他用嘴巴練習呼吸和放松從而讓患兒主動配合檢查,使得操作能順利進行達到預期效果。
(2)學齡期患兒的護理:此期的患兒對事物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時,首先做好解釋工作,幫助其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向他們說明鼻咽部疾病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對學習帶來的影響。告訴他們進行鼻咽鏡檢查所需的時間和過程,以使他們有心理上的準備,講解時應把患兒作為主要聽眾,以平等的口氣交談,以示對患兒的尊重。通過鼓勵和正確引導來解釋檢查的必要性、過程的難受程度和他的承受能力,讓他們明白配合檢查會減少意外的發(fā)生。同樣進行練習用嘴巴呼吸和放松指導來配合檢查,使檢查順利完成,早日健康。
1.4 臨床觀察指標
檢查結束后,比較兩組患兒檢查配合程度,完成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2結果
檢查完成配合情況:
觀察組患兒中有44例能主動配合鼻咽鏡檢查,4例患兒因哭鬧不配合檢查,檢查完成率91.67%。對照組中有34例能主動配合檢查,有14例不能配檢查。檢查完成率70.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護理干預是有效的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鼻咽鏡檢查前對患兒的心理護理進行干預,是為了減輕患兒緊張害怕的情緒,克服患兒的恐懼心理,增強護患溝通,建立融洽的關系,進而緩解患兒的恐懼感,使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依賴并能配合完成檢查操作。鼻咽鏡檢查雖有較高的安全性,但畢竟是一種侵入性的操作檢查。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fā)癥,如鼻咽損傷、出血等,如患兒強烈反抗時危險性會加大?;純阂虿焕斫狻⒑ε露慌浜蠙z查,所以檢查前應以不同年齡的患兒的心理特點,給予不同的有效心理干預,這樣鼻咽鏡檢查才能順利進行。為兒童做鼻咽鏡檢查,技術熟練程度要求較高,醫(yī)護人員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藹的態(tài)度,而親切、體貼、溫柔的笑容最易被兒童認可和親近。同時對家長的心理素質也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兒配合鼻咽鏡的檢查,對提高患兒鼻咽的疾病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明偉,王保華,張大良.鼻內窺鏡在兒童鼻炎鼻竇炎診斷中的價值[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6,20(1):45-47.
[2]高玉斌.鼻內窺鏡檢查兒童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 nov,20(31).
[3]顧華兒,樓一玲.人體語言在護患交流中的運用[J].現代護理 2002,vo1.8,No.2.
[4]鄧汝玲,李萍,鐘小輝.兒童患者的心理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