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美國“布朗姐妹40年”的攝影故事終于成為攝影史的一個傳奇,標準的傳統(tǒng)工藝黑白照片插上數(shù)碼影像的翅膀飛遍全世界?!恫祭式忝谩吩跉v經(jīng)36年的36張姐妹合影,最初在西班牙格拉納達畫廊公布于眾時,有觀眾感動得當場啜泣,隨即引起世人的萬眾矚目。紐約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在合照達到40周年之際推出展覽,同時出版《布朗姐妹:四十年》(The Brown Sisters:Forty Years)圖書,對這組照片的相關報道成為“紐約時報2014年點擊最多的文章”。
用8×10大畫幅景觀照相機和黑白底版,自1975年持續(xù)拍攝到2014年的組照“布朗姐妹40年”,迅即在無遠弗屆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風靡開來,成為世人眼熟能詳?shù)纳钇孥E。其實這件作品的起因不過出自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家人合影,而且在1974年的首次拍照很令攝影師失望,那一張本屬于故事緣起的底版都遭放棄失蹤。1975年攝影師再次為四姐妹合影,不其然地開端了一個持續(xù)40年的攝影軼事。由此開始幾乎跨越了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的這個項目,終于在40周年時刻,引起世人的轟動性關注。四十年鑄一劍,靠的是鐵杵磨成針的功夫,這個以畢生耐性打造的作品,達到的是平凡見驚奇的成就。端的印證了身邊不起眼的尋常事物,只要持之以恒便可以成就驚人的攝影結果。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知易行難,但凡有人做得到,就是意料之中的成功。
姐妹相會合個影,當時只道是尋常。1974年8月,攝影師尼古拉斯·尼克松(Nicholas Nixon)在一次家庭聚會時,為妻子碧碧(Bebe Nixon)及其姐妹拍了一張合影,他不滿意到連底片都忽略無存。1975年7月,他又逢四姐妹相聚,再次拍了一張合影,畫面上年輕的姐妹四人并肩排列。當年瑪麗嘉爾15歲,勞里21歲,希瑟23歲,碧碧25歲。1976年6月,勞里大學畢業(yè),尼古拉斯再次為姐妹四人拍照。兩年間的兩張合影照片,使他意識到時間之于攝影的微妙意義,于是詢問她們能否同意每年都拍一張類似合影。剛開始姐妹們還取笑他,但也欣然接受。就這樣,尼古拉斯維系上“布朗姐妹”題材的拍照,還被四姐妹們戲稱為“年度儀式”。
尼古拉斯為此合影規(guī)定了兩要素:其一姐妹們的站位順序一成不變:其二,由于深受攝影史名家愛德華·韋斯頓和沃克·埃文斯的影響,拍照器材都用8×10的大畫幅景觀照相機和黑白負片。尼古拉斯認為:“當攝影演變成使用小型照相機快速拍攝,由于損失掉了太多的細節(jié),其顯示的時間切片越來越薄。而細節(jié)有助于實現(xiàn)信息傳達與情感之間的平衡。我更喜歡大畫幅照相機的影像品質,畢竟30秒與1/1000秒的差別相當之大?!?/p>
而照片上的布朗姐妹從未為拍照而刻意打扮,“我們平時怎么穿拍攝時就怎么穿?!睆慕?jīng)年累月漸成系列的合影照片、不難看出早期階段的四人呈一字排列,隨著歲月更替和年齡增長,她們除了容顏和體型的漸變,相互間的姿態(tài)也漸趨緊密?!霸谶^去的10年里,這個過程已經(jīng)成為她們的一種協(xié)作?!彼慕忝靡荒暌欢让鎸︾R頭,坦然于時光流逝導致的生命演化。血緣則以合影照片為紐帶,牽連著手足間歷久彌堅的親情聯(lián)結:“我們感激時間,因為它的溫存;也畏懼時間,因為它的流逝。”
2014年11月,當布朗姐妹的40張年度合影,按照時間順序整齊陳列在紐約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藝術殿堂,這件既傳統(tǒng)又觀念的攝影作品,引出的評論認為:“原本屬于‘家庭的照片正式進入了‘藝術與公共觀看的領地。近年來,視覺領域的文化研究,正在越來越多地關注這種語境切換所帶來的豐富意涵。尼古拉斯的家庭照片去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儀式性,在一種輕松隨意的氛圍中,不再只是記錄個人的面孔和身體,而是加入時間的線索。這里的每一張照片似乎都是平淡無奇的,但將所有的作品放到一起后,時間成為加速反應的催化劑,每一幅照片都在與其他照片相互比對、映襯、碰撞、發(fā)酵。成長與衰老,是一種誰都無法逃脫的體驗,照片是時間的偈語,它并非事無巨細地羅列,卻有一種魔力,擊中凝視它的眼睛與頭腦,讓觀者不自覺以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加以想象、代入或者重構。自從柯達實現(xiàn)了照相機的小型化與傻瓜化,家庭相冊曾經(jīng)是客廳的必備之物,但它也隨著數(shù)碼化、移動分享的興起而蒙塵消逝,布朗姐妹的40年40幅合影,多少也可以作為這個時代家庭攝影新的啟發(fā)。生活無差別地向所有人敞露細節(jié),但只有少數(shù)人敏感、用心、持之以恒地擷取,留下珍貴的印記?!?/p>
為四姐妹拍照的攝影師尼古拉斯·尼克松,正是大姐碧碧的丈夫。他1947年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在密歇根大學畢業(yè)于美國文學專業(yè),并在新墨西哥大學攻讀攝影碩士學位,目前在波士頓的馬薩諸塞州藝術學院任攝影教授,擅長人物肖像攝影。新墨西哥大學攝影系被譽為“美國攝影頭腦”,在美國攝影高等教育領域,以攝影史和純粹藝術攝影實踐而出類拔萃。尼古拉斯·尼克松的藝術成功并非偶然,與其卓越的攝影藝術素質養(yǎng)成有知識結構的必然聯(lián)系。值得一提的是,《布朗姐妹》系列的拍攝完全以標準的傳統(tǒng)工藝器材成就,全套黑白照片皆出自8×10黑白負片的接觸印相,因而創(chuàng)作出具有非凡細節(jié)和豐富色調(diào)的優(yōu)質照片。
我所親眼曰睹的《尼古拉斯·尼克松:布朗姐妹四十年》(Nicholas Nixon:40 Yearsof The Brown Sisters),是在與紐約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同期舉辦的圣路易藝術博物館(Saint Louis Art Museum)。這座位于美國中西部的重要美術館的原作照片,來自當?shù)鼐柚咭赁碧睾图s翰·杜賓斯基(Dubinskys)承諾的禮物。這對夫婦多年來幫助圣路易藝術博物館收集尼古拉斯·尼克松的攝影作品,此次捐贈的“布朗姐妹”系列豐富了此美術館的照片類永久收藏。策展人由圣路易藝術博物館版畫、素描和照片部門的副館長埃里克·盧茨擔任,展期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4月5日。
無獨有偶,2014年的熱門美國電影《少年時代》(Boyhood),竟然是像《布朗姐妹》組照那樣,同樣是持續(xù)多年才攝制的作品。影片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歷程,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花了12年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它仔細描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讓觀眾細致入微地體會歲月流逝的刻痕。影片于2014年7月在美國上映后,引起強烈反響?!渡倌陼r代》電影用12年時間,記錄性地表現(xiàn)了一個人從童年到青年的生命成長。《布朗姐妹40年》組照的延續(xù)時間更長,這兩件起于記錄而成就于藝術的影像杰作,都以其十分質樸的形式見證著具體個人在其特定生命時段里年齡跨度的實際故事,令人感動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
我們見證每個個人一生的影響,以及對他們的相互關系,包括尼克松本人。
布朗姐妹年度合影系列尚在穩(wěn)健持續(xù),合影照片的完整性將取決于四姐妹和攝影師的個體生命延續(xù),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件作品在其線性數(shù)軸伸長的同時,其社會紀實和藝術觀念的影像年輪,將有目共睹地發(fā)揚擴展。攝影事物的時間特性,在這件作品的形成過程中,滴水石穿鐫刻下歲月流逝的自然痕跡,被演繹得知微見著、回腸蕩氣、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