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
2014年9月7日,一代傳奇女伶李香蘭在東京逝世,終年94歲。
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曾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戰(zhàn)爭時期紅遍亞洲的歌手、影星。
在中國人眼里,她是中國人,卻為日本效忠;在日本人眼里,她是日本人,卻著中國裝,唱中文歌。
左右為難的尷尬占據(jù)了李香蘭的前半生,她在自傳中寫道:“夾在相互爭閱的母國中國和祖國日本中間,拼斗的火花濺滿全身。我被生生撕裂?!?/p>
“中國”少女歌手李香蘭
1920年2月,奉天(沈陽)近郊,日僑山口家的長女誕生,取名山口淑子。不久,山口家遷往撫順。
山口淑子的父親山口文雄當時在中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任中文教員,耳濡目染下,山口淑子很小就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但平靜的生活被“平頂山慘案”打破。1932年中秋節(jié)之夜,一支遼寧民眾抗日自衛(wèi)軍攻打撫順,取道平頂山時,燒毀了日軍大量物資,并殺死幾個日本軍人。第二天,撫順的日軍對平頂山居民展開報復屠殺。山口文雄因為和中國人相交甚密,也被懷疑“通敵”,遭到了拘捕。嫌疑洗清后,山口舉家移居到奉天。
在奉天,山口一家借住在友人李際春的側(cè)室家中。1933年,山口淑子認李際春為義父,李際春則給她取了個富有中國情調(diào)的名字——李香蘭。
這個名字最終定義了山口淑子的一生。
同年,李香蘭患肺病被迫休學,為了鍛煉呼吸系統(tǒng),她經(jīng)朋友推薦拜在流亡的白俄歌劇演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門下。之后,13歲的李香蘭得到了一個在波多列索夫夫人獨唱會上熱場的機會。演出后第二個周六,奉天廣播局科長東敬三找上門來,自稱聽過淑子的演唱,想請她到電臺唱歌。
原來“偽滿洲國”為了推行“日滿親善”的政策,奉天廣播局計劃創(chuàng)作所謂“滿洲新歌曲”。他們希望推出一個既會講北京官話,又識樂譜,還懂日語的中國少女歌手。山口淑子顯然是上好人選,唯一的問題是:她是日本人。
山口夫婦認為這是“為國效力”的機會,他們商量該為她取個藝名?!熬徒欣钕闾m吧?!彼S口說。
由此,一個名叫“李香蘭”的中國少女歌手誕生了。在電臺,山口淑子以“李香蘭”的名義,錄制了十余首“滿洲新歌曲”。
“我會站上北京的城墻?!?/p>
1934年5月,希望女兒成為“政治家的秘書”的山口文雄決定讓李香蘭去北平投靠另一位顯赫的政要人物潘毓桂,名義同樣是義父女,她多了一個中文名叫潘淑華。寄住在潘家大宅里,她一邊學做秘書,一邊在翊教女子中學念書。為了安全起見,山口淑子以“潘淑華”的名字入學,學校里沒人知道她是日本人。
山口淑子也和其他北平女孩一樣享受著流連北海公園、太廟和東來順羊肉館的歡樂時光。她說那段時光里“幾乎忘記了自己的日本國籍”。
一次,山口淑子被同學帶去參加一個政治討論會。發(fā)起人問:如果日本的侵略勢力越過北平城墻,大家該怎么辦?在場者群情激憤。最后,輪到她表態(tài)了,她只好說:“我會站上北京的城墻?!?/p>
“五族共和”的女主演
在北平讀書期間,山口淑子還認識了日本軍人、特務山家亨。山家亨常到潘家看望她,帶她飽嘗美食,還給她零花錢,并因此結(jié)識“東京玫瑰”川島芳子。
無功不受祿。一天李香蘭回到潘家,等著她的除了山家亨還有“滿洲映畫協(xié)會”(簡稱“滿映”)的一位職員。他們要拍一部音樂電影,請她當不用出鏡的演唱配音。
1937年冬,17歲的淑子抵達長春。等到了拍攝現(xiàn)場,她才明白自己上當了——他們要她當出鏡的女主角。兩天后,她開始第一部電影《蜜月火車》的拍攝。那是一部廉價喜劇,毫無演戲經(jīng)驗的淑子談不上演技,但她天資聰明,加上形象出眾,很快成為宣傳“五族共和”、“滿日親善”的最好代言人。
在“滿映”的力捧下,李香蘭相繼拍攝電影《白蘭之歌》、《支那之夜》和《熱沙的誓言》,這三部電影后來被合稱為“大陸三部曲”,也是后來讓李香蘭背負起“漢奸”罪名的主要罪證之一。
但在當時的宣傳海報上,“滿映”對女主角做了如此介紹:“出身名門,其父曾是號令全滿的奉天市長,一直就讀于北京的日本學校,故而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國美女?!?/p>
李香蘭被宣傳塑造成為徹底的中國人。
洗不去的“李香蘭”
進入“滿映”第二年,山口淑子作為日滿親善使節(jié)“訪問”日本,但她的第一次祖國之行卻并不愉快。因為她的身份尚未公開,持日本護照,穿中國旗袍,出入境的官員訓斥她“身為上等國民卻穿下等服裝”。
“我對祖國的幻想頓時破滅,心頭開始滴血?!崩钕闾m成了“沒有故鄉(xiāng)的人”,她在自傳里習慣表述為“去日本了”、“回中國了”。
1939年,日本軍方在“偽滿洲國”之外的占領區(qū)成立了“中華電影公司”,李香蘭代表“滿映”和陳云裳等中國影星共同演出以林則徐禁煙為題材的《萬世流芳》。
《萬世流芳》使得李香蘭在滿洲之外的中國地區(qū)家喻戶曉。 1944年,她在上海與黎錦光合作發(fā)行傳世名曲——《夜來香》,其后入冊“上海灘七大歌星”。
李香蘭表示自己曾數(shù)次想公開身份。但當時,或許是“滿映”的阻撓,或許也因為不夠有勇氣,她始終未把握住主動坦白的機會。
槍口逃生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隨之,曾為“滿映”服務的人員被作為“文化漢奸”起訴,其中便有李香蘭。她的罪名是“身為中國人,卻和日本人共同拍攝冒充中國的電影,協(xié)助日本的大陸政策,背叛了中國”。
但審判庭上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一幕,李香蘭出示自己的日本戶籍抄本證明,“漢奸”之罪便無法成立。1946年,軍事法庭宣布山口淑子無罪釋放。
1946年3月末,她在上海登上日僑的撤離船,聽著船上收音機播放的《夜來香》,她止不住渾身顫抖。
此生名為李香蘭
恢復本來身份的山口淑子在日本繼續(xù)影視事業(yè),她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香蘭山口”,她稱這個名字為“中日混合物”。
上世紀50年代,她應香港邵氏電影公司邀請以“李香蘭”的名字參與拍攝《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電影,此間,她一度到好萊塢謀求發(fā)展。在美國期間,她和日美混血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結(jié)為夫婦,但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5年。之后,在紐約出演音樂劇《香格里拉》時,她認識了日本駐聯(lián)合國外交官大鷹弘,又與其再婚,改名大鷹淑子并停止了自己跌宕起伏的演藝人生。
不過,如果李香蘭的經(jīng)歷僅限于此,那也不過是又一個周璇或其他民國女人式樣的故事。最大膽的編劇恐怕也寫不出來的續(xù)集是,晚年李香蘭先是成為日本電視臺的女記者,深入中東和東南亞戰(zhàn)地采訪,會見名流政要,1974年,她又走上政壇,當了18年參議員。
“山口淑子、李香蘭、潘淑華、山口野莉、大鷹淑子……”在自傳里,李香蘭回憶了曾經(jīng)擁有過的名字,“對我而言名字的更改不僅反映人生的轉(zhuǎn)變,更意味著無法擺脫的烙印,那是我傾盡一生也無法戰(zhàn)勝的‘時代”。
(摘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