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46-01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要求著眼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和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理念、效率、方式、行為等方面與時俱進。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知識觀、課程觀、教師觀及人才觀,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并在先進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而使學生的學習所獲得的進步與發(fā)展。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都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與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而且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交流,尊重學生發(fā)展中的個體差異性,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習的自主性與人格魅力。
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不明確
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只是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其怎樣學習、怎樣做人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不僅要重視學生情感領域的目標,還要重視其認知領域的目標,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培養(yǎng)。
(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
數學中的許多邏輯思維都難以通過語言去表達,加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詞語組織能力都非常有限,如果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當,將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削弱。但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還以教材為中心,照本宣科,很少注重通過適當的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把學生當作被灌輸知識的對象,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教學形式缺乏實效性
由于小學生的基礎知識以及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借助適當的教學形式,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果教師不講究實效,而盲目地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往往會導致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教學效率。
三、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通過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例子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求知欲,引發(fā)他們積極去思考。比如,在對“年、月、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小紅今年9歲,而小紅的爸爸從出生到今年只過了5個生日,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小紅的爸爸今年幾歲呀?”這時,學生們就會紛紛展開議論,在他們看來過5個生日就意味著5歲,但小紅都9歲了,這怎么可能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充分用活用好教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到數學中來。同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靈活把握教材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結構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刪減或順序的調整,使它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活躍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思考。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口算除法時,舉例:80€?=40;先讓學生通過分小棒領悟到:80根小棒每捆10根,共8捆,再將這8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捆共20根。通過分小棒的過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80除以2,也就是把80看作8個10,除以2,等于4個10就是40。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凡是整十數除以一位數,都可將被除數看成幾個10,然后再除,得出的結果是幾就是幾個10。采用這樣適合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需不斷加強學習,以提高教學水平和更新教學觀念;要善于思考,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切實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