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志婧
(白城師范學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淺析《紅高粱》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成功之處
鞠志婧
(白城師范學院 吉林 白城 137000)
60集長篇電視劇《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紅高粱》,由鄭曉龍執(zhí)導,周迅、朱亞文領銜主演,自播出以來,在業(yè)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贊賞者認為電視劇“向電影致敬但絕不重復”的改寫別開生面,創(chuàng)作了別樣的景觀,批判者則認為電視劇不斷偏離原著,造成對經典的褻瀆。更有甚者,將鄭曉龍執(zhí)導的《紅高粱》視為一種對經典惡搞的“山寨文化”,認為其無非是“宮斗”加“抗日”的變相表達。
紅高粱;電視??;文學作品;改編
60集長篇電視劇《紅高粱》改編自莫言所著的同名小說《紅高粱》,由鄭曉龍執(zhí)導,周迅、朱亞文領銜主演,自播出以來,在業(yè)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莫言的《紅高粱》是站在民眾立場來講述一個關于抗日的故事。這種民眾立場既體現在作品的情節(jié)構造上,又體現在人物形象的設定方面。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并不罕見,但莫言的這部小說與以往的革命歷史小說不同之處在于,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筆墨都用在了描寫由余占鰲余司令的民間武裝,以及發(fā)生在高密東北鄉(xiāng)這個鄉(xiāng)野世界的故事之中。
(一)國民教化意義和歷史反思價值
“跟風創(chuàng)作和借勢復制的抗日劇越來越多,許多似曾相識的類型人物和耳熟能詳的常用劇情層出不窮?!弊鳛槭鼙姷闹袊胀ɡ习傩找呀浺姽植还至?,但是,和前不久出現的一些“抗日神劇”、“抗日偶像劇”相比,其在形象塑造上算是較為成功的?!都t高粱》既沒有將英雄人物神化,也沒有將侵略者臉譜化,雖然在結局的設計上,九兒一個人就能和幾個隊的日本鬼子同歸于盡略顯夸張,但是大部分的劇情還是較為客觀的。《紅高粱》有一定的教化意義,讓我們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團結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在某種程度上,它更符合主旋律文化產品所承載的國民教化意義和歷史反思價值,是一部優(yōu)秀的“抗日”題材電視作品。
(二)勇于突破原著,適當增設原創(chuàng)人物
“電視劇作為一門年輕的藝術,它的成長過程與文學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電視劇初創(chuàng)到今天,文學作品為電視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成為電視劇創(chuàng)作在題材內容方面可以自由借鑒的寶庫。”莫言的《紅高粱》其藝術成就和地位不用多說,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足以代表一切。許多編劇認為在改編時應該堅持“忠于原著”的原則,理由是原著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被稱作是經典。毫無疑問,趙冬苓在這一方面的處理,是非常值得我們贊賞的。她筆下的原創(chuàng)人物朱豪三(于榮光飾)、張俊杰(黃軒飾),無疑是本片的又一重要特色。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不僅符合上世紀的審美特點,更是為本片的劇情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他們的英雄事跡去謳歌英勇的抗戰(zhàn)人民,這是可貴的原創(chuàng),也是對正能量的有效弘揚。甚至,可以夸張一點地說,鄭曉龍的這部《紅高粱》,不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的電視版,而是一部情節(jié)取自某部文學作品的電視劇。
(三)向電影版致敬但絕不重復改寫
說到改編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版《紅高粱》。張導的電影,除了深入地把握莫言原小說的思想精髓之外,在視聽語言上的探索也著實震驚了電影界?!邦嵽I”、“野合”這兩個場景所蘊含的張力與爆發(fā)力,正是用聲畫語言、視聽思維來闡釋原作精神的精彩段落。
有人說,電視劇版《紅高粱》其實是一個風險極大的投資項目。因為,珠玉在前,何以續(xù)貂?鞏俐版的九兒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經典的代名詞。對于電視劇《紅高粱》如何延續(xù)電影《紅高粱》的輝煌,不少的人都捏著一把冷汗。但鄭導一改張導以“我爺爺”為主線的敘事方式,將九兒設為全篇的敘述主線,不但符合當代女性心理消費特征,讓作品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由于周迅絕妙的演技,使得這部作品更添色彩。據報道,原著作者莫言在看完了本片的花絮之后,感動地無以言表,老淚縱橫,并稱贊周迅是一個集靈氣與仙氣于一身的女子。她用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還有那勾魂的一顰一蹙,為我們再次呈現了一個經典的九兒。
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對電視劇文學的形成及對電視劇藝術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而電視劇的成功,帶動了作為創(chuàng)作母本的文學作品的再度推廣,使得文學作品“走在了大路上”。隨著“淺閱讀”時代的到來,電視作品相較于純文學似乎更受廣大觀眾的青睞,如何避免文化在爛俗影視作品中的泯滅是我們目前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導演責任重大,中國演員責任重大,中國的讀書人責任更重大。
[1]黃會林.中國電視藝術發(fā)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李玥陽.電視劇《紅高粱》從“大寫的人”到“小時代”的宮斗[J].中國藝術報,2014.
[3]劉彬彬.當代中國文化語境中電視劇改編觀念的演化[J].現代傳播,2010(8).
[4]路艷霞.紅高粱——跨越28年的“年代劇”[N].北京日報,2014-11-20.
J905
A
1007-0125(2015)12-0228-01
鞠志婧(1989-),女,吉林省白城人,碩士,白城市白城師范學院傳媒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