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紅
(云南師范大學(xué),云南 昆明 650500)
湖泊沉積物映射了特定的沉積環(huán)境,反映了環(huán)境狀況的演變,因此沉積物中的磁性礦物對環(huán)境變化具有指示意義。磁化率是反映沉積環(huán)境重要的指標之一,已在湖泊環(huán)境研究中得到廣泛應(yīng)用。自20世紀70年代Thompson和Oldfield創(chuàng)立環(huán)境磁學(xué)[1]以來,磁化率作為一個重要的環(huán)境指標,已經(jīng)得到廣泛應(yīng)用。在常用磁性測量參數(shù)中,湖泊磁化率具有快速、經(jīng)濟和無破壞性等特點,所解決的環(huán)境地質(zhì)問題是其它常規(guī)物理、化學(xué)方法無法達到的[2]。因此磁化率是研究湖泊沉積環(huán)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湖泊沉積中磁性礦物的主要來源是流域中的碎屑,環(huán)境的變化會導(dǎo)致湖泊沉積物磁性的改變,湖泊沉積物的磁性變化指示了環(huán)境變化。
騰沖青海是全國湖沼調(diào)查中被發(fā)現(xiàn)的一個自然酸性湖泊,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已作調(diào)查研究的唯一已知的自然酸性湖泊[3],是世界僅有的三個酸性水湖之一?;谄渌嵝院刺卣鳎疚膹那嗪:闯练e物中提取磁化率,分析其所表現(xiàn)出的環(huán)境條件,結(jié)合資料,研究近兩千年以來騰沖青海湖磁化率變化特征。
青海湖位于云南省騰沖縣打苴鄉(xiāng)雙海村 (25°08′06″-25°07′44″N,98°34′11″-98°34 ′26″E),海拔 1950m,湖泊面積0.15km2。該區(qū)地處云南省的西南部,全年受西南季風影響,氣候?qū)賮啛釒Ц咴瓭駶櫦撅L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425mm。氣候特征表現(xiàn)為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季分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青海湖地區(qū)位于由于受到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和擠壓影響,區(qū)內(nèi)地質(zhì)活躍,湖盆位于更新世板壁坡安山巖流間,湖盆外形呈南北向橢圓形,為火山口湖類型[4,5]。它是在火山口洼地上形成湖盆,酸性地下水補給形成的典型酸性湖泊。
采用水上平臺和活塞取樣設(shè)備,在青海湖水深5.5米,北緯 25°7′56.4″和東經(jīng) 98°34′19.7″處,采取柱狀湖相沉積巖芯513cm。為保證巖芯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連續(xù)性,同時還鉆取2個平行巖芯以保證其準確性。以1cm為間隔切割巖芯,密封保存后帶回并進行測試。
樣品送至北京大學(xué)實驗室進行測年,并對騰沖青海湖沉積物年代的線性回歸校正,得到其深度與年代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表1 騰沖青海湖深度與年代對應(yīng)表
測試樣品175個,樣品在實驗室以低于40℃烘干,在不損壞自然顆粒結(jié)構(gòu)前提下粉碎并裝入無磁塑料盒中,壓實后稱重。使用英國Bartington公司生產(chǎn)的MS2型便攜式雙頻磁化率儀進行測試。該儀器產(chǎn)生的交變磁場強度約為80A/m。在遠離干擾磁場的情況下對低頻 (0.47kHz)和高頻 (4.7kHz)磁化率各測試三次,取其平均值,并計算頻率磁化率和頻率磁化率的百分比。
其中,頻率磁化率 (χfd)是指樣品在低頻 (0.47kHz)磁場和高頻 (4.7kHz)磁場中形成的低頻磁化率 (χlf)與高頻磁化率 (χhf)的相對差值。
實驗結(jié)果表明,騰沖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較低,低頻磁化率和高頻磁化率從175-0cm深度是同步上升的趨勢。該沉積物樣的低頻磁化率介于0-2.101×10-8m3/kg,平均值為1.1×10-8m3/kg。高頻磁化率介于 0-2.056×10-8m3/kg,平均值為1.057×10-8m3/kg。頻率磁化率介于最大值 (164cm處)為0.137,平均值為0.020。
騰沖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在整個剖面中總體偏低,與它的酸性火山湖性質(zhì)有一定關(guān)系。沉積物中的鐵磁性礦物影響著磁化率的高低,F(xiàn)orstner和Angino認為,水體偏酸時,沉積物中Fe和其它重金屬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在沉積物表面進行,F(xiàn)e和其它重金屬離子被還原為低價態(tài)而易溶于水并增強其遷移能力[6,7]。根據(jù)王云飛等[8]對騰沖青海湖湖泊環(huán)境的研究,也表明酸性湖泊性質(zhì)對沉積物鐵磁性礦物的影響。因此,由酸性地下水補給形成的青海湖,沉積物中大量的鐵磁性礦物顆粒會與酸性水作用并流失,致使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明顯偏低。
通過綜合低頻磁化率、高頻磁化率以及頻率磁化率變化曲線,可將騰沖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變化曲線劃分三個階段:
階段一:175-124cm
低頻磁化率和高頻磁化率都處于低值段,兩者都低于0.8×10-8m3/kg,且以同步平穩(wěn)趨勢上升。頻率磁化率值較大,均值為0.033,且波動最為劇烈,呈現(xiàn)大幅度的高低震蕩,其中在164cm處,頻率磁化率達到最大值0.137。
階段二:124-75cm
低頻磁化率和高頻磁化率總趨勢都是上升的,值略比階段一高,多數(shù)值介于0.6-1.2×10-8m3/kg/kg之間。在109-124cm深度中,低頻磁化率和高頻磁化率的震蕩幅度較大,低值出現(xiàn)數(shù)次0×10-8m3/kg/kg。頻率磁化率在此階段表現(xiàn)為震蕩較小,均值為0.010,其間出現(xiàn)三個峰值,分別為106cm、98cm、87cm,其中最大峰值位于87cm,頻率磁化率值為0.062。
階段三:75-0cm
低頻磁化率和高頻磁化率值總體都偏高,低頻磁化率介于1.127-2.101×10-8m3/kg之間,高頻磁化率1.111-2.056×10-8m3/kg,曲線起伏較大。頻率磁化率值峰谷交替、激烈震蕩,其值介于0-0.0643。
圖1 騰沖青海湖磁化率變化曲線
當氣候干旱時,此時湖泊水位較低,沉積物較粗,主要為細砂,磁化率值也低。而當氣候濕潤時,此時湖泊水位較高,沉積物相對較細,主要為粉砂質(zhì)泥或泥質(zhì)粉砂,相應(yīng)磁化率值就會升高。
由磁化率變化曲線可以看出:近兩千年以來,青海湖氣候呈現(xiàn)由濕潤向干旱的變化趨勢,具體可劃分三個階段。
階段一:175-124cm(2.70-1.23kacalBP)
此時青海湖氣候濕潤,降水豐沛,湖泊水位較高,地表徑流流水的機械搬運作用較強,沉積物較多且顆粒物較細,導(dǎo)致了頻率磁化率值較高。此段的TOC也呈現(xiàn)出高值狀態(tài),都說明了青海湖在此階段氣候濕潤。
階段二:124-75cm(1.23-kacalBP)
氣候較為濕潤,并有向干旱過渡的趨勢。氣候逐漸由濕潤、湖泊水位高和較細的沉積物顆粒轉(zhuǎn)變?yōu)闅夂蚋珊怠⒑此坏秃统练e物顆粒較粗。
階段三:75-0cm(現(xiàn)代沉積)
由于上世紀80年代將青海湖湖水排盡,從而影響了頂部的湖泊沉積物磁化率,因此結(jié)合AMS14C測年認為此沉積均為現(xiàn)代沉積,其記錄了近代劇烈的人類活動。
(1)沉積物中大量的鐵磁性礦物顆粒會與酸性水作用并流失,致使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明顯偏低,其變化范圍低頻磁化率介于0-2.101×10-8m3/kg,高頻磁化率介于0-2.056×10-8m3/kg,頻率磁化率介于0-0.137。
(2)從兩千年至今,騰沖青海湖沉積物磁化率是一個波動下降的趨勢,其波動是主要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磁化率值高指示了干燥的氣候特征,同時呈現(xiàn)出較低的湖面;磁化率值低指示了濕潤的氣候特征,同時呈現(xiàn)出較高的湖面。因此,騰沖青海湖大致經(jīng)歷了從濕潤向干燥過渡的趨勢。
[1]Thompson R,Oldfield F.Environmental Magnetism [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86.1-83.
[2]Oldfield F.Environmental magnetism-A personal perspective[J].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1991,10:73 -85.
[3]王蘇民,竇鴻身主編.中國湖泊志 [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8,192-194.
[4]佟偉,章銘陶.騰沖地熱 [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89.
[5]大沢信二,由佐悠紀,王云飛.中國云南省騰沖火山區(qū)にぢけゐ熱水系の地球化學(xué)モデル [J].溫泉科學(xué),1995,45(1):13-25.
[6]Forstner U,Wittman G TW. Metal Pollution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West Germany: Springer,1988. 170 - 172.
[7]Angino E E,Magmuson LM,WaughTC. Mincralogy of suspended sedim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FeMnNi ZnCu and Pb inwater and Fe Mn and Pb in suspended load of selected kansas stream.Water Res Res,1974,10: 1187 - 1191.
[8]王云飛,朱育新,潘紅璽,等.云南騰沖青海——酸性湖泊的環(huán)境[J].湖泊科學(xué),2002,14(2):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