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
陳集山藥種植技術操作規(guī)范及病蟲害防
張國棟
陳集山藥種植歷史悠久,以皮薄、肉嫩、味美兼具養(yǎng)生功效被奉為菜中上品。陳集鎮(zhèn)地屬菏澤市定陶縣,常年種植山藥3萬余畝,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對“陳集山藥”實施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前主要推廣“西北種子”和“雞皮糙”兩個品種。其種植技術規(guī)范如下。
山藥根系發(fā)達,宜選擇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種植,土壤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質土或沙淤壤土,地塊要求地勢高、排水通暢。冬前深翻,春節(jié)后用打溝機打溝,按1m行距打豐產溝,以充分凍融熟化土壤,也可打洞栽培。用山藥開溝機所開的溝(寬16-18cm或20-25,深1.6-2.0m)質量好。整地可在冬前或播種前20天進行。
1.選用良種。山藥主要靠營養(yǎng)繁殖,將上一年繁育的的山藥栽子或者整條塊莖切成小段,即為山藥種。山藥播種前要對種塊嚴格選擇,選擇無病、無損、粗細適宜的塊莖做種子。
2.種塊處理。將選好的塊莖進行切段,切好后,用70%代森錳鋅超微可濕性粉劑沾種,對切口進行消毒,然后放在陽光下曬種4~5天,曬到切面上有干裂的小口為宜,嚴禁種塊高水分下地。
山藥有單作和間作兩種栽培方式。山藥只可連作2年,否則會發(fā)生嚴重病害,出現(xiàn)根莖發(fā)杈現(xiàn)象。山藥容易感染病害,應特別注意不要與容易感染病毒病的植物輪作。處理好種塊、松土起壟后,即可等待時機播種。山藥喜溫暖、不耐寒、怕霜凍,露地栽培條件下,4月上、中旬播種。在播種前一天,要對種塊進行最后一次挑選,挑去傷病、腐爛的種塊,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5分種,晾干待種。播種時,先在機械挖溝培出的土壟上,順著壟的方向開寬、深各8—10厘米的播種溝,用腳輕踩播種溝底,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順播種溝噴霧,保持種薯頂芽方向一致,順著播種溝的方向平放在播種溝內。一般肥水情況下,株距25厘米,每畝播種2500株左右。為便于管理,山藥栽子、山藥段和不同大小的種塊要分開播種。播種后及時覆8—10厘米厚的碎土,將壟拍平保墑。
1.插架與整枝。苗高20cm時要及時搭架,架高0.7-1.7m以上為宜,以利通風透光。常規(guī)栽培山藥一般不需要整枝,只在出苗初期拔除多余的初生莖枝,每株只留一條強壯的主莖即可。
2.施肥管理。山藥喜有機肥,從播種直到發(fā)棵都可鋪施。有機肥在施到田間之前均應經過充分發(fā)酵、腐熟,否則容易傳播雜草和病蟲害,同時未腐熟的有機肥施到田間后再進行發(fā)酵,容易傷害根系,特別是塊莖尖端,組織柔嫩,碰到糞塊更易燒壞,影響莖端分生組織的垂直伸展。
3.中耕除草。山藥中耕除草應結合澆水、追肥、封壟等進行。澆水后或降雨后要及時中耕,破除土壤板結。中耕要淺,以防傷根,靠近植株的雜草要用手或鏟子除凈,防止折斷枝蔓。
山藥常見病害有山藥炭疽病、山藥葉斑病、山藥莖腐病、山藥斑紋病、山藥根結線蟲病等。山藥蟲害有螻蛄、蠐螬、小地老虎、金針蟲、斜紋夜蛾、菜葉蜂等。
1.病害防治。一般采用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方式。農業(yè)防治就是利用山藥生產中育種、栽培、耕作等技術,達到避免、減輕和消滅病害的方法,主要包括輪作、深耕、清潔田園、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和選用抗病品種等?;瘜W防治又分為化學保護和化學治療?;瘜W保護就是在山藥未發(fā)病前噴施殺菌劑,以防病原菌侵入,使植株得到保護?;瘜W治療就是在感病后噴施藥劑,恢復植株健康或阻止病蟲害侵蝕。
2.土壤消毒。使藥劑均勻分布在30cm內的土層中。對于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敵百蟲等拌毒土在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或出苗后拌毒餌撒施或灌根防治,以預防為主。
在10月底至11月初,當植株地上部分變黃枯死后,即可采收地下塊莖。先將支架及莖蔓一起拔掉,接著抖落莖蔓上的山藥豆子,并將其收集起來,然后挖收地下塊莖。方法是:從一端開始,挖60厘米見方的坑,采收者坐在坑沿,用特制的近長方形山藥鏟,沿著地面上10厘米處兩邊側根系,將其泥土鏟出,一直鏟到見到塊莖尖端為止,再輕輕鏟斷其余須根,手握塊莖中上部,小心提出。注意一定要在初霜凍到來前采收完畢,否則塊莖易受凍害,降低商品價值。
陳集山藥目前各種深加工的產品琳瑯滿目,不僅有彩色禮盒裝的“雞皮糙”、“西施種子”山藥,還有罐裝和袋裝的山藥酥、山藥面、山藥粉、山藥片,還有山藥粉皮、山藥粉條、山藥果脯等,包裝設計也很上檔次。最近,陳集鎮(zhèn)最大的山藥合作社“天中”山藥合作社,不僅上馬了大型冷庫,進行反季節(jié)銷售,還利用中食都慶的深加工設備優(yōu)勢,廣泛開發(fā)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山藥產品。
(作者單位:菏澤市定陶縣陳集鎮(zhèn)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