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小朋友,當新一期《新作文》帶著清新的墨香握住你手中的時候,你最先想了解的是什么呢?是流光溢彩的封面,還是妙趣橫生的作文?是色彩繽紛的插圖,還是編輯老師智慧的點評?我估計,好多同學會否定這些假設(shè)和猜測,因為許多同學會翻開封面,把目光聚焦在這期雜志的“目錄”上,瀏覽一道道精彩的作文題目。
你知道嗎,閱讀作文的題目是遷移寫作的第一步。讀著作者的題目,我們腦海里不由得會想一想,哪一篇命題會“爆炸”,能把讀者的思維“炸開花”。
不知道你是否有和我相似的感受:讀著《新作文·小學低年級版》第6期的目錄,像《楓樹花海》《家鄉(xiāng)的楊梅》《迷人的海灘》《小樹林就像一幅畫》《我愛家鄉(xiāng)的一切》這些題目,小作者們命題無遮無攔,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寫作意圖,直接告訴了讀者“我要寫什么”。讀了這些命題,我們腦海中也會閃現(xiàn)自己記憶猶新的一處景或愛不釋手的一件物。于是,《潺潺的門前小河》《記憶中的那個布娃娃》《貪睡的爸爸》這些相似題材的題目會像泉水一般涌出來。這種“由彼至己”的寫作遷移是直接的。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些含蓄的命題,比如《青蛙王子起床》《賣小孩?》《快樂的“糖豆雨”》《 釣“駱駝”》《月亮送行》……這些題目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文章內(nèi)容是什么,我們僅從題目上是猜不出來的。因此,文題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你,馬上想知道“后事如何”。品讀了作文內(nèi)容,我們會產(chǎn)生一份驚喜:我也可以像作者這樣命題!我也有相似的體驗或者聯(lián)想!如《 釣“駱駝”》,作文講的是爸爸小時候用麥芒釣一種別名叫“駱駝”的蟲子,故事因陌生而新穎。轉(zhuǎn)念一想,我們也逗玩過昆蟲,能不能《娶“鼠婦”》《抓“水?!薄贰抖憾骸盎ù竽铩薄纺兀?/p>
《小雨點,輕輕落》,題目朗朗上口,有點“詩”的韻味、“畫”的意境。轉(zhuǎn)而一想,我們看到過的雪花、蒲公英豈不是《“降落傘”飄呀飄》?由此延伸,《小溪小溪,你慢慢跑》《小青蛙,叫呱呱》也會紛呈腦際。
《“越獄”》有點恐怖,充滿懸疑,我們的鉛筆、課外書丟了,它就是《“逃犯”》,我們還可以發(fā)個網(wǎng)上《“通緝令”》《“追兇”》呢。
你知道閱讀作文題目遷移習作最關(guān)鍵的是什么?嘿嘿,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題目作為思維原點展開聯(lián)想,“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到了我做(聽、見)過的那件事,我的命題是……”比如,《賣小孩?》是“誤聽”的故事。我們不妨想一想:我是否“誤聽”過?是否有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混淆的“誤說”?要知道,把“張老師”叫作“臟老師”后果很嚴重喲。還有,班級同學在換牙期間,牙不“包”風,說話發(fā)音不準,喝水順嘴滴答,吃飯也不知道“粒粒皆辛苦”了。要是我們像小作者一樣留心,也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好笑的寫作材料呢。
《原來老爸也是膽小鬼》前后對比很有意思,我們的爸爸“怕”什么呢?他讓你抱著他睡覺,《爸爸怕黑》;他讓你拔去他頭上的白發(fā),《爸爸怕老》;他讓你把自己的襪子洗干凈,《爸爸怕臟》……怕這怕那的,爸爸是不是“膽小鬼”?
“題好一半文”。小朋友,讓我們相約《新作文》每一期目錄,一起分享遷移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