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珍
《全唐詩》是一個美不勝收的詩歌寶庫,其中藏滿浩如繁星的傳世瑰寶。但是每個時代都出于各自的需要編選詩集,浩如煙海的《全唐詩》中卻有太多的好詩沉睡其中,默默無聞。
的確,不是所有的佳句都有千古留香的機遇,也不是所有的詩人都有揚名立萬的條件。“家家只是栽桃李,獨自無根到處生?!保ɡ钌礁Γ暗秋蹩肺⒓毼?,等閑抬舉到青云?!保_隱)“風前燈易滅,川上月難留?!保▌⑾R模┰谠娙藗兊墓P下,我們仿佛能看到當年落花之下荒草階前那清癯的容顏、單薄的身形。他們感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感嘆遇人不淑、歲月蹉跎,感嘆自己成不了一棵大樹,一棵根深蒂固枝繁葉茂、可以為后人創(chuàng)造福祉的大樹。從古到今,多少賢才高士流落草野,雖然滿腹經綸,卻無人識遇,只得寄情山林花草聊以自慰。所謂“龍魚失水難為用,龜玉蒙塵未見珍”,真是落魄文人們的悲哀??!
是啊,又有誰想成為草呢?世人都想成為一棵大樹,而不是一棵草。草在人們眼里是多么不起眼啊,草包、草莽、草率、草根、雜草、野草、落草為寇、草菅人命等等,草是不認真不細致、是渺小無能,草成不了大器。當然也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類,那是絕對贊美草的。記得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命題作文時,就有《站成一棵樹》,教育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志向,立志成才。用“站成一棵樹”到谷歌搜索,出來的相關內容有四十六萬七千條。用“站成一棵草”到谷歌搜索,出來的相關詞條依舊是“站成一棵樹”??磥?,人們在潛意識里是多么的要求上進啊,盡管已經到了信息化社會,可是連搜索引擎都依然跟隨著人類的思維慣性。大自然是奧妙無窮的,山林和樹木都是有血肉和記憶的,哪怕是一棵草,也有自己生命的方向,草的血脈、草的語言不是我們俗人的眼睛可以看得明白的。淪落草野的高才賢士也有自己生命的方向,即使成為一棵草,一棵生命短暫的草,他們也一樣燦爛地綠著,向大地展示自己最美麗的身姿,哪怕沉睡千年,也不遺憾。要站成一棵這樣的草,真是不容易!
有一次,爬到黃仰尖山頂,光禿禿的山頂沒有一棵樹,居然有一小批綠色的小草!在強勁的西北風中,小草不住地彎腰低頭,努力渴望著陽光的青睞。草們懂得:只要活著,種種的磨難和挫折就不能打倒那一顆追隨陽光向上生長的雄心。草們明白生命短暫得可怕,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跟樹爭高低呀?樹有樹的使命,草有草的方向。草以自己的方式生長,以自己的語言說話,不為眼前的功名利祿而勞神,寧靜而從容,淡泊而豁達?!罢嫖妒堑?,至人如?!?,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曾讀過陸游的《一壺歌》,總忘不了他對人生的大徹大悟——“看盡人間廢興,不曾富貴不曾窮”。陸游寫《一壺歌》,從一壺酒中悟透人間萬事??幢榱巳碎g興廢盛衰的千萬事之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人生在世,誰也都不曾富貴,誰也都不曾窮苦。作為智者,當他看懂人生成敗之后,自然就不太把得失放在心上了,浮世的種種功利聲名都幻化成了過眼煙云,而心靈也在這種冷冽清遠的意境中變得透明純粹起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我兩忘,心如止水。在與世俗的抗爭中,我們應該珍惜心中那份美好的詩意追求,堅守內心的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