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
1.加強研究,提高復習備考工作的針對性,全面推進
根據(jù)近幾年高考英語試題的命題思路和特點,我做了認真的研究和討論,即明確了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的特點:更注重對學科能力和學科素質(zhì)的要求;既遵循中學英語大綱又不拘泥于大綱;在知識測試方面,減少純語法性的試題,增加更多的語境化因素;在能力測試方面,進行進一步挖掘和拓展;根據(jù)“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創(chuàng)新”的基本思路,在試題要求思維創(chuàng)新性方面,也有一些嘗試和探索。
高考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分值占全卷的一半以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解答閱讀理解題,又有助于解答完形填空。通過閱讀理解訓練,學生既可以鞏固和加強各項英語基礎知識,又可以學到許多英語表達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我在英語復習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以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為中心,以此帶動英語復習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我沒有把很多時間用在鉆研語法和做單項填空的語法習題上,而是對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完形訓練,特別在二輪復習里。除了周練外,我還定期在課上進行限時閱讀訓練。
2.加強閱讀和完形訓練,以語篇為基礎,擴大學生詞匯量
高考中的閱讀理解、完形填空是重頭戲,也是學生英語成績提高的重要突破口。教學中僅靠教材提供的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備課組全體成員精心挑選了一些切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材料,并收集打印了許多完形材料,用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精泛結(jié)合、精少泛多、精泛有序的原則。選擇的精讀材料要在教學中取得最優(yōu)效果,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在教材的基礎上,精選泛讀材料,以鞏固和拓寬語言知識,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堅持每天講練一篇完形填空練習,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通篇閱讀理解和整體把握短文的綜合能力,力爭在完形填空這個試題的考試上有所提高。在平時教學新詞匯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由新翻舊,以舊帶新,通過形近、義近、同義、反義、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聯(lián)起大量有用的詞匯,讓學生從縱向、橫向及各方面擴大詞匯量。對于所有精泛讀材料中碰到的生詞,要求學生摘錄下來,老師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如聽寫或再現(xiàn)認讀的方式進行檢查,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更好地發(fā)揮。具體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用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為此,新學期開始就要求學生準備一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學生勤查字典。再者,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增強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chǎn)生兩極分化。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上課可以結(jié)合時事、熱點話題,給學生講有關(guān)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知識、幽默趣事等。
4.注重復習課的效率性
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努力使“重復”變?yōu)樯鷦臃e極的“再現(xiàn)”,寓能力培養(yǎng)于整個復習之中,而不“壟斷”復習課堂。復習課上,我注意加強學生的操練活動,讓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問題,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舉些例詞、例句,熟練掌握語法的用法。之后,由學生找出并歸納語法規(guī)律或在運用時的注意之點,以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幾項語法做過之后,讓學生認識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最后給以指導、歸納。我認為復習課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提示、肯定和鼓勵,是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發(fā)展他們的口筆頭語言實踐能力,又可以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并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5.以實踐原則指導高考復習,促進能力轉(zhuǎn)化
在高考復習階段,有的學生英語基礎不錯,上課也認真聽講,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就是不強;我也經(jīng)常聽到有的老師對學生考試成績不佳的抱怨:“這道題目多次講解過,為什么學生還做不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學生缺乏語言實踐。語言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和交際性,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語言實踐。多實踐練習,則熟能生巧,能力就會自然提高。
現(xiàn)在的高考越來越淡化單純的語法知識考查,而是突出強調(diào)考查運用英語的能力。既然高考以考核聽、讀、寫能力為主,那么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靠不斷練習,在實踐中使學生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語言實踐的途徑有許多,如聽、說、讀、寫、背等。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應該處理好講和練的關(guān)系。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時間過多,就必然擠占學生用于語言實踐的時間。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消化和鞏固所學內(nèi)容,進行朗讀、背誦、模擬練習、交際運用等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
高三最后復習階段,時間很有限。我反對題海戰(zhàn)術(shù),反對無選擇地做大量重復的機械練習題;提倡精講精練,精選那些設計嚴密,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針對性的練習題,限時完成,保證質(zhì)量。學生通過練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分辨能力,增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解題技巧。教師在講評練習時,不要只求答案,要進行多角度設問,使學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過典型試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單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6.梳理錯題
梳理以往訓練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失誤和失分。難點是因人而異的,因此要讓學生學會總結(jié),爭取讓學生記住自己犯過的錯誤,保證再次碰到類似的問題時不錯。
7.充分發(fā)揮課本的作用,利用課本提供的各種題材、體裁的文章提高寫作水平
7.1縮寫。在縮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復習了語言知識,而且鍛煉了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文章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理解,掌握其中心之后才能條理清楚、明確地表達思想,促使學生認真復習學過的課文,達到溫故知新、靈活運用的目的。在縮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中心思想,提煉內(nèi)容要點,然后連點成線,連句成篇,縮寫成文。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錘煉句子的能力。
7.2續(xù)寫。學生可以通過續(xù)寫課文,增加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