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婷婷
低年級的朗讀訓練是個難點,指導低年級小學生朗讀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打好朗讀基礎。那么,如何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從而優(yōu)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重視初讀,從字詞句入手
低年級朗讀訓練首先應加強生字教學,讓學生牢固掌握一類字,認識二類字,讀準它們的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詞語,朗讀詞語是朗讀課文的基礎。除了讀準詞語的常規(guī)音外,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音變的規(guī)范。普通話的音變包括:變調、輕聲、兒化和語氣詞“啊”的變化等。輕聲如“把水花濺起多高”中的“起”、“伸出頭來”中的“出”和“來”等等。我們常遇見“一”“不”的變調,如“蝸牛和獎杯粘在了一起,一對翅膀也退化了”(《蝸牛的獎杯》),還有“我們像小鳥一樣”“我們一起度過這快樂的時光”(《快樂的節(jié)日》)等等?!耙弧薄安弧钡淖冋{比較簡單,“啊”的音變則比較復雜。值得注意的是,指導詞語朗讀時,不但要做到正確朗讀詞語,還要幫助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具體語境理解其意思,體會其所含的感情,讀出詞語的意思及情感色彩,為課文朗讀奠定基礎。
在讀準字音、讀好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讀出停頓,讀好重音。停頓要合理,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這句話說了些什么,再根據(jù)句子前后所表示的意思來停頓,然后讓學生用停頓線“|”畫出,再正確朗讀這個長句子,同時讀好重音。如:“好像看到|一只美麗的天鵝|正|從遠處|飛來”(《學棋》),又如:“你能幫我從電腦上|找一點|騎牛比賽的資料嗎?”(《好學的爸爸》)通讀整篇課文的時候,要及時糾正個別學生加字、漏字的現(xiàn)象,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保證做到準確無誤地朗讀全文。
二、適時范讀和領讀課文,做好學生朗讀的引路人
教師是朗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范讀在朗讀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某些句子的朗讀方式,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范讀。當然,教師范讀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即知道該怎么讀,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為什么這樣讀。這種示范指導無論是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使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
如在學習《一株紫丁香》時,應抓住朗讀此篇的基調,示范朗讀出老師勤奮工作、心牽學生的美好形象和學生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并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相關的畫面。這樣一來,音畫結合,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生為老師栽紫丁香、讓紫丁香陪伴老師的情景。只有通過范讀,學生才能領會,提高認識,把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三、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心理
低年級小朋友的思維方式多是形象直觀的思維,因此需要借助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幫助他們走進文本,體會文中人物或作者的內心世界,這樣朗讀時才能聲情并茂。比如,在教學《三個小伙伴》時,我讓學生上臺來分角色演一演,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小動物們團結的精神與勞動的快樂,再來讀課文時就不知不覺傳遞出了情感,讀出了自己的體會。
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抓重點詞句,用心品味、感悟課文。葉圣陶說過:“我們讀一篇東西,無論詩歌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來?!边@種細細咀嚼、辨別滋味的過程,就是訓練朗讀、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只有細細品味重點詞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是什么。在教學《梅蘭芳學藝》的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緊緊抓住“沒有動搖”“常常”“日子一長”“緊盯”“注視”“眼睛會說話了”六個關鍵詞句,反復地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悟,由這些詞語體會到梅蘭芳苦練眼神、刻苦練功、克服自身缺點學好京劇的事跡。同時讓學生明自只要有決心、肯用功,就能彌補先天的不足,練出過硬的本領。這種抓重點詞句的朗讀方式,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他們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讀起課文來,自然能人情人境。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變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
楊再隋先生說得好:“要充分、有效地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痹诮虒W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l》和《識字5》時,我就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積累,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中聯(lián)想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即由詞語想到具體的事物,由每行詞語想到生活中看到的畫面,由整個詞串想到春天和夏天的場景,去感受語言的美、生活的美,并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意境,讀出生活中那份美好、快樂的感覺。
五、注重朗讀評價,用充滿賞識、生動形象的評價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同時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提高朗讀水平
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讀書的評價語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語生花。如《魯班和櫓板》中,有這樣一句話:“等把船撐到對岸,老艄公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睂W生的朗讀,我是這樣評價的:“老艄公很累很累,想想你平時很累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用你的朗讀讀出這種感覺,好嗎?”“你讀得真好,老師都看見老艄公滿頭是汗了?!薄攲W生讀得一般時,先指出他的優(yōu)點,然后用“如果”鼓勵學生在某一方面繼續(xù)努力;如果確實讀得不怎么樣,我就找出這個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進行遷移,告訴他只要多學多讀,朗讀也可以很好,給他信心和勇氣。老師恰當、及時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欲望,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人物的語氣及情感變化。在形象、生動的評價語言的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興趣盎然。值得注意的是,切忌不要對所有學生的朗讀都說一句“很好!”而不做具體評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能混為一淡,否則對學生的朗讀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十分注重“朗讀過關”。我首先給學生明確評價標準:比如能夠正確讀課文的給一顆星,正確流利讀課文的給兩顆星,正確流利很有感情的給五顆星,能背的再加一顆星……同時,我還在教室顯眼的地方做了競賽的小表格,只要學生在老師這兒過關了,自己就可以在那兒畫個“笑臉”,給自己一個展示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每過一段時間,我還要來一個總結,表揚笑臉多的孩子,鼓勵他們更快地加油前進。對笑臉少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更要加倍關注,尋找落后的原因,隨時調整對他們的個別教育策略。發(fā)現(xiàn)有朗讀困難,及時幫助他們,扶著他們一起順利過關。
低年級是朗讀教學的起步階段,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朗讀的樂趣,并在朗讀中獲得語言的積累和深層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