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猛
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校園影響學生學習,是世界各國教育管理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縱覽海外,盡管各國國情不同,文化迥異,但在治理學生使用手機方面卻有共同之處,梳理起來,主要的做法有:一是通過國家或地方立法做好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課堂的頂層制度設計;二是通過制定易操作、易檢驗的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剛性校規(guī);三是通過學校與家長的正確引導,在自由和秩序間保持平衡,允許學生在學校有條件地使用手機?;蛟S國外的一些成功做法能有助于我們打開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的“另一扇窗”,也許能助力我們探尋到真正能解決中小學生“手機問題”的新路徑。
一、英國:將學生使用手機上升到法治的高度
迄今為止,比較而言,英國對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管理最具嚴格,主要采取立法的手段進行管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報道,英國教育標準局已于2012年宣布,禁止中小學生攜帶手機進課堂,這是英國教育部門發(fā)起的改進學校紀律中的舉措之一。
英國教育督查主要負責人邁克爾·威爾肖爵士表示,課堂經常被攪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學生使用手機所致,這種課堂亂象局面必須整治。在回答媒體的采訪時,這位前校長透露,英國教育標準局已從2013年秋季起開始在學校實施一項更加嚴格的督查制度。根據這項新的制度,如果學校未能遏制課堂上學生利用手機發(fā)短信、接聽電話或上網,學校將被教育督查部門記載并問責。
在英國還未正式實施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課堂之前,英國中小學管理學生使用手機主要依靠制定嚴格的校規(guī)來進行規(guī)范。全英最好學校之一的里丁肯德里克學校校規(guī)規(guī)定,帶到學校的手機必須關機,并且在校期間不可以被教師看到。學校不對類似物品的安全負責,責任需要學生自負。
二、美、德、法:以剛性校規(guī)限制學生校園使用手機
目前,美國、德國和法國管理學生使用手機主要通過制定嚴格的校規(guī),對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進行剛性的約束。美國大多數學校允許學生攜帶手機上學是出于安全考慮,但同時規(guī)定,除非是非常緊急情況下,大多數學校是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課堂的。為了有效治理學生使用手機,美國有一些州的學校都制定有《學生手冊》,其中內容包括手機使用規(guī)范。學生必須遵守學校手機使用相關規(guī)定,家長必須簽字以督促學生遵照執(zhí)行,但近年來,美國出現了校園使用手機管理松動的跡象。
2014年秋,美國《教育周刊》雜志曾預言,作為全美最大學區(qū)的紐約市所轄學校,將解除學生使用手機的禁令,現已成為了事實。
據美國當地媒體《加斯頓公報》報道,2014年初,馬里蘭州喬治王子縣公立學校的教育管理人員采取了一項新的有關手機使用政策,即允許學生在校期間,在某些情形下,可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
“當手機第一次出現時,第一反應是限制。他們現在開始看到這項技術,如果使用得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工具”。喬治王子縣家長教師協(xié)會主席歐內斯特·穆爾告訴媒體說。
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尋找完成家庭作業(yè)的相關信息或通過手機應用程序(APP)完成數字化測驗。
具體說來,美國教師管理學生課堂手機使用的策略有兩個,策略一:制定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手機使用規(guī)則。課堂上,在允許學生使用手機之前,教師應向學生闡明對他們使用手機的期望?!澳銘O置一些何時何地允許使用或禁止使用手機的規(guī)則和條條框框,以此來和學生共同訂立一種契約?!泵苄髮W臨床助理教授麗茲·庫伯說,她曾經為教育工作者撰寫過課堂手機使用指南。
教師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就是采用紅綠燈的方式,她說。教師應將紅色、黃色或綠色的標志貼在教室門上,以便讓學生立即知道他們可以在哪天使用手機。專門從事促進禮儀教育的艾米麗波斯特學院,為學生提供有免費下載的手機使用禮儀小貼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觀看。
策略二:教給學生“后果前置”的手機使用思維方法。教師可給觸犯手機使用規(guī)定的學生立這樣的規(guī)矩,這種規(guī)矩類似于成年人在會議中偷偷“刷屏”而被當場“抓現”后將面臨什么樣的后果。
后果之一可能是要求觸犯者在教室里向每個人道歉,庫伯說,雖說只是道歉,但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可能是件特別尷尬的事情?!暗@件事情也在提醒他們,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粗魯的,它分散了課堂上其他同學的注意力,這是不好的。”她說。然而,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這將會是一個在事情發(fā)生之前的后果,她補充道。
亨特,是一位有三個孩子的媽媽,她說,大多數青少年都知道如何恰當地使用手機,但有時也會想打破規(guī)則?!罢{控這件事很難?!彼凉M臉無奈的說,因為那里有源源不斷的誘人的新信息。
據報載,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夫婦非常支持兩個女兒的學校有關使用手機的規(guī)定,瑪利亞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機,盡管兩姐妹都擁有電腦、iPad等,但是不允許違反學校規(guī)定攜帶手機上學。
在德國,學生不可以自由在學校內使用手機。雖然各州沒有明文法律規(guī)定不準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但各中小學制定有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校規(guī)。學生只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手機,且使用前需經過教師的同意。如果教師發(fā)現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將被沒收。被沒收后的手機一定需要家長來學校親自領取,無論是第幾次違規(guī)使用,均需家長親自來校領取。家長如不來領取,手機將不還給學生,直至學生畢業(yè)后方可學生本人到學校領取。
法國中小學同樣不準學生上課帶手機。為了防止學生上課玩手機,每個班都設有類似超市存包柜的手機存放格,學生在課前自覺把手機關機,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存放格內。一旦發(fā)現學生上課使用手機,教師會立即收繳。
三、日本:家長在引導學生使用手機方面發(fā)揮正面作用
在允許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方面,可能日本的做法比較人性化。為指導好中小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日本文部省和各地教育委員會都定期開展學生使用手機調查統(tǒng)計,調查對象除學生以外,還包括學生家長。
可以說,在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的問題上,日本學生家長發(fā)揮了重要引導作用。全日本家長教師協(xié)會(PTA)發(fā)布的2011年度有關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結果顯示,65.7%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認為學生配備手機“不必要”;小學五年級學生手機持有率達23%,比前年增長3.1%;初中二年級學生手機持有率達45%,比前年增長4.8%。這個調查數據告訴我們,日本中小學,尤其是小學和初中,學生擁有手機量是偏低的,攜帶手機進校園的數量也相對較小,這給日本中小學教育管理者治理“手機問題”減輕了負擔。
以上國外做法我們不能盲目照搬,但卻帶給我們一些啟示,完全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學校并不可取,完全采用“堵”的方式來治理“手機問題”也無濟于事。
如何管理好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除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外,更需要我們歷練出管理的大智慧。其實,嚴格管理與人性化的管理彼此并不相悖,關于學生手機的使用,只要我們肯想辦法,完全可以尋求到既有利于學校教學管理,又有利于尊重和保護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權益的兩全其美的解決問題之道。
(作者系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教研處主任、教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