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霄朦
摘 要: 隨著新時期我國社會文明建設與人文教育的不斷深入,口語交際已然成為人類日常溝通能力最為直觀的體現(xiàn)。小學作為夯實交流基礎的最佳階段,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今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擺在各位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對此,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系列探究,以期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有所助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實效 口語交際能力
出于口語交際的頻繁性和重要性,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貼合當今時代的新要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還要兼顧其各類交際活動中關于如何傾聽、表達與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夠文明地與他人順利完成溝通,實現(xiàn)人際交往的可能。所以,關于口語教學,應當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側重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使學生的人際交流素養(yǎng)得以提升。
一、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助益所在
口語交際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如何開口說,還要能夠教會他們如何說得得體、說得到位。要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應當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其一,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之得益。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只注重對學生“讀”與“寫”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聽”與“說”能力的訓練,由此致使學習能力不均現(xiàn)象普遍。然而,對于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也是最為基礎且最重要的存在,偏廢任一方面都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能夠讓學生擺脫“啞巴”標簽,樂于表達;由不善言表,走向能說會道,實現(xiàn)“以說促寫、從說促讀”,最終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其二,對其他基礎學科之得益所在。學有所成從來都非一人體悟,個人在埋頭苦學之余,仍然需要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探討,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通過激烈辯論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這不僅是語文水平的提高,還對其他學科的發(fā)展有明顯促進作用。因為隨著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能夠讓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更懂得如何發(fā)問,如何探討與溝通,無形之中做出了對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推動行為,最終拉動了整個學科成績的提高。
二、當前我國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特點
人類形成和發(fā)展語文能力的先決行為,便是口語交際。由此,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應基于提高語文整體能力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出發(fā)開展系列教學活動。我國目前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教學形式較為隨意,而內容亦未成體系。受制于小學生的心智特征,語言知識與詞匯積累尚待填充,言語的實踐能力相當有限。而實踐性,也是口語交際教學最明顯的特征??谡Z交際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進行實際口語交流,鍛煉交流能力。因此,鼓勵學生進行交流活動是口語交際教學的最終目的。
其二,用語結構松散,詞匯過于單調。口語交際屬于雙向互動的過程,在交流過程中,話語總在反復穿插與反饋,而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還不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續(xù)性,因此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較長、較復雜的句子進行交流,造就了用語結構的松散。此外,小學生尚處語言學習和形成的初級階段,在語言實踐能力與語言知識方面不夠豐富,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簡單的語言交流開始,以使其能夠清晰、明白表達自身意思。
三、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實效的方法與建議
1.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對交流的熱情。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身心發(fā)展特點,還要注重區(qū)分他們的個體差異性。同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知識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幫助學他們塑成高尚的道德與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應確保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真實,貼合學生實際需求,切不可脫離生活實際;其次,情境創(chuàng)設要生動有趣,既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滿足其表現(xiàn)欲;再次,情境創(chuàng)設要富有內涵,與當代學生精神需求相契合。比如教師可以《我長大了做……》為題創(chuàng)設情境,這是屬于“交流”類的話題,其回答都是開放式的,所以選題應以小學生關心、熱愛的話題為主,是與學生學習、生活、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內容,讓他們展開思考,積極討論關于自己“長大了做什么”,由此實現(xiàn)思想交流,讓學生對于表達的自信心加倍,調動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的主動性。
2.注重課堂氛圍營造,吸引學生敢于說且愛說??谡Z交際的過程也是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表達方式,認真傾聽他們的各種表達,拉近二者間心靈的距離,引導學生在融洽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通過交流表現(xiàn)自己。此外,借助雙向互動式交流對口語課堂氣氛的活躍同樣大有益處,比如在展開《學會轉述》這個話題時,可挑選一名學生扮演“李響”,再請另一名同學向他轉述“通知”;教師在這一轉述過程中要注意啟發(fā)“李響”向轉述者提一些問題,還可以加入一些禮貌性的交際語言等,這樣單方面的轉述變成雙向互動式交流,通過頻密的對答,使學生變得越來越敢說、愛說。
3.善于發(fā)掘學生優(yōu)點,樹立學生交流的自信心。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不愛交流、不敢講話,并非因生理缺陷所致,也不是說話能力的喪失,主因多半是缺乏自信,害怕說錯話引發(fā)他人嘲笑,或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等等。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一分細心,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不吝贊揚,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交流的熱愛與自信。比如在展開《教你玩游戲》這個話題時,可將此建立游戲基礎上,但應在教學前告知學生展開這一交際話題的要求,指導學生預先做好準備,如搜集、整理與游戲相關的資料,熟悉、掌握其他同類游戲的玩法等,以便之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有備而來所表現(xiàn)出的熟練表達或及出色操作,都能獲得贊賞,從而使學生備受鼓舞,信心倍增。
4.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鼓動學生自主參與交流。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實現(xiàn)學生參與積極性與參與熱情的提高,取決于教師能否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并借此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愛動、好表現(xiàn)的特點,選用表演式的方法鍛煉其口語能力。比如在完成《說話要注意姿勢》話題內所提供的情境圖的討論后,可適當補充幾個類似的現(xiàn)象讓學生練習,又或是在學習《學會勸阻》話題時,列舉一些公共場所的不雅行為,讓學生用所學的“勸阻”方式實踐勸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對于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能單靠一朝一夕或是一個方法、一次培訓便能實現(xiàn),它需要教師長期堅持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對學生的指導與訓練,采用各類活動促進學生間互動交流,激發(fā)交流熱情,引發(fā)交流興趣,按照實際學情不時調整教學方法與形式,確保學生能夠在成長與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振東.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3(9).
[2]于磊.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小學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