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讓中學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生機,寓教于樂,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課堂教學藝術化,通過大量教學實踐讓學生喜歡語文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放飛學生的想象力,是每位中學語文教師的追求。
1.教師要注重課堂導入的藝術
課堂教學的導入要恰到好處,不能不結合課程情況而千篇一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為開頭好了,自然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課堂教學的導入是否精彩,直接影響一節(jié)課的成敗。因此,師生一起討論分析,達成共識是好的開端。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一節(jié)成功的課的開場道白,猶如樂器定調。奧地利樂團指揮韋勒說:這個調定得如何,將決定全部演奏的成敗。語文課上攝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導語,就是一首交響樂中美妙絕倫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引人入勝的導語。
2.教師要注重課堂與學生交流的藝術
課堂藝術其實就是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藝術。在師道尊嚴的影響下,學生往往仰視教師,敬畏老師,無形之中師生之間就產生了一道隔膜。學會和學生溝通,讓學生把老師當做朋友,也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尤為重要。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平等民主參與的一員,放松而輕松地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
3.作文教學注意評價,塑造學生人格
要注意作文評價的開放,作文評價不能只有唯一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我在作文評價時采用了學生自評、組評、師評等多種方式。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快樂兩個月?!贝蠹叶际欠踩?,誰都想得到別的贊美與肯定,更何況是正在接近成熟中的中學生。贊美是一種鼓勵;贊美是一種肯定;贊美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和自豪感,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目的??梢哉f,充滿激情的鼓勵,是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種,這是教師在作文評價中必須做到的。比如,以一個常識性問題“雪化了變成什么?”為例,如果按照思維的定勢回答,則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個學生說“變成春天”,那么我們千萬不能大驚小怪,要滿懷激情地鼓勵他說得好。試想,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那么他的腦海中能閃現(xiàn)出一個奇妙而充滿詩情的意象么?作文評價中,有的教師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有的老師將“鋼筆在紙上蹭著癢”判作“荒誕”,將“老鼠撞到墻上,不省鼠事”斥為“生造”,這些評語無疑會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潑冷水,久而久之,會漸漸熄滅他們心頭的創(chuàng)造火種。
4.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學生質疑是創(chuàng)造靈感的催化劑。新課改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正是把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語文教學中,巧妙地設疑,不但對感悟文章內容有幫助,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思考、樂于探究與討論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4.1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手指頭有長有短,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及認知能力因人而異、參差不齊。因此,設置的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難易適度、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讓學生樂于參加和討論。
4.2設置啟發(fā)性的問題。在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開放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5.課堂教學中教師心中要有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明確了課程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課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最要緊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質疑和批判的精神和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時處處想到課程標準,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點撥,教學要想到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在合作對話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6.課堂教學中教師心中必須有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情為出發(fā)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因生制宜,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及問題的設計都要符合學情,有利于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和成長。葉瀾教授指出:“讓課堂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闭n堂要發(fā)出生命的活力主要是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在充滿興趣、質疑和批判中產生創(chuàng)新火花。教師不能成為課堂的言語霸權者,要多給學生讀書、思考、說話的機會;要面向全體學生,更多關注中下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要尊重、平視學生,樂于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亮點,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有糾正錯誤、提高認識、表達完整的機會。學生是一本書,是時刻變化的活書,讀懂學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
7.教師要注重閱讀知識的傳授
常聽到有些老師說:“閱讀題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識,注重能力的訓練就行了?!边@句話割裂了知識與能力間的聯(lián)系,當然是有失偏頗的。其實任何一種能力都是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閱讀能力的形成也不例外。更何況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新的知識信息,而任何一種新知識的形成都是以原有知識為基礎的,無論是閱讀知識還是其他知識的多寡對閱讀的效率高低有極大影響,我們怎能輕視知識傳授。
閱讀者擁有的識字量、詞匯量和句式量越豐富,閱讀感知確定的程度越準確,閱讀的速度就越快。閱讀者掌握的章法結構,修辭邏輯方面的知識越豐富,閱讀理解就越深刻。廣而言之,與閱讀者擁有的與閱讀材料相關的文化科學知識越廣博,閱讀的廣度越大,吸收能力越強。有一個常見的例子可以 證明這個問題。
在閱讀活動中我們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主要是閱讀方面的語文知識如字、詞、句的積累,章法、結構、修辭、邏輯的掌握,當然也包括基礎性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