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他 是某市農(nóng)委的副主任,很喜歡釣魚。前段時間周末,忙里抽閑找了個垂釣中心去釣魚。不想傍晚時,遇到了垂釣中心所在鎮(zhèn)的鎮(zhèn)長。
“那個鎮(zhèn)就是個農(nóng)業(yè)鄉(xiāng)鎮(zhèn),我們經(jīng)常打交道,都很熟悉,就找了個地方閑聊?!钡葟埬狭耐辏虐l(fā)現(xiàn)鎮(zhèn)長已經(jīng)叫人在垂釣中心準備了晚飯,鎮(zhèn)上的其他幾個官員也過來了。
他還是比較敏感,推脫了好一陣,都被鎮(zhèn)長以“私人請”、“這個面子要給嘛”等理由擋回去了。
誰知后來鎮(zhèn)長是以公務接待報銷費用,幾天后這件事還被人舉報了。
“不就是一場你給我面子、我給你面子的‘抬轎子’嘛,我真沒想到會挨一個處分?!睆埬舷萦谶^去的慣性思維之中。
的確,官場“抬轎子”現(xiàn)象比較普遍,從說幾句違心的恭維話到各種捧場,總能找到那么一絲痕跡。十八大前,這也許還只是“聞著臭、吃著香”的“潛規(guī)則”,如今再遇“抬轎子”,就需要掂量掂量了。
“抬轎子”與正常交往
有了張南的前車之鑒,該市另一名市級官員李東面臨一市轄區(qū)的邀請,就很謹慎了。
他告訴記者,該市轄區(qū)剛評選出了年度感動事件,有一個頒獎儀式,因為他分管這塊,區(qū)里希望他出席?!安恍枰易鍪裁?、說什么。就是出席一下。說白了就是‘站臺’。但到底是不是‘抬轎子’呢?”。
“雖然以前也有過類似情況,但今年不一樣了啊。”李東一直在猶豫、擔心。
在相關專家看來,李東完全沒有必要如此謹慎,那完全可以是正常的工作往來。
雖然官場也有你幫我“站臺”,為我的政績“抬轎子”,反過來我也幫你“站臺”,為你的政績“抬轎子”的現(xiàn)象。但這與正常的工作交往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正常工作往來是出于工作需要,一切出自公心。“抬轎子”則包含一定的個人動機。抬與被抬,一個逆心而為,一個順意而享,勾連其間的,是權與利的博弈。兩者在各取所需中找到了利益的平衡點,久而久之形成的是形形色色的關系網(wǎng)。
另外,正常的工作往來是基于平等的關系,“抬轎子”帶來的則是扭曲的上下級關系以及附庸關系。一方面,也許“抬轎者”或自輕自賤、卑躬屈膝,或巧言令色、阿諛奉承;另一方面,也許“抬轎者”不得不為之。
三類“轎子”尤其要注意
基本上所有的“抬轎子”都值得警惕。只不過有些“抬轎子”無傷大雅,有些則涉嫌違紀,需要注意。
陳升是中部某省市直部門一把手,去年到原來任職的縣調(diào)研,一行只有3人。到了縣里,縣長等人看見“老領導”來了,都出來陪同,他這條線的縣直一把手也聞風而動。調(diào)研地是一個鎮(zhèn),鎮(zhèn)上官員也紛紛出動。
這樣一來,調(diào)研隊伍就成了近十輛車的車隊,聲勢浩大。當晚吃飯時,近二十人將鎮(zhèn)上一家飯館都擠滿了。
陳升也覺得有點過了,但在左一句“老領導”右一句“老上級”的“抬轎子”聲中,欣然接受了。最終被黨內(nèi)嚴重警告。
從張南、陳升之例可以看出,涉嫌違紀的“抬轎子”行為多涉及三公經(jīng)費,多是下級強力促成,有利益均沾或利益交換意圖在其中。
“下級要讓領導有架子、有面子,認為這樣才能符合領導的‘等級’,這樣,也能讓他們自己沾一些特權主義的光,‘狐假虎威’一把,從而衍生出一些異化的權力?!毕嚓P專家向記者分析稱。
還有些“抬轎子”雖不違紀,但有悖情理或者官員道德,也應該注意。2013年的浙江余姚村支書背鎮(zhèn)干部視察水災,就是一個典型。
據(jù)媒體報道兩人很熟,過去同在一個村。當時鎮(zhèn)干部準備脫鞋光腳渡過,村支書就說:“小哥,你別脫了,我背你過去?!彼徽J為“就是背了一下,半分鐘的事”,沒意識到這種“抬轎子”行為不僅有悖情理——村支書比鎮(zhèn)干部年紀大,而且有悖官員道德、黨員要求。最終,該鎮(zhèn)干部被免職。
這種可以用“官架子”來概括的“抬轎子”現(xiàn)象還有別人幫忙拎包、拿杯子、打傘等等。在從嚴治黨、嚴管干部的要求下,這些有損黨員領導干部形象的行為,需要收斂。
當然,最應該注意的是,有“陷阱”的“抬轎子”。前不久,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就告誡官員,要防止被所謂的老板“朋友”用轎子抬著送上法庭。
一名處級官員曾告訴記者,以前有領導很喜歡寫毛筆字,一名商人就專找一些書畫名家與這名領導交流,捧領導的場。久而久之有了交情,商人就趁熱打鐵,開始爭取投資優(yōu)惠等等。最終這名領導因項目把關不嚴造成損失被免職。
“喜歡跪著就跪著吧”
“轎子”不好坐,遇到上述“抬轎子”行為,怎么辦呢?
首先還是得有定力,不要怕得罪人。
上世紀80年代,王岐山就曾遇到過一次“抬轎子”。當時他與同事一起到河南省某縣調(diào)研,縣里的領導招待他們。河南省有“灌酒”的風氣,餐桌上,該縣的一個辦公室主任,拿起一杯酒頂在頭頂,跪在地上,對王岐山說,到我們這來,這酒一定要喝,你不喝我就不起來。
要是一般人也就喝了。王岐山呢,就不喝。對這種方式不屑一顧。說“你喜歡跪著就跪著吧”,繼續(xù)和其他吃飯的人談笑風生,留那名辦公室主任一個人跪在那里。
如此場面讓同行的黃江南倍覺尷尬,因此他主動提出替王岐山飲下此杯。王岐山卻不同意,只說“他喜歡跪就跪去”。最后這個辦公室主任只得起身。
遇到“抬轎子”,還得有自知自明,時刻保持警惕之心。
1977年,陳云在十一大小組討論時就提出過一條意見:中央、省、市(包括軍隊)的主要領導同志,要對抬轎子、吹喇叭和逆風惡浪襲來時隨風倒的人,保持警惕。這樣的人都不是實事求是的人。
同事之間需要做到“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有時候面對“抬轎子”也需要一定技巧。
某市級官員張寧就遇到了陳升類似的事情,調(diào)研時縣里將幾波客人聚在一起,書記、縣長均出席。張寧到吃飯的地方一看,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于是推脫身體不舒服,滴酒不沾,快速吃完飯后,就離席到外面坐著休息。走的時候,還交了200塊錢的伙食費?!拔覒B(tài)度是表明了,縣上也應該懂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