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杰 孟延豹
前言:
跟小吳老師合寫文章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估計讀者會很容易地分辨出哪部分是我寫的,哪部分是小吳老師寫的。小吳老師明顯是個非常有愛心的教師,而我則是個理智得有點冷酷的教育旁觀者;小吳老師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而我則是可以冷靜面對任何可能,甚至是滿滿負能量的人;小吳老師充滿了愛心,當然我也不是沒有,但是,我并不認為愛心是你所接觸的人想要的……下面言歸正傳吧。
Scratch,在中國已經(jīng)是創(chuàng)客教育的一個標識性符號了。
而在它的發(fā)源地——美國,更是超級火爆,很多孩子都是四五歲就開始學習Scratch,而作為編程語言的Scratch,甚至超過西班牙語,成為美國的第二大語言。
如圖1所示,照片中的美國孩子還沒有上學,他正在用手觸摸屏幕,拖拽玩拉,然后“Play”,很簡單的操作就可以讓自己編一個小程序。旁邊的孩子也可以評估,這里面有展現(xiàn)和社交的元素。這對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美國的孩子從五六歲就開始學習計算機語言,并通過計算機語言來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喜歡的游戲,或者一些虛擬的物品。
而隨著平板電腦的普及,Scratch也出現(xiàn)了新的平板版本——Scratch jr。Scratch jr雖然沒有了PC版本上的很多功能(如對外部傳感器的感知與應用等),但在從幼兒到兒童階段的編程學習上,依然完全能夠勝任。而且因為它的移動屬性,給了孩子們更多的可能。
作為中國第一批Scratch使用者的吳俊杰老師很早就開始關注Scratch jr在從幼兒到兒童階段的孩子進行程序設計、互動媒體創(chuàng)意設計上的應用模式探索。下面就是吳俊杰老師為小朋友們設計的基于平板電腦的編程活動。
面向兒童的編程語言Scratch jr
我們能夠看到一個非?;镜牧餍汹厔菥褪?,應用軟件在不斷地支持著各種各樣的程序語言,以便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它的開發(fā)和改進過程當中,與此同時,編程語言越來越簡單,簡單到任何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生成一些小程序,甚至是一些基于網(wǎng)絡的復雜軟件。
而這樣一種趨勢終于波及幼兒園。你可能會非常詫異地說:“快放過我的寶寶吧。他現(xiàn)在就成天盯著屏幕,我真擔心他的眼睛會出現(xiàn)問題。這么小就會編程,長大了還得了?!钡沁@款軟件的確是針對4~8歲的兒童開發(fā)的,事實上,使用平板電腦觸摸的方式可以讓兒童非常容易地使用它,并且用它制作出小的程序和動畫效果、識別各種各樣的顏色以及確定最基本的邏輯和數(shù)學知識,甚至可以用它來表達情感,溝通交流。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款軟件的界面,界面上的操作基本上就像在玩一個舞臺劇。我們每次看到這個兒童的戲劇里都會有不同的場景。例如,第一幕發(fā)生在一個神秘的古堡里,第二幕發(fā)生在大森林里,然后第三幕又發(fā)生在一個新的舞會的現(xiàn)場;當然,我們這里并不是在講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的故事,而是說在各種各樣的場所都會有奇妙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的布景中各路人馬依次登場。Scratch jr就是這樣的一款軟件,它的情境設計是這樣的:學生需要先考慮什么樣的場景,然后確定在這個場景當中有哪些人物,接著根據(jù)時間來判斷,哪些人物先上場,哪些人物后上場。這樣的一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程序最核心的部分,即程序能按照編程人員的要求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
例如,在一個簡單的程序中,首先上場的是小貓,它在海灘上碰到了它的新朋友小章魚,小章魚邀請它到海里面去玩一玩,于是小貓就換上了藍色的潛水服,來到了海底。此時,小章魚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小貓發(fā)現(xiàn)海底有各種各樣的魚兒在游動。
這里面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場景,分別是海灘和海底世界,在這兩個場景中都有兩個不同的演員,其中小貓在兩個場景中都有上場,只是換了不同的衣服;而小章魚出現(xiàn)在第一個場景中,小魚出現(xiàn)在第二個場景中。每一個角色都有對應的程序來控制,如小貓一開始的跳躍式效果用到了循環(huán)指令,小章魚一開始的大小變化也用到了循環(huán)指令,等等。
當小貓被點擊時(如圖2),它會向上移動,并且逐步隱藏,最后觸發(fā)場景二,也就是背景的切換。這個過程的學習是非常自然的,里邊沒有任何文字,有的只是一些控制循環(huán)次數(shù)或者移動步數(shù)的基本數(shù)字,非常適合學齡前的兒童使用。
接下來小貓來到了海底世界(如圖3),使用延時指令可以再延時一段時間,此時播放一段事先已經(jīng)錄制好的聲音。錄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把學生的童言童語通過平板設備錄制下來,并且分享給其他學生。這對兒童發(fā)展幼兒階段的語言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屏幕上方反復游弋的小魚就使用了無限循環(huán)的指令,反復地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
這樣,學生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入門程序就掌握了這款軟件。我們剛才介紹的只是這款軟件附帶的一個3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所包含的內容,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問了,對于這么容易使用的一款軟件,教師應該如何將其應用在自己的教學當中呢?教學重點和難點又在哪里呢?如何把它和兒童在幼兒階段各種各樣的發(fā)展目標結合起來呢?
Scratch jr在幼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注意到,在它附帶的幫助中就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其中既有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戶外運動場所、家庭房間、劇場等環(huán)境,也有孩子的夢想中常出現(xiàn)的海灘、海底世界,以及非洲草原故事中的場景(如圖4)。
在軟件自帶的背景庫中的場景,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基于現(xiàn)實,另一類是基于幻想。這就給了教師發(fā)揮的空間,既可以連接現(xiàn)實,讓學生們了解周圍的人、物;也可以連接幻想,啟發(fā)學生人生的夢想是什么。
此外,這款軟件還支持利用攝像頭拍照。學生可以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場景拍下來,當作背景的素材來使用,從而生成自己的背景素材庫。
接下來,我們回到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上來,即這個東西到底可以上多少節(jié)課。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在了解幼兒園和軟件環(huán)境的層次上,它至少可以上12周的課。
在這個階段,學生學習基本程序的使用方法,就像學習打字、制作幻燈片一樣。他們在熟練地使用工具之后,就可以自由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場景創(chuàng)作了。
幼兒園課堂中運用Scratch jr的意義
我們希望以傳統(tǒng)文化為引子,將中國文化中對君子的要求,以及個人與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或者幼兒園的校園文化融入到課程的建設中來。這樣,不僅能讓兒童以這些文化的關鍵詞為脈絡,自行制作出各種各樣的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兒童繪本教程,還可以從中選擇比較好的繪本進行印刷,作為學校圖書館的讀本來使用。與此同時,我們也采集了一些在歐美文化中常用的語境的關鍵詞,讓兒童用這些關鍵詞來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這樣就產(chǎn)生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
目前,吳俊杰老師正在建設這樣一套課程。我們常說,“奠定一個孩子心靈的基礎是在幼兒園完成的”,而通過綜合項目和課程這樣的過程,幼兒的邏輯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同理心都得到了鍛煉。我們希望這樣的一個兒童編程平臺,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乃至幼兒園整個校園文化的建設。日后,兒童能夠積極認真、樂觀、有效地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問題,表達思想和創(chuàng)意。
當然,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小吳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非常輕松,只要確認了課程的目標和活動方式,他就能輕松地在自己安卓平臺的手機上打開Scratch jr軟件,利用上班路上的時間設計好活動,并在上課前將其發(fā)布到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堂中訪問,這就是信息技術深度應用于課程后所帶來的變化與便捷。
后記:
小吳老師的課例簡單而又深刻,其中蘊含了筆者在研究教學APP深度應用于課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結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定不是復雜多變、艱深難懂的,而是簡單便捷的,這才符合信息技術帶給人類的價值核心。當然,這樣的融合只有在信息技術視角下的課程重構過程中才能真正有意義地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