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芝
摘 要: 對寧波大學德語專業(yè)學生德語學習策略水平的調(diào)查表明,學生在單詞記憶、語言運用、生詞應對、自主學習等方面沒有運用有效的策略,學生應加強德語學習策略的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 德語專業(yè)學生 德語學習策略 研究
一、引言
隨著社會對德語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全國眾多高校的德語專業(yè)蓬勃發(fā)展,學習人數(shù)大增。由于德語是一個在詞匯、語法等方面不同于英語的小語種,目前尚缺少較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研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chǎn)生迷惑犯難的情況。
當前研究并推廣德語學習策略顯得極為重要,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習者的策略視野,擴大學習者的策略可選范圍,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者更熱愛德語并學得更愉快,同時能增強教師對學生策略選擇偏好的了解,從而調(diào)控好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德語學習。
根據(jù)語言學習策略與語言材料的關(guān)系,Oxford將學習策略分為六大類:記憶策略、認識策略、補償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社會策略[1]。本文依照此分類方法對學生的德語策略水平進行調(diào)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寧波大學德語專業(yè)大一、大二、大三學生中隨機抽取,共32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德語學習策略問卷調(diào)查表,由指導老師根據(jù)R.L.Oxford編制的SILL,即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語言學習策略調(diào)查表)翻譯修改而成,共40題,均為選擇題。其中1—10為記憶策略,11—16為認識策略,17—23為補償策略,24—31為元認知策略,32—35為情感策略,36—40為社會策略。受試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即5級量表上對每條關(guān)于策略使用的表述標明相應的使用水平。每一種策略的使用情況采用5級分制:1——從未(從來沒有使用過這項策略);2——偶爾(使用這項策略的幾率很小,少于40%);3——一般(使用這項策略的幾率約有一半,介于40%~60%);4——經(jīng)常(常常使用這項策略,介于60%~80%);5——總是(幾乎每次都會用到這項策略,高于80%以上)。
3.研究實施
指導老師在不同年級的德語課堂上把德語學習策略問卷調(diào)查表發(fā)給德語專業(yè)學生,同學們在課堂上填寫調(diào)查表,填寫完后由指導老師當堂收回。
三、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首先,單詞的識記在語言學習中有重要的作用。從記憶策略的數(shù)據(jù)中能看出學生意識到了這點,因而想方設法地記憶單詞,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發(fā)音,或者讀寫幾遍。另外,還不同程度地運用了聯(lián)想、回憶學過的內(nèi)容等幫助記憶。學生選擇這些記憶策略的標準之一就是便捷高效。由于卡片記憶費時費力,因此運用的很少,有不少同學從不用卡片。
其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德語交流,也很少自發(fā)地用德語寫日記或文章。在德語學習中,學生接觸到的資料如聽力材料和閱讀材料頗具學習價值,但很容易忽視,并不能充分利用。同學們能主動經(jīng)常看德語電視劇和影片,很好地利用了影視資源。另外,學生能靈活應對德語學習,在學習中注意德語學習規(guī)律,而不是盲目地用功。
再次,學生對補償策略運用得較好,遇到不認識的單詞,能試著想辦法理解,或拆詞,或猜詞,而不是一味靠查字典解決。同時學生會靈活機變,不執(zhí)著于使用一個記憶模糊的單詞,而用其他的單詞替代。但是,在翻譯時,同學們較多的是逐字逐句翻譯,并非意譯。另外,同學們不常用手勢輔助表達,這兩點是學語言的中國學生易產(chǎn)生的問題。
第四,學生注重對自己學習的評價反饋,在學習過程中非常留意自己所犯的錯誤。他們對其他人講德語很敏感,保持著對德語的熱愛,不斷探索學習的好方法,并為學習樹立明確的目標,渴求德語學習的進步。但同時,在一些具體方面的策略運用中存在缺陷,可能由于惰性和害怕出錯,沒有恰當?shù)匕才艑W習日程,學習時間不足,也很少在生活中說德語或用德語閱讀。
第五,情感策略的使用平均頻率值較高,說明學生在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面做得不錯,他們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自己在學習德語時的心態(tài),鼓勵自己。
最后,社會策略的使用平均頻率值較高,學生能夠利用社會資源,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德語學習的一些事。
總的來說,學生對德語感興趣,德語學習的主動性較強,重視學習的基礎,也有一些學習小竅門。但同時存在一些缺憾,比如口語和閱讀練習得少,各項學習策略的運用率并不十分高等。
四、啟示
1.同學們可以嘗試用更形象的方法來背單詞,用上肢體動作更能“動靜”結(jié)合,在增強記憶效果的同時愉悅記憶過程。
2.德語學習者的學習模式難逃中國語言學習者學習模式的典型弱點,往往是應試能力較強,語言的應用能力較弱。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之一是,在正式的課堂學習之外,缺少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和較自然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除了要在課堂上多創(chuàng)造真實自然的德語口語交際的環(huán)境外,學校還需組織各種德語交際的課外活動,使得同學們能適應并利用好認識策略。
3.在外語交際環(huán)境中,學習者難免會拘束,忽略語言交流的幾大助力要素,如手勢、眼神、猜測下文等。學生要意識到交流的目的是相互理解,對于學習者,在交流中使用手勢等使對方理解,可以減輕語言交流的恐懼和壓力,由被主導者變?yōu)榉e極參與者,甚至主導者,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口語能力。
4.德語與漢語的句法構(gòu)造不同,所以不論是漢譯德還是徳譯漢,都要換用德語和漢語兩種不同的思維,使翻譯作品的句法符合目地語的思維方式,盡可能地使翻譯的語言準確優(yōu)美。在學習中,學生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逐漸形成自覺。
5.學生應該明確學習目標,將學習任務做成一個個小計劃,有步驟地實現(xiàn)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定期進行自我語言水平的評估。這樣既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又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充實感和自信心,使得學生更樂意開口。
6.社會資源是德語學習者非常寶貴的幫手,學生應自我鼓勵,多尋求德語本族語者或德語掌握者的幫助,多與他們對話,也可以常與同學討論學習方法,交流學習經(jīng)驗,使各種有利于德語學習的社會資源價值最大化。
總的來說,學生應增加德語學習策略的使用,采用各種有效的學習策略,逐漸發(fā)展并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好德語。
參考文獻:
[1]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s,1990.
[2]張顯平,徐銳.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新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菏澤學院學報,2008.1,VOL30(1).
[3]李樹枝.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07.10(21),VOL2.
[4]魯吉.普通高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研究.山東外語教學,2004(6).
[5]徐常翠.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初探.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008.8(10),VOL4.
[6]仲彥,葛纓.多媒體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1(17),VOL1.
[7]龐鳳嬌.高職生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科教文匯,2007年7月中旬刊.英語教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