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 語文是涵蓋各科基礎知識的綜合課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任務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參與教學任務的積極性。目前,教師不斷完善教學理念,推行實施新的情景教學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不但為語文課程增加了新的學習樂趣,促使學生樹立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情景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引言
新課程改革促進了情景化教學方案的出現(xiàn)。情景化教學要求老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維方式相融合,營造靈活自由的學習氛圍,這樣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活以致用的能力,引導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素質文化修養(yǎng)。情景化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幫助老師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當時的感情變化,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背景下,不僅教師的教學意識得到了強化,而且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樂趣,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教師通過音頻文件、動畫文件及文字等傳授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刺激學生感官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yǎng)人文精神,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
(一)樂曲伴讀
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戊復雜,學生難以倒背如流。老師可以在學習這篇《琵琶行》時,通過多媒體的音頻技術播放古琵琶曲《西江月》。這樣就便于學生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生可以吟唱詩歌。不用幾個課時,學生已經可以倒背如流白居易的《琵琶行》;學習《將進酒》這首詩時,老師也可以播放歌星張耀宇演唱的《將進酒》,放完之后很多學生都跟著學習練唱這首歌,自然而然地背誦這個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配曲結課
結課不僅可以總結概述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擴展到課外,達到雖然課堂學習結束了,但是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課文《我為什么而活著》時,學生的思維已經完全投入到這篇文章中,他們的感情已經逐漸為主人公羅素所引導。臨近下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首陳百強的《一生何求》,那么這時音樂與文章和學生的感情達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融合,學生的情感已經達到飽和狀態(tài),這樣還用害怕學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無法體會文章中心思想嗎?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過程是相互的,是老師與學生一起融合的學習過程,利用情景教學,可以更容易營造和諧、歡快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自我能力。一堂短短的45分鐘的課堂就是一段生活,一堂風趣、活潑的課堂生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博大精深,享受美好生活的情趣,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根據(jù)教材內容與教學要求,生活情景教學要與生活息息相關。這不僅使語文課更易于讓學生理解吸收,而且希望學生能夠脫離語文課本,走進大自然,貼近社會生活,提高自身的社會素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教師應當明白語文終究來源于生活,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貼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提高文學素養(yǎng)。
教師在教授新的課程時,可以適當運用情景教學對教學內容方案進行調整安排,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fā)展自我探索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實物的展示,讓學生有直觀清晰的認識,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求知欲;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學生學習研究問題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例如,當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父親與現(xiàn)實中自己的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然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有利于學生感受到濃濃的父愛,提高人文素質修養(yǎng),以此類比學習文章中的父親時,學生就會更加容易理解,也能體會到作者對父親濃濃的不舍之情;同時可以將歌曲《父親》融入到這篇文章中,聲情并茂,學生自然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及感情,這樣就一舉兩得。
三、創(chuàng)設提問式教學情境
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就是學會提問題,同樣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價值的問題可以營造出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而,為了營造師生之間團結和諧、共同發(fā)展的氛圍,老師必須在上課之前準備好問題。例如,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在指導的同時提出問題。通過以前學習的關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春》等文章,對朱自清先生的背景、資料了解,可以知道在什么社會背景下作者創(chuàng)作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作者去荷塘的原因;作者是通過何種寫作手法描寫荷塘月色的;作者由此聯(lián)想到了什么;并在其中找出最突出作者情感的語句。比如,在《再別康橋》這首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所寫的詩歌中,老師可以提出這首詩詞的時間背景及作者通過這首詩歌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行閱讀查找文獻資料。老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從而使學生很快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中,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解文章的主旨及中心思想感情。老師在課堂上要起到引導作用,指導問題要條理清楚,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將問題帶入文章的學習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受作者情感的表達,最終達到加強提問式情景教學的效果。
結語
教師應該運用新型教學方法,改變語文課堂教育的枯燥乏味,使之呈現(xiàn)一種生動活潑的氛圍。《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該與時代共同發(fā)展進步?!倍瘢瑫r代在發(fā)展,語文教育也應該跟隨時代前進的潮流向前改革發(fā)展,構建一個新型語文教學平臺,憑借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一切融入課堂教學中。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與文化素質雙重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左莉.高中語文情境化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1).
[2]李紅霞.芻議高中語文情境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4(05).
[3]龐麗紅.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情境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