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歡歡
小學音樂教材中,唱歌課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相比較欣賞課,學生更喜歡唱歌課,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音樂課就是唱唱歌??墒钦娴陌岩皇赘枨俺獣?,唱好,會唱”,其實沒有那么簡單。筆者就如何在音樂課上唱好一首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從小抓起,打下堅實基礎
1.使用音樂教具。教師應盡量帶學生到音樂教室上課,做到上音樂課有多媒體、鋼琴或者電子琴等。這些輔助工具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準確的音準、音高,而且能喚起學生的歌唱注意,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這樣的做法只會破壞音樂樂句的完整性,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播放音頻和視頻,發(fā)展學生對歌曲的形象思維,從動畫或者mv中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2.重視識譜教學。從一入學就開始唱名學習。讓他們知道唱名(Dol Re Mi Fa Sol La Si),要經(jīng)常性地進行模唱訓練。如我會為學生舉例子:有一座音樂城堡,城堡里有七層樓,里面住了七個小矮人,他們分別住在1、2、3、4、5、6、7層樓,人們都是這么呼喚它的,分別是Dol,Re,Mi,F(xiàn)a,Sol,La,Si,為了和這七個小矮人做好朋友,現(xiàn)在洪老師教大家如何記住它們的名字:Dol(豆豆是老大),Re(墻角開花蕊),Mi(三樓有貓咪),F(xiàn)a(四樓擺沙發(fā)),Sol(進門鎖上鎖),La(六樓啦啦啦),B-Si(頂樓笑嘻嘻),學生都記住了嗎?筆者用兒歌形式幫助孩子記憶并學會七個唱名,為后面學習打好基礎。
3.掌握音樂記號。從一年級開始,歌曲中出現(xiàn)的音樂記號,教師應該用形象的比喻讓學生簡單了解音樂符號。如頓音記號,教師可制作皇冠讓學生帶上,形象地告訴孩子,這個黑色的倒三角形就像一個小皇冠,戴上這頂皇冠應該跳一下,這就是皇冠的含義。頓音記號,要求唱得跳躍又有彈性,請學生在唱這個音時都戴上皇冠。又如遇到反復記號時:‖::‖,我通常都這樣為學生打比喻:一個門有兩扇板,兩對門眼遙相見,小朋友們到這里,都得來回跑兩遍。這樣比喻之后,小朋友們很快記住音樂符號及含義,效果顯著。
二、歌曲教學,融入音樂要素
歌曲教學是音樂課的主要活動之一,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唱歌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學生只唱會了歌曲,但是歌曲情感處理干巴巴,毫無感情。應該重視音樂情感在音樂中的體現(xiàn)。
1.歌曲情緒。在中高年級教材中,不是簡單地演唱,而是需要孩子理解整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意圖,加入感情地演唱,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如四年級下冊唱歌課《劉三姐》,歌曲本身的旋律委婉動聽,一字多音的唱詞貫穿全曲,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本首歌曲的學習并不困難,聽過幾遍就能很好地演唱,但是真正讓孩子用感情演唱歌曲的話,他們會不知所措,因為更多的孩子不理解本首歌曲中旋律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唱這首歌曲時是這么做的:我首先向學生聲情并茂地介紹劉三姐這個傳奇人物,讓孩子們對劉三姐有最初感性認識,接著我用優(yōu)美、婉轉的歌聲彈唱示范這首歌曲,然后用對比唱歌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你們覺得應該用老師剛才表現(xiàn)的哪種情緒演唱呢?如此學生就能比較清晰地感受到歌曲情緒應該是委婉動聽的。最后引導大家一起想象自己身臨大山中,對著美麗的風景一起有感情地唱起《唱山歌》。這么學生對歌曲有了更深理解,能體會到速度不應過快,應該中速演唱,很快就把一首歌曲詮釋得更好。這樣從情感表達和美感角度進行引導,讓孩子真正用心聆聽和感受音樂,只有這樣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旋律才會更動聽。
2.音的高低。低年級孩子剛開始可以采用先學會唱詞再學唱歌譜的方法,降低難度。這樣能給孩子建立音高概念,雖然新課標對低年級教學不要求唱譜教學,但是老師可以用琴彈奏,讓學生用lu或者單音節(jié)進行旋律模唱,唱好唱準每一個音,不走調(diào),從小建立音高概念。
3.重視節(jié)奏。節(jié)奏是一首歌曲的靈魂,忽略節(jié)奏,那么歌曲教學將黯然失色,應該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了解、感知拍號,看懂什么是2/4拍、3/4拍、4/4拍和6/8拍等。根據(jù)課標,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節(jié)奏是一年級必須掌握的。因此,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讓孩子們掌握以上節(jié)奏,因他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太久,可以用游戲、講授、故事等方法穿插進行。例如,2/4拍教學可以教孩子們這樣認識:出示節(jié)奏型:××│××│,讓學生填入姓名,互相問好。│你好,歡歡│,這樣既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又可活躍課堂氣氛,還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節(jié)奏的興趣。如3/4拍教學中,我加入讀歌詞節(jié)奏游戲:×××│×××│×××│×××│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以此讓學生更好地掌握3/4拍節(jié)奏特點,還要鼓勵孩子邊唱邊打拍子,注意它們的強弱規(guī)律特點,控制樂句的速度。在教師示范朗讀歌詞時,應該按照歌曲節(jié)奏朗讀,這樣既能使學生了解歌曲大意,又能讓學生對歌曲節(jié)奏有一定理解。
三、歌譜教學,實踐感悟體驗
唱譜是學習歌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音樂教師從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第一天起,要堅持正確引導學生唱譜。我們應該如何唱譜呢?很多學生只唱音不唱節(jié)奏、節(jié)拍,更不用說其他音樂記號,這樣的唱譜是把音符與其他符號割裂開來,把旋律與其他要素割裂開來,非常不正確。
1.打拍子唱譜。很多孩子只唱譜不打拍,造成節(jié)拍、節(jié)奏混亂,唱譜應跟打拍子同步,一般可用腳或手打拍子。動作應是上下動,即打下去是正拍,彈上來是反拍,每個拍子打成下、上,即分拍。這樣有利于學習半拍的概念,使附點、切分、弱起等節(jié)奏變得容易。有的孩子之所以總是搞不清楚附點節(jié)奏和切分節(jié)奏是因為只打拍點不打反拍。
2.唱出節(jié)拍數(shù)。很多學生唱譜只唱音,不唱拍數(shù),就很難搞清這個音到底多長。我的做法是超過一拍的音必須唱拍數(shù),如2拍的Re就唱Re2,三拍就唱Re23,有幾拍唱幾拍,這樣無論時值多長都容易區(qū)分。這是為高年級唱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后碰到延音線節(jié)奏更容易搞清拍數(shù),這對附點節(jié)奏也適用。例如:前附點節(jié)奏1.1就可以唱成Do 2Do,加入之前拍子的下上打法,很容易搞清附點節(jié)奏。
3.融入音樂記號。唱譜要加入樂譜中的各種記號。只是唱音符、唱節(jié)奏不夠,音樂中有各種表情記號、力度記號等,唱譜應盡可能把各種記號唱進去,而不是等會唱歌曲了再考慮這些記號。告訴孩子們,跳音應唱得短些,重音應唱得強些,連音應唱得連貫。如《唱山歌》一課中,有出現(xiàn)v換氣記號,很多學生剛開始不注意就直接忽略。其實很多時候是在音樂的樂句處換氣,唱譜中加入合適的換氣即意味著能很好地理解音樂的句子和段落。從低年級開始要求學生注意換氣,因為歌唱是需要換氣的,就像說話一樣,也是需要換氣的,并做出換氣進行示范。在低端上課時,我把每一句逗號比喻成小蝸牛,每個小蝸牛的出現(xiàn)就是一個小樂句,這樣比喻以后,學生就能做到每一句地吸氣換氣。
綜上所述,音樂課不僅是簡單的一句教唱課,而是讓孩子們真正走進音樂知識海洋中,了解音樂知識、感知歌曲情感,并用心表現(xiàn)歌曲意境。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實實在在地扮演好奠基者、鋪路者的角色,不僅是讓每一個孩子知道音樂,更讓每一個孩子都愛上音樂課、愛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