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高中音樂新課標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是:學生在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學習,教給學生關于方法的知識。高中音樂這門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作為創(chuàng)新性突出的一門學科,是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強調音樂創(chuàng)造,重視藝術實踐
音樂作為創(chuàng)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在人的發(fā)展中表現出來的最大優(yōu)勢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為此,音樂課程標準設置了“活動與創(chuàng)編”學習領域。課程標準鮮明地提出:“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币魳穭?chuàng)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fā)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chuàng)作音樂,這種創(chuàng)作與音樂創(chuàng)作有關,但區(qū)別于專業(yè)創(chuàng)作。
2.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曉的道理,換言之,師生的互相溝通是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關鍵,這在新課程中稱為師生的“雙向式互動”,那么如何進行雙向式互動,互動成什么樣子,卻是大家難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這里插入一個花絮說明上面的內容,什么呢?很簡單,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聽到這個問題你會覺得,沒有標準答案。的確是這樣,因為每個學生的喜好是不一樣的,喜歡的緣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學生歡迎或者喜歡的教師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處,沒有架子。反過來想想,課堂教學不也如此嗎?如果我們以平等的姿態(tài),多從學生角度考慮,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學會關注學生,傾聽學生,發(fā)現學生,及時捕捉學生對教學的反饋信息,激發(fā)課堂的活力,動態(tài)調整并完善教學進程,那么一個良性師生“雙向互動式”的課堂很自然呈現在眼前。因此,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本著生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理念,以師生互教互學,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現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3.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做“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為“凝固的音樂”。在音樂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4.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上好高中音樂課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只要有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huán)境,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發(fā)展,課程目標應該面向全體,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fā)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具體表述。
5.備音樂多媒體資料,有效提高資料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極大地拓展教育的時空界限,擴充教學內容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方法,給音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多重刺激,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信息,獲得音樂審美體驗。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合理運用才能真正為音樂教學服務,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對于音樂課,在備課階段老師花大量時間通過網絡媒介尋找音樂資料,找到的音樂資料是否都能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服務呢?這里再次提到前面提到的兩點,首先我們要看找到的資料是否在本課“主線”上,能否為主線服務?其次還要看找到的資料對學生的理解、思考、研究是否有幫助?;谏厦鎯牲c可以對找到的資料進行篩選。
篩選留下的音樂資料并不是直接就能拿來用,音樂課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備課階段,大量工作還應放在對資料的“包裝”和整理,比如:有些視頻資料太長,而實際需要的只是中間的一個小片段,那我們就要用視頻軟件進行剪切;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為了便于學生對主題的記憶,還要把主題音樂單獨“拿”出來;要用到的音樂資料音質、畫面效果是否是最好的,能否找到效果更好的。資料整理好,老師還要在多媒體課件上,把資料放在合適環(huán)節(jié),要用得合理、用得恰當,發(fā)揮資料自身最大的“價值”。
6.精選音樂活動
學生通過音樂活動直接獲得經驗,教學價值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體驗、自我實現和人際關系等方面。根據高中生年齡階段的身心、智力發(fā)展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把音樂活動引入課堂。教師充分利用優(yōu)勢資源,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賞課上組織“小組資料搜集展示、聽賞交流會”活動;唱歌、演奏課上進行“星光大道”、“歌手擂臺”、“演奏家”、“自由組合樂隊”等表演;創(chuàng)作課及音樂與舞蹈、戲劇表演課上進行“自編自演”、“沙龍音樂會”、“音樂短劇創(chuàng)編”等,從而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體驗音樂美,增強對音樂學習的喜悅感。
新《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換個角度看,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為音樂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它?!耙谩还?jié)課與一輩子’的心對待自身的專業(yè)化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教學藝術家,音樂教育家即教學加科研型的專業(yè)工作者”。
音樂教師當以更大的教學勇氣面對新課程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冷靜思考,熱情投入,深刻領會,不走極端,以音樂教育的國際視野俯看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是來自心靈的,要讓學生從音樂當中得到感覺,不管它是喜悅的、悲哀的或別的什么情緒,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打開心靈的窗戶,讓自己純樸的感情之鳥自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