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申論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考試。由于申論的主觀性,導致其評價指標不好制定,主考機構也從未曾公布參考答案,參差不齊的培訓機構誤導著大量考生。在申論考試中運用特爾菲法,能保證參考答案的科學性與公正性。
關鍵詞: 特爾菲法 ? ?申論考試 ? ?參考答案
一、引言
《申論》是選拔錄用國家及地方公務員必考的科目之一,近些年來,國考的報名人數(shù)都在百萬以上,公務員顯然一直是一個熱門的就業(yè)行業(yè),相應的《申論》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各地的事業(yè)機關,甚至有的企業(yè)招錄考試,也紛紛借用這種考試方法。作為一種備受推崇的測評方式,其測試的效度與信度就顯得十分重要?!渡暾摗返拇鸢概c評價發(fā)揮著巨大的引導作用,毫不夸張地說,其指揮著我國數(shù)以萬計的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但作為一種主觀性的試題,評價難免帶有主觀性,其答案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固定的。所以,擬定一份公正的、權威的、相對客觀的參考答案對于政府機關成功選拔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當前申論參考答案公布與擬定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權威考試機構公布答案時的不作為
從2000年第一次《申論》考試,到2014年,上至國家公務員局下到各省的公務員主考部門,從沒公布過參考答案。每次申論考試結束的當晚,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的就是各種培訓機構專家們給出的參考答案。因其非常及時,在第一時間公布,而關鍵時刻,政府的權威機構卻“失聲”,再加上其公關、廣告的推助,這些答案很快被已考試的或準備考試的學生作為標準答案,影響著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也自覺不自覺地以其指引著今后的能力訓練。由于公務員考試異?;鸨?,因此催生了一個競爭激烈的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各種培訓機構林立,各層次的培訓師也輩出。這中間難免良莠不齊,有專業(yè)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教育團體,當然也存在不少以營利為目的培訓機構。政府權威組織因各種原因,在公開參考答案中的不作為,給魚龍混雜的各種所謂答案及評價方式留出足夠空間,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的學習,降低了《申論》的權威。
(二)當前《申論》參考答案擬定不夠縝密
以筆者所在的C市為例,《申論》參考答案擬定主要采取專家會議法,分兩步。第一步是由核心專家組2至3人擬寫初步答案,第二步由30人左右的專家組開會討論修訂。主辦方的設想是好的,通過兩輪討論,集思廣益,最終形成一個較為權威的參考答案,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盡然。
首先,核心專家組數(shù)量有限。省級的《申論》考試通常有三題。每一題有一個參考答案制定核心專家小組。每一組的成員最多只有三人。本來人數(shù)太少,就是這三個專家的集體討論也存在盲目服從的缺陷,最終導致答案往往由一個專家做主決定。
其次,專家是否“專業(yè)”?申論考試是選拔政府管理人才的。公務員更需的是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能夠解決關鍵、復雜的社會問題,執(zhí)行能力強,要求評價老師應具有法學、政治學、管理學的豐富知識儲備。但專家們多是原來基礎寫作或應用文寫作的老師,絕大多數(shù)是學中文的教師。不可否認,他們對純語言文學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的學習和研究,但能否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挑選專家是值得商榷的,特別是核心專家組成員選擇,理應慎之又慎。
再次,核心專家組擬定初步答案時間倉促。C市通常是給每個核心組最多半天時間。在主辦者看來,申論學生作答3題僅需要150分鐘①。每個專家組只做一題,半天時間是足夠的。其實,參考答案的制定是嚴密而科學的,尤其是關乎千百萬考生命運的公務員招錄考試。答案的制作無異于設計客觀權威的評價指標體系,其過程是費時而復雜的。核心組成員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想要在如此短時間設計出個相對完善的方案也是不現(xiàn)實的。
最后,第二輪較大規(guī)模的專家討論敷衍了事。第一步核心專家組擬定的答案初稿存在某些不足,這些不完善的地方本希望在第二步較多專家相互啟發(fā)下得到改進,但群體決策存在固有的缺陷,如“從眾現(xiàn)象”,在一個較大的場合里,個人真實的想法總是受群體的壓力,易屈服于權威或大多數(shù)人意見。由于自尊心等因素的影響,職稱或級別的低者也不能暢所欲言,使會議出現(xiàn)僵局。且此次討論會主辦方留出的時間更吝惜,短短的兩個小時,再加上不適宜的討論地點,使本可發(fā)揮校正作用的較多專家參與的討論幾乎流于形式。
三、應用特爾菲法擬定申論參考答案
(一)特爾菲法
特爾菲法是在許多領域廣泛應用的一種專家分析方法。它是在專家個人判斷法和專家會議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專家調(diào)查法。特爾菲法采用匿名征求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fā)生橫向聯(lián)系,經(jīng)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一個具有較大可靠性的結論或方案。20世紀40年代美國蘭特公司研究員赫爾默(O.Helmer)和達爾奇(N.Dal-key)設計了這種方法。60年代后,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也紛紛學習應用,收到較好的效果。最初特爾菲法只是用于技術預測中,后來在教育預測、醫(yī)療保健預測、人口預測、經(jīng)營和需求預測等領域,這種方法也得到廣泛應用。其實,特爾菲法作為一種主觀、定性的方法,不僅可以用于預測領域,而且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具體指標的確定過程。申論是一種全國通用的公務員錄用考試的測評工具,其標準答案的擬定就是要建立一種客觀權威的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對大學生是否具備公務員素質(zhì)作一個公正的評判。為此,筆者試圖用特爾菲法擬定申論考試的參考答案。
(二)特爾菲法的具體運用
以下以筆者所在的C市為例,分析特爾菲法在每次申論參考答案擬定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1.建立專家協(xié)調(diào)小組
申論考試參考答案的專家協(xié)調(diào)小組成員建議由5名組成,其中3名應為教授,另外2名是人力與社會保障局下屬的考試中心工作人員。其主要任務是選擇專家,對每一輪的結果進行匯總處理,最后確定參考答案。
2.確定專家組成員
專家組人數(shù)應在30人左右,一般應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從事管理或教學工作5年以上。主要應是行政管理領域方面的專家,可適當選擇中文、法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少量專家。這里需注意的是,專家組成員不能全在高校中確定。根據(jù)申論的性質(zhì),有必要選擇具有豐富實務工作經(jīng)驗的黨政機關領導及普通公務人員,他們來自行政管理的第一線,對現(xiàn)實問題的剖析更深入、更切實。對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解決實際問題會提出更具針對性強的、操作性更強的方案。以2014年重慶市選調(diào)生考試為例,申論是關于社會組織的題材?!斗钦M織管理》是行政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所以選擇的專家應當包括對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有專門研究的高校授課教師。實務界就要請到分管社會組織的各級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特別是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每次申論題材不同,專家組成不同,除發(fā)改改委、政策研究室等決策與參謀機構的公務員外,相應選擇不同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專家組學界與實務界的比例為2:1比較合適。
3.特爾菲專家咨詢
第一輪專家咨詢,把申論試卷發(fā)給每一位專家,要求每位專家認真閱讀材料,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給出參考答案。答案不僅包括答題要點,還有對每個答分點給出具體的分數(shù)。專家之間相互不認識,相互不討論,“背對背”獨自作答,專家不受任何干擾。第一輪專家咨詢應留出足夠的時間,專家可不拘于申論材料,廣泛調(diào)研,甚至實踐考核,撰寫參考答案。這一輪起碼應在三天左右。
回收答案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協(xié)調(diào)小組人員收集每位專家的答案,在綜合考慮各位專家意見基礎上,對每一得分點及權重進行修正,根據(jù)絕大多數(shù)專家的意見撰寫答案初稿,同時將不同的觀點列出,再進行第二輪專家咨詢。
第二輪專家咨詢時,各位專家可參考第一輪的咨詢結果,對自己給出的評分方案進行調(diào)整和修改,協(xié)調(diào)小組將意見匯總后的結果再進行第三輪咨詢。每次都應提供前一輪的調(diào)查結果和新信息。
由于申論出題并不生僻,文中的觀點和內(nèi)容都有定論,所涉及的社會問題也一定是用行政管理手段可以解決的。因此通常三輪之后,專家們的意見基本趨向一致,認為修改后評分方案更科學、更全面、更合理,沒有持反對意見者,最終由協(xié)調(diào)小組形成申論的參考答案。由此形成的答案具有較強操作性,便于閱卷教師評卷,主觀性試題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仍以2014年重慶市選調(diào)生考試為例,申論第二題為“請根據(jù)給定資料,簡要概述我國社會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20分),多輪反饋征詢,結果如下:
表1 ? ?申論參考答案示例
(另外2分為卷面分,根據(jù)答題的是否具條理性、闡述是否清楚,格式是否規(guī)范,書寫是否工整酌情給分)
四、結語
特爾菲法具有匿名性、反饋性、收斂性、廣泛性的特點。通過多次匿名反饋集中專家群體智慧,其優(yōu)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從中央到各省,筆者都建議用此方法替代傳統(tǒng)的專家會議法,擬定出科學而權威的申論評價指標體系,對千百萬考生進行更客觀、更公正的評價。我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考試結束后政府的主考機構能有底氣大膽公布答案,并且經(jīng)得起專家的檢驗與網(wǎng)友的質(zhì)疑。當然,特爾菲法也有先天不足,如此分析法易忽視少數(shù)人的創(chuàng)意及專家之間缺少思想交鋒等,如何完善公務員招錄考試考驗著學者與行政管理者的智慧。
注釋:
①從2014年開始,申論考試時間改為180分鐘,國考能常為4-5題。
參考文獻:
[1]馮春,祝偉,淳于淼泠.《公文寫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http://wiki.mbalib.com/wiki/%E7%89%B9%E5%B0%94%E8%8F%B2%E6%B3%95MBA智庫百科——德爾菲法的簡介.
2013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申論》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13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