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妹
摘 要: 針對基礎中等偏下的學生不重視朗讀、不喜歡開口讀英語的狀況,如何指導學生朗讀,提高朗讀興趣,養(yǎng)成朗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作者對英語課文教學中指導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反思,探討了高中英語課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旨在加強朗讀訓練,解決學生中長期存在的“不讀書”問題。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朗讀訓練 實踐體會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的高一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屬于中等偏下,按照傳統(tǒng)教學,學生成績不僅難以提升,而且教學費力。通過調查發(fā)現,其根本原因有三點:一是教材難度加深,課文生詞多了,句子長了,加上未掌握的初中詞匯,造成讀得不順暢;二是學生不重視朗讀,不喜歡開口讀英語;三是老師想當然,認為朗讀是學生課后自己完成的口頭作業(yè),事實是,對學生而言,朗讀作業(yè)等于沒作業(yè),他們基本上沒有課后朗讀英語課文的習慣。
針對上述原因,依據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靠讀,讀得多了,才能形成語感。我在所教班級開展英語朗讀訓練,在實踐與探究中著力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提高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二是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三是輔導朗讀技巧,加強朗讀課文的指導和訓練。
二、實踐探究
1.朗讀的作用舉足輕重。
(1)朗讀讓單詞、語法活起來
在課文朗讀中,單詞、句型和語法不再是支離破碎的語言材料。在聲音的配合下,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音、形、義變得鮮活生動。朗讀時,學生的眼、口、耳、腦同時并用,這樣不僅可以增強理解記憶,而且可以培養(yǎng)閱讀的基本技巧[1][2]。
(2)朗讀能讓語感好起來
學語言不僅是學習“詞、句、語法”,更重要的是“段、章”,“熟讀詩詞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堅持朗讀能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段、章”的概念,逐步達到提高語感的目的。
2.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一是用好教材中的“趣味閱讀”部分,如Book1 P16 繞口令: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 How many cookies can a good cook cook if a good cook could cook cookies?A good cook could cook as many cookies as a good cook who could cook cookies.教師先背一遍,然后給學生點撥can與cook的一詞多義現象及整句漢語意思,帶領學生讀幾遍,便能朗朗上口,這種方法比單純講解can與cook一詞多義現象更容易掌握。
二是補充英語名篇佳作欣賞,通過播放朗誦材料的錄音,指導學生欣賞英語名篇佳作。如教學虛擬語氣時,安排學習朗讀“If I Were A Boy Again(假如我再回到童年)”,通過模仿語調,學生不僅能領會作者所表達的“不可能回到童年”的感傷;還能幫助鞏固虛擬語氣中“動詞構成”這一語法難點。教學名詞性從句時,學習欣賞“I Have a Dream”,相信學生對馬丁·路德·金運用一連串排比句表達自己的夢想的句子有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樣,理解名詞性從句起解釋說明的作用就輕而易舉。
3.輔導朗讀技巧,加強朗讀課文的訓練。
以必修1第一單元課文“Ann‘s Best Friend”為例,我是這樣組織一堂朗讀指導課的:(↗表示升調,↘表示降調,‖表示停頓)
一是示范讀、領讀、仿讀,老師或英語高手先示范朗讀,如這篇文章的第一段通過兩個設問及一個回答提出作者的觀點,所以朗讀的關鍵是運用升調(↗)達到設問效果。然后領著全體學生仿讀,在仿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關注:易混單詞through,though的讀音;不要吞掉單詞的尾音如feelings,thoughts,wanted;按意群停頓(‖),指導學生做如下標注: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feelings and↘thoughts?
二是試讀、獨立讀,隨意指定不同學生或分組輪流試讀,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指導。如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一封信,表達作者對接近大自然的強烈渴望,朗讀好的關鍵是主從復合句的停頓及并列名詞的升降調運用。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sky,the song of the↗birds,↗moonnight and↘flowers‖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三是按組輪讀PK,開展讀書秀活動,在前兩個步驟中,學生掃除了詞匯障礙,獲得了朗讀技巧,這個步驟的目的是鼓勵每個學生都開口讀起來。采用同一組共讀一個段落先評比,然后小組活動時獨立朗讀秀,按如下細則打分。
開展讀書秀活動評比細則表(共10分)
三、成效與體會
通過朗讀教學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中長期存在的“不讀書”問題。以往叫學生“剩下時間讀課文,全班鴉雀無聲”;現在叫學生“大聲朗讀這篇文章”,很快就能聽到書聲朗朗。從半年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看,活動班學生對待朗讀課文的態(tài)度、朗讀課效果及朗讀對鞏固英語基礎知識作用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效:
1. 90%的學生說“在晨會時讀課文兩三遍,而不像以前只是專門記單詞”。
2. 70%的學生說“會堅持把每篇課文念熟悉了,會更主動朗讀課文”。
3. 85%的學生認為“讀不出的生詞明顯減少,單詞發(fā)音基本上準確”;75%的學生認為“多讀課文后增強了對詞匯的記憶,對語法結構也更理解”。
4. 86%的學生認為“朗讀更容易理解課文,不過要讀很多遍才會有記憶”;90%的學生認為“課文如果經過老師一段段講解會更明白,讀得更有‘味道’”。
從一年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看,活動班學生在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朗讀技巧的運用及朗讀對聽力、語感培養(yǎng)等能力提高方面逐漸取得進步。
5. 70%的學生認為“現在我習慣了每天早晨大聲讀英語;念比看更有效;平時多開口,讓我更自信”。
6. 90%的學生覺得“讀得比以前快多了,會流利,但還讀不出節(jié)奏,讀得平平淡淡,沒有感情”;70%的學生認為“老師有指導過的句子或段落,懂得重讀、停頓,運用得好,很美,但有時讀出來卻沒那個味道,一直在努力”。
7.每篇課文堅持朗讀5遍以上的學生認為“對句子更加熟悉,更有句子感了;做完形填空及閱讀理解時,會更有意識地聯系上下文”。部分學生說“有邊讀邊思考的感覺了”。
從反饋的七個方面的情況可以得出:一年多來,學生對朗讀這一學習手段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進步過程:首先朗讀態(tài)度轉變,從只讀讀記記單詞到會更主動朗讀課文;其次體會到朗讀有作用,從更容易記憶詞匯和理解語法到更有句子感;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朗讀習慣;更可喜的是意識到朗讀技巧運用得好,朗讀課文很美。
目前,需要努力的是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如何隨著表情達意的需要而變化,從而提高朗讀的表現力。
總之,朗讀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言學習最簡易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朗讀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需要教師的有利監(jiān)督和學生的不懈反復練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王宗炎.朗讀與英語學習.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
[3]季正泉.朗讀的心理過程與朗讀教學.教學與管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