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金
摘 要: 這篇文章收錄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的必修一第三單元,是巴金《隨想錄》中的名篇。巴金晚年創(chuàng)作的思想漫筆《隨想錄》是對自身及周遭問題的深刻剖析與大膽揭示。這篇文章是巴金晚年的回憶性散文,更是一封飽含深沉憂患和苦痛的致歉信。他在自我解剖中進行自我救贖,他的真誠與悔恨、無助和痛苦無不讓人為之動容。本文以致歉為切入點,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探究作者心理,感悟作者那一份真摯的歉意與悔恨,從而得出自省的可貴。
關(guān)鍵詞: 自我解剖 自省 自我救贖
一、他對不起誰
小狗包弟。其實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對一條狗實在無需感到抱歉,然而正是從這點可以看出,作者巴金是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他沒有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也沒有損害誰的利益,只是對不起一條狗,且是在外在局勢的壓迫下不得不做出的一個選擇:他送走了包弟,然而就是這一選擇折磨了他十多年,讓他一直受著良心的譴責。而當時社會中的其他人又是怎樣泯滅人性的呢?開篇寫藝術(shù)家被人以“里通外國”的罪名揪回來,批斗、痛打、拖著游街示眾,而“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只有藝術(shù)家隔壁人家的一只小狗不畏強暴,“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被人用腳踢、拿棒打,直至被打斷一條后腿才離開,甚至為他絕食而死,用生命詮釋了什么叫“情義”??墒侨四??有的自相殘害,有的做冷漠的看客,有的面對邪惡避而遠之,與小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基于人道主義精神,為他當年的選擇感到后悔,并真誠地表達內(nèi)心:“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p>
二、為什么道歉
他究竟對小狗包弟做了什么,讓他悔恨、痛苦如此呢?1966年8月下旬紅衛(wèi)兵開始上街抄“四舊”的時候,包弟變成了一個大“包袱”,“我”害怕這種叫聲會把抄“四舊”的紅衛(wèi)兵引到“我”家里來。形勢越來越緊,“我”目睹了隔壁住著的一位年老的工商業(yè)者被抄家的慘狀,“這是我六十多年來第一次看見抄家,人們拿著東西進進出出,一些人在大聲叱罵,有人摔破壇壇罐罐。這情景實在可怕。十多天來我睡不好覺,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蕭珊談起包弟的事情,我們最后決定把包弟送到醫(yī)院去,交給我的大妹妹去辦。”就這樣,“我”把包弟出賣了。
出賣包弟,無非是出于保全家人。而作者這樣做之后有沒有感到輕松了呢?有沒有一種甩掉包袱的快感?沒有?!拔矣钟X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現(xiàn)的不是搖頭擺尾、連連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我就這樣可恥地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于是我悔恨、我自責?!俺摇钡陌な撬Φ袅?,可心靈的包袱更加重了,“我”終于也成了包弟,“我”親手搭建了手術(shù)臺,解剖著自己的靈魂。
巴金作品《家》中的覺慧可以說是年輕時候的巴金。覺慧,熱情、純潔、直率,是高公館中的一個“異數(shù)”。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對自己認定的道理決不妥協(xié),哪怕是他至親的人。覺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熱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對未來充滿希望,深信青春終歸屬于自己。在心靈經(jīng)受過痛苦的歷練后,他的青春覺醒開來,激勵他離開家,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些正是青年時期巴金的品質(zhì),而在他把包弟“殺死”的同時,他也把那個勇敢、自信的自己殺了,留下的是卑微、懦弱的巴金。
就這樣,他帶著深深的悔恨與痛苦,回憶了那一段過去,拷問著自己的內(nèi)心,寫下了這封致歉信,以期心靈能得到救贖。
三、巴金的抗爭
巴金被稱做“20世紀全世界的良心”,他認為自己的寫作全是為了說心里話,發(fā)出內(nèi)心的呼喊:“我的每篇小說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號?!痹谀菢右粋€能讓人拿起刀子把自己殺了的時代,一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年代,多少文人被逼走投無路,他們不想當牛鬼,天天被批斗,最后多少人選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邪惡作抗爭的一條路。在這樣一個絕望的時代,人們敢怒不敢言。然而巴金卻是個敢于站出來說真話的人。課文中作者提到“我今后的日子大概是不好過的吧”,這是因為無論在哪一個時代,說真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敢于說真話,就是對黑暗社會的一種抗爭。
安那其主義是巴金生命中一段時期遭遇麻煩和非議較多的辭源,其本義是反對封建的強權(quán)和專制的禁錮,倡導理想的平等、自由、博愛、唯科學是尊的人際關(guān)系與生活。封建社會與家庭投給了他的心靈沉重的陰影,如他在《憶》中自述:“一個黑影掩蓋了我們的靈魂。于是憂郁在我們心上產(chǎn)生了。這個黑影漸漸擴大起來,跟著他就來了種種事情。一個打擊又加第二個。眼淚、呻吟、叫號、掙扎,最后是悲劇的結(jié)局。一個一個年輕的生命橫遭摧殘,有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了一些悲痛的回憶給別的人,有的被打落在泥坑里面不能自拔……”(《憶》)他渴望擺脫陰影,他的內(nèi)心涌蕩著反抗的激流,他在《海行雜記》中自述道:“我現(xiàn)在的信條是愛那些需要愛的,恨那些摧殘愛的?!?/p>
這種“恨”,無疑也是種“抗爭”。然而,恨別人容易,因為他們摧殘了愛,而恨自己,卻無從解脫。所謂愛之深,恨之切,他太在乎自己靈魂的純潔,以致不能容許他的靈魂受一丁點污染。而他出賣包弟,就等于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他對不起包弟,更對不起自己。
四、他能否獲得原諒
第一種可能:能。巴金的自我救贖是成功的。他總結(jié)了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認識到了自己的懦弱,并為之羞恥,并決定“今后的日子”絕不重蹈覆轍,敢于說真話,奉行“要忠實地生活,要愛人,要幫助人”的原則,激情、坦率、真誠、善良、自律、真理的尋覓與張揚,仍然是他今后寫作的宗旨,這樣,他便能還清心靈上的欠債。
第二種可能:不能。即便他悔過了,還是會叩問自己的良心,每每看到滿園的創(chuàng)傷,仍會“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他的心已經(jīng)刻上了疤痕,他無法無視它。畢竟這罪過是他一手造成的,它讓他做了一回自己最痛恨的那種人,所以他不能輕易地原諒自己。
五、總結(jié)
自我解剖是要有勇氣的,也是痛苦的,對于生命中的過失,唯有自省才能使靈魂得到救贖。時代給他的不公平和無盡傷痛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怨天尤人的、仇視社會的人,更多時候,他把批判的矛頭對準自己。他是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個講道義的人,所以他不能原諒自己的不負責任與茍且偷生。他坦然承認自己的過失,因為這過失不完美,才更顯真實。
參考文獻:
[1]陳艷輝.《小狗包弟》的多元解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04).
[2]王樹青,王嘉源.賞析《小狗包弟》[J].語文建設(shè),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