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霞
摘 要: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出于對學生的“不放心”,干擾學生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作者對英語課堂中教師干擾學生五大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掃描,并相應地提出了五大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 小學英語課堂 教師干擾 應對策略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無意地”、“情不自禁地”干擾學生的現(xiàn)象仍不斷發(fā)生。
一、過細的情節(jié)預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1.現(xiàn)狀掃描
教學預設是整個教學的起點和指南,一個好的預設,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有助于教學主體有條不紊地開展活動。但是,有些教師為了推進上課環(huán)節(jié),預設了過多的內(nèi)容,力求一步步把學生引向自己“挖”好的“坑”里。但是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想法,如果預設過細,課堂上不能根據(jù)學生生成及時調(diào)整,必將使教學陷入僵局,從而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執(zhí)教《小學英語(譯林版)》(以下簡稱《小學英語》)五上U7 “At weekends”,教師A打算從和學生談論周末活動入手。她對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精心預設,試圖在free talk中復習動詞詞組,從而順利進入課文學習。以下是她和部分學生的對話:
T:What do you often do at weekends?
S1:I often do my homework.
T:You’re a good girl.What else do you do?
S1:(思考片刻)No.
T:No?Do you do any sports?
S1:No.
T:Why?
S1:Because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T:(尷尬,轉(zhuǎn)問另一同學)How about you?
S2:I do my homework too.
T:(繼續(xù)啟發(fā))Do you sometimes fly a kite?
S2:No.
...
可以看出,教師A預設很細,用了多種句型,努力使學生說出豐富多彩的周末活動,以便復習動詞,為上課鋪墊。但是無論多細的預設都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言行不能完全符合教師的預設。如果教師不能根據(jù)生成及時調(diào)整,即使她生拉硬拽,也不可能把學生引入“正軌”。
2.解決策略
適度預設,讓生成變得靈動。同樣一節(jié)課,教師B也碰到了教師A的情況,課堂瞬間成了學生的“訴苦”之地。教師B立刻調(diào)整思維,肯定了學生的“tired”,然后引導學生邊唱自編歌曲邊做運動,活潑歡樂的歌曲不但復習了很多關(guān)于運動的單詞,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當教師B問“What else can you do at weekends?”時,學生一個個搶著回答。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老師,好就好在他能覺察出課的發(fā)展情況,隨時變換教學方式?!痹谶m度預設的前提下,在重視學生自主性的層面,教師帶領學生積極探究,并根據(jù)學生生成進行有“彈性”的調(diào)整,那么,未曾期待的精彩便會時常出現(xiàn)。
二、過頻的交流提醒,打擊了學生的發(fā)言自信
1.現(xiàn)狀掃描
英語課堂形式多樣、活動豐富,學生比較樂意上。然而,當需要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很多同學還是感到困難。此時,適度的提醒能及時點撥思維、適時糾錯,增強學生的表達自信。然而,部分教師對學生左右不放心,導致提醒過頻,反而打擊學生的表達欲。如教師C要求學生對《小學英語》五下U1 Cinderella”進行復述,學生小D自告奮勇:There is ... he don’t(師糾正:does not)have any beautiful clothes and(師糾正:or)shoes.The fairy help(師糾正:helps,學生表現(xiàn)出難為情)her.Cinderella have(其他同學開始忍不住笑出聲來,不約而同糾正:has)beautiful clothes and shoes.She can goes(全班大笑,糾正:go,該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過了好久才反應過來)to the party now.Cinderella...(該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終于完整復述了幾句).Many girls tries(大家再次大聲糾正:try)on the shoe,but it does not fit.Finally,Cinderella tries it on.It fits well.(由于時間問題或者是心急,C老師幫她說完了最后兩句)
可以看出,小D復述故事情節(jié)完整,語言表達連貫,唯一的不足是出現(xiàn)一些其實并不妨礙對課文理解的語法錯誤。教師C沒有關(guān)注到小D對整個故事的把握,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糾正她的錯誤上,她和同學們的行為影響到小D的情緒,導致其越糾越錯?;蛟S,小D以后再也不敢不假思索地舉手發(fā)言。
2.解決策略
巧妙提醒,讓糾錯變得藝術(shù)。教學是“慢”的藝術(shù),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小心翼翼地呵護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中,我們要耐心等待,讓他們慢慢思考、慢慢發(fā)現(xiàn)。就像上面的案例,C老師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小D復述時,同學們邊靜聽邊記錄(錯誤)。復述完后,大家一起先肯定優(yōu)點,然后提改進建議。這樣,說得人專心了,聽得人專注了,大家互相尊重了,課堂才更融洽。
三、過多的練習環(huán)節(jié),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現(xiàn)狀掃描
練習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語篇分析時,我們常常通過有層次的聽、說、讀、寫等方式對文本進行解剖,從而使學生充分理解文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練習的把握常常失誤:有的教師覺得這個練習很好,那個練習也不錯,不懂得取舍,導致練習過多;有的教師擔心學生這里不懂,那里不理解,導致練習設計過碎;有的教師則對各種教輔用書上的練習實行“拿來主義”,導致練習過濫。這些不經(jīng)過優(yōu)化的練習不但加重學生的負擔,更使教學處于“走過場”的低效甚至無效狀態(tài)。如,教師E執(zhí)教《小學英語》六下U7 “Summer holiday plans”,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如下練習:1.Listen and circle:Where will they go for the holiday?2.Listen and say:Who will go to these places? 3.Read and write:What are the children’s own holiday plans? 4.Read and fill in blanks:the details about the children’s plans.5.Have a try:(a)Make a dialogue:About Mike’s plan.(b)Try to say:About Yang Ling’s plan.(c)Try to imagine:About Su Hai’s plan.(d)Try to write:About Liu Tao’s plan.
細細分析這些練習,前四項理解性練習中,練習4內(nèi)容和前三項雷同;拓展性練習5所含子練習的量過大,一節(jié)課完成這么多練習,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解決策略
精練精講,讓練習變得高效。精練,要求教者精心設計練習,練習要有目的性、層次性、探究性和典型性,使學生在精練中準確理解文本。精講,要求改變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哪些練習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哪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哪些真正需要教師講解?教師要做到有扶有放。精講精練,才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練習過程中活躍思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上案例,去除練習4,前三項練習作為第一課時,足夠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練習5可放入第二課時,其中4個小問題都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通過同桌配合、小組合作等方式完成。
四、過分的朗讀指導,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感悟
1.現(xiàn)狀掃描
《英語課程標準》二級目標對讀的要求是: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所學故事和短文。隨著對口語表達的重視,教師們對朗讀越來越重視,模仿錄音朗讀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有的教師為了逐字逐句指導朗讀,甚至每一篇課文都讓學生標注“朗讀符號”,以便時刻提醒孩子該如何朗讀。如用?坭表示升調(diào),表示?坨降調(diào),·表示重讀,更有教師細致到標好弱讀、換氣、長音等。不可否認,在低中年級,這些提醒為孩子們讀得準確、優(yōu)美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一方面,這些提醒使學生的朗讀過于矯揉造作,他們關(guān)注的是“眉飛色舞、語氣夸張”的外部表現(xiàn),忽視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關(guān)注。另一方面,離開了老師給的這些“拐杖”,孩子們的朗讀又不知所以然。
2.解決策略
適中指導,力求自然。閱讀需要感情,這種感情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理解上。指導朗讀要適中,不必過于夸張、強調(diào),應該指導學生準確讀音、合理停頓、關(guān)注語速、恰當表達情感等。朗讀最忌諱搖頭晃腦、裝腔作勢,因為讀是為了表達,為了說話。我們何時看見兩個人在交談時是拿腔拿調(diào)地說的?所以朗讀應該像正常說話一樣讀,要學會指導學生“自然的朗讀”。當然,朗讀有技巧,教師可適中指導,如英語中的一般疑問句常常用升調(diào),肯定句和特殊疑問句常常用降調(diào)。除此之外,用不同的調(diào)讀同一個句子表達的意思截然不同,同一個句子重音落在不同的單詞表達的意思也不同,等等。
五、過深的主題挖掘,扭曲了學生的體驗
1.現(xiàn)狀掃描
英語教材按單元編排,每一單元都有一主題。鮮明的主題讓我們明確編者的意圖,讓教者清楚教學的方向,使之更好地滿足《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英語教學須關(guān)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的要求。很多教師對課程標準提出的這一要求著意研讀,進入誤區(qū),認為主題挖掘越深越好,似乎不挖則無拓展,無拓展則沒有達到教育意義,從而就沒有關(guān)注到“人文性”。于是,主題越挖越深,拓展漫無邊際,導致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扭曲的,對拓展部分的體驗是不透徹的。如《小學英語》五下U7主題是“Chinese Festival”,課文講了四個傳統(tǒng)中國節(jié)日。教師F在文本分析后對主題進行了提升:Chinese festivals mean miss(想念),reunion(團聚),memory(紀念)and respect(尊重).So do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然后提出問題“What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know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進行拓展。教師F為了讓學生多了解一些節(jié)日,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本課的主題是“中國節(jié)日”,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很多孩子除了知道自己的生日,幾乎只知道放寒假的春節(jié)和宣傳過多的西方圣誕節(jié)了,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知之甚少,教師F的挖掘反而使學生對本課重點體驗不深,學生不能感受其提及的中國節(jié)日的內(nèi)涵。
2.解決策略
正確解讀,到位而不越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細心研究單元主題,潛心研究文本內(nèi)容。在熟知文本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特點、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制定課文教學目標,從而使得文本主題挖掘到位而不越位。如上課例,教師F可把拓展重點放在中國節(jié)日上:本課中設計拓展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文本中四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接下來的課時中適量拓展其他中國節(jié)日,使學生在本單元學習后,對中國節(jié)日有比較全面、充分的了解,從而自然感受中國節(jié)日蘊含的意義。
偉大的教育家杜威說:“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劃向前?!彼越處熢谡n堂中應放開手,大膽賦予孩子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自由,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從而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射創(chuàng)造的火花。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維湘.掣肘現(xiàn)象何時了——語文課堂上的教師干擾及應對策略.2013年教海探航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