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
“孔之病” 貪腐是根源
民國政要之中,孔祥熙貪腐之聲可謂臭名昭著。然而,蔣介石對其卻始終委以重任且信任有加。1938年,面對指責孔祥熙、起用宋子文的呼聲,蔣介石甚至說:“你們都不了解孔祥熙,孔祥熙這個人做人很有中國人的風度,他自己不要錢?!?/p>
但是,歷史事實卻一再推翻蔣介石一廂情愿的說辭??箲?zhàn)時期爆發(fā)的“美金公債案”,使孔氏貪腐之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在確鑿事實面前,蔣介石亦大為憤怒,甚至發(fā)出“不可與之再共國事”的嘆息。但是,在蔣介石的刻意包庇下,孔祥熙最終僅僅以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職務(wù)的代價而逃過法律的制裁。此案之解決,不可不謂民國法律的失敗。正如蔣介石的侄孫蔣孝鎮(zhèn)所嘆曰:“委座之病,唯宋可醫(yī);夫人之病,唯孔可醫(yī);孔之?。准邑澑﹦t無人可治?!薄盁o人可治”的“孔之病”,所揭示的正是民國法治面對孔祥熙貪腐行徑時的無可奈何。
“美金公債案”始于1944年之初,孔祥熙任財政部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期間。當時,孔祥熙縱容其下屬中央銀行國庫局局長呂咸等人,利用職權(quán),貪污了尚未售出的1150余萬美金公債,折合國幣約26.47億元。其分肥比例為:孔祥熙最多,占7成;呂咸2.5成;其余所謂經(jīng)辦人,得到微乎其微的半成。
1945年春,中央銀行國庫局幾個知情的年輕人開始向重慶國民政府秘密檢舉。起初,蔣介石非常重視,下令徹底查究。而當查出貪污案牽涉到孔祥熙時,蔣介石極為惱火且“痛苦不知所止”。
中央銀行國庫局的知情人除了向國民政府秘密檢舉外,又將舞弊內(nèi)幕包括原始帳目在內(nèi)的第一手資料提供給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陳賡雅。陳賡雅在了解情況后,聯(lián)合參政員傅斯年等9人準備聯(lián)署提案要求查辦。
頗具士大夫風范的傅斯年,為人剛烈,嫉惡如仇。除了在陳賡雅的提案上聯(lián)署外,7月15日,他在陳案基礎(chǔ)之上又向國民參政會提案,要求對孔祥熙所掌握的財政金融系統(tǒng)進行一次總清算,聯(lián)署者達21人。傅斯年在國民參政會上慷慨陳詞,堅決要求依法懲辦貪污腐敗分子,當其“似此呂咸、熊國清之輩,如不盡法懲治,國法安在”之言一出,國民參政會全場振奮,掌聲如雷。
國民參政會捅出美金公債舞弊案,揭開孔氏貪腐之真相,不僅引發(fā)國內(nèi)輿情洶涌,司法界亦表示強烈關(guān)注,最高法院總檢察署、重慶地方法院均有意介入。此種局勢為蔣介石始料不及,不得不及時處理。不過,他既不再安排行政機構(gòu)調(diào)查,也不同意司法機關(guān)介入,而是親自找孔祥熙談話。7月11日、13日和14日,蔣介石連續(xù)與孔祥熙談話,出示相關(guān)人證物證,望其好自為之??紫槲踅^不承認有舞弊和不端行為,為應(yīng)付蔣介石的追問,他緊急布置中央銀行國庫局造假賬應(yīng)付審查。蔣介石見孔祥熙一味耍賴,“為庸之事不勝苦痛憂惶,未得安睡”。
循私情 ?民國法律成一紙空文
1945年7月24日,基于孔祥熙舞弊事實,蔣介石最終決定,準予孔祥熙辭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同時手諭孔祥熙,聲稱本應(yīng)嚴懲相關(guān)人員,但考慮到抗戰(zhàn)維持金融有功,“茲既將其經(jīng)辦不合手續(xù)之款如數(shù)繳還國庫,特予從寬議處。準將國庫局局長呂咸、業(yè)務(wù)局局長郭錦坤免職,以示懲戒為要”。
蔣介石如此處置,實質(zhì)是將案件處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原因,他在8月16日的日記中有記載:“晚檢討中央銀行美債案,處置全案,即令速了,以免夜長夢多,授人口實?!边@就是說,蔣介石雖然愿意懲治貪腐,但是若徹查下去會導致“夜長夢多,授人口實”而危害統(tǒng)治,他就會要求“速了”。8月26日,處置人員秉承蔣介石的意圖,將此案的性質(zhì)輕描淡寫地定性為:“未按通常手續(xù)辦理,容有未合”,“亦有未妥”,而且,債票已經(jīng)追繳,呂咸、郭錦坤亦已免職。蔣介石接到報告后,未有新的指示,而陳賡雅、傅斯年等參政員的檢舉從此進入公文旅行,再無下文。一場涉及1000余萬元美金債券大案終以草草收場。
法者,國之重器。為懲治貪污,中華民國制定《懲治貪污條例》《公務(wù)員考績法》等多部法律嚴明要求,授權(quán)監(jiān)察院嚴懲貪污,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由軍法職權(quán)機關(guān)審判貪污犯罪。為整頓吏治,蔣介石亦主張從嚴從重懲辦貪官污吏。1942年,他曾不顧孔祥熙的說情,果斷判處過孔的兩名親信,一人死刑,一人5年徒刑,企圖以此舉清明政治,解決彌漫國民黨官場的嚴重貪污問題。然而,當事情涉及其姻親和親信孔祥熙時,蔣介石卻置黨紀國法和社會人心于不顧,循以私情,致使面對孔祥熙這樣的“大老虎”,中華民國的法律約束成為一紙空文。如此依法治國,當然難有結(jié)果。
詩人臧克家曾有詩云:“法律在今天,和人民在一起,在深深地受著屈辱”,可見當時人民對民國法治的失望情緒之一斑。而1948年,蔣經(jīng)國為挽救經(jīng)濟人心在上海實施的“打虎”行動,亦因查封孔家的揚子公司時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阻撓而告失敗,終于毀滅了國民黨和政府擁戴者的最后一點希望,徹底喪失民心,丟失大陸,敗退臺灣。
若法律一再為貪腐放行,亡黨亡政之期亦不遠矣。這,就是歷史的教訓。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紀委。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責任編輯:韓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