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芝
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xué)應(yīng)抓住取材、立意、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dǎo)學(xué)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學(xué)生作文中有突出的寫法,更有利于表達學(xué)生的情感。襯托手法是中考作文中頗受青睞的方法,如何指導(dǎo)學(xué)生熟練運用這種方法呢?
俗語說:“紅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睘榱送怀鲋饕挛?,用類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做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可以突出和深化藝術(shù)形象,使作品含蓄深厚,并能充分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效果?,F(xiàn)舉例加以說明:
襯托分為兩種形式:正襯和反襯。
一、正襯
正襯是用類似的事物作為陪襯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簡言之,是以美好事物生樂,以凄苦的事物襯哀,或以次要的人物襯主要人物。即衰景襯悲愁、美景襯歡樂。
1.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描寫,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性格。例如: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fēng)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孫犁《荷花淀》)
該例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清新寧靜的氛圍,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這里是以景襯人。
例如: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fēng)吹進船艙里,嗚嗚地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這里用荒涼蕭條的環(huán)境和氣氛襯托作者悲涼的心情。(魯迅《故鄉(xiāng)》)
2.以人襯人:如“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極言羅敷之美。這是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分袑α_敷外貌的描寫。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yīng),襯托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lián)想向別處延伸、擴散,間接構(gòu)成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shù)效果。
例如:教室里打得烏煙瘴氣。毛老師氣咻咻地站在門口,他頭上冒著熱氣,鼻子尖上綴著幾顆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氣沖沖地向上挑著,嘴卻向下咧著??匆娢覀?,他驚愕地眨了眨眼睛,臉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紋絲不動,就像電影中的“定格”。我們幾個也都像木頭一樣,釘在那里了。(以“我們幾個也都像木頭一樣,釘在那里了”襯托老師生氣的神態(tài)非??膳?。)
3.以物襯人:老人的雙手很靈巧。一個泥人在他手里誕生,只要幾分鐘。看他又拿起一團泥,先捏成圓形,再用手輕輕揉搓,使它變得柔軟起來、光滑起來。接著,又在上面揉搓,漸漸分出人的頭、身和腿。他左手托住這個泥人,右手在頭上面擺弄著,不一會兒,泥人戴上了一頂扁扁的帽子。(以泥人的活靈活襯托老人的雙手很靈巧。)
4.以物襯物。他50多歲了。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取下眼鏡,用衣服的下擺隨手擦了擦鏡片。“嗯嗯……”他剛要講話,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腳亂地在盤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這才放心地“嗯嗯”兩聲,站直身子,用特別響亮的聲音說:“現(xiàn)在開始看老師做實驗!”(“手忙腳亂地在盤子里找了一盒火柴”襯托老師的眼鏡度數(shù)高。)
二、反襯
反襯借助對比手法實現(xiàn),即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相互對照比較,也叫“對比”、“對照”。它的作用在于使對比的主體顯得更突出,正的愈正,反的愈反,給人深刻印象。
1.以動襯靜:例如:王籍的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正因為聽上去覺得蟬叫聲特別喧噪、鳥鳴聲特別清亮,所以山林幽靜至極,以鬧襯靜,靜境深廣。《觀潮》一文,寫潮來之前錢塘江江面平靜、薄霧籠罩,完全是為了反襯大潮來時奇特、排山倒海的氣勢。
再如“教室里安靜得連針掉地上都能聽到”,以聲音襯托教室的安靜,寫出學(xué)生守紀律的學(xué)品。
2.以濃襯淡: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表明梅花香淡雅的風(fēng)格?!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說白梅沒有雪白,白雪缺乏梅花的香氣,各有優(yōu)缺,各有長短。
3.以明襯暗:如“整個劇院的燈光暗下來,只有一盞聚光燈追隨著主角”,這是聚焦主要人物的手段。
4.以強襯弱:如“臺下觀眾席一片朦朧,而臺上演員十分清晰”,是為了突出演出效果。
5.以點襯面:如“整個大樓一片漆黑,只有一個窗戶亮著燈”,此為突出窗下入夜以繼日的生活。
6.“以真襯假、以善襯惡、以美襯丑”:《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是真和善的代表、神父是假和惡的沆瀣、吉卜賽女郎是真和美的化身,而神父不缺貌美,但珈西奠多短缺。這部影片人物互為襯托,使主題多元且突出。
7.以小襯大:如“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為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彼膫€短語通過精悍的數(shù)詞加量詞表現(xiàn)長堤、湖心亭、船、船上人的渺小,更好地以小襯大,襯托出雪后西湖白茫茫一片的靜謐。
總之,襯托是一種強有力的寫作手法,襯托可以寫景,可以寫人,還可以敘事;既可以是正面襯托,又可以是反面襯托。文章中的襯托有時候可能是片言只語,有時可以寫許多,最終目的都是讓主題更突出鮮明,運用得好,有烘云托月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