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群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理念,它指的是生活與教育是兩個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過程,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至今生活化教育仍然是各級教育教學都應該遵循的原則之一。對于中學化學教育來說,同樣如此?;瘜W知識本就是緣于人們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需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老師應該堅持化學教學生活化,在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和貫徹生活化原則談幾點體會。
一、化學概念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原則的應用
概念教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基本教學任務,它是幫助學生相對熟練地掌握化學學科的知識點,提高化學能力的前提。
首先,在化學概念的導入方面,可以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概念引入,較快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策略之一:老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概念內容與要素,進行生活化小實驗,增強學生的親近感和新鮮感,讓學生初步接觸該化學概念。如在引入“電解質”的概念時,筆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先是將開水倒入一個裝有食鹽的一次的性紙杯;然后準備了一個裝有電池的電池盒,用一根導線把電池盒一極和小燈泡連接,再另一根導線連接電池盒另一極。最后將兩根導線的另一端插入熱食鹽水中,小燈泡亮了;再將食鹽換成白糖,重復上述實驗過程,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小燈泡并沒有亮。這時,我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鹽水和糖水的導電效果不一樣?從而引入電解質溶液和電解質這一概念。這個實驗選取的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物品做實驗,具有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策略之二: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生活,激發(fā)他們積極思考,引入概念。比如老師可以舉一些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且容易理解的現(xiàn)象,如爆炸瞬間完成,牛奶半天變質,鋼鐵數(shù)周生銹,溶洞幾十萬年形成的現(xiàn)象進行對比,引入“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
其次,在化學概念的新授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從而比較自然、快速地形成并掌握該概念,最后達到深化和鞏固的效果。如在講授“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純理論性的概念時,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如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為什么會生銹、久置的食物為什么會發(fā)霉腐敗、切開的蘋果為什么會變色等問題,高效地讓學生理解、掌握這一概念。除了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現(xiàn)象和過程,老師還可以借用一些學生都關注的社會熱點和事件幫助教學。
二、化學性質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原則的應用
化學性質屬于化學教學中的重點,老師必須選取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或途徑進行教學,讓學生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識。生活化教學無疑就是其中一種科學的選擇。因為化學性質的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實例中無處不在,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都可以用化學知識解釋。
首先,在化學性質的引入方面,老師同樣可以通過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或例證,幫助學生盡快獲取感性知識,并積極思考,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在講授“鈉的氧化物的性質”之前,我做了一個小演示實驗,作為新課導入。我先是用脫脂棉包住約0.2克過氧化鈉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然后在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水,結果學生對滴水居然能夠使脫脂棉燃燒非常奇怪,很有興趣。在此基礎上,非常自然地引入了鈉的氧化物的性質的新課。這個實驗就是抓住了學生對于此處的滴水生火現(xiàn)象與日常生活中滴水來火經(jīng)驗的相反所帶來的強烈求知欲,從而順利地實現(xiàn)了當初的教學設計目的。
其次,在具體的化學性質的講授環(huán)節(jié),老師同樣要堅持生活化教學策略,將物質的性質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提供一個清晰可見的過程和實實在在的事物,提高教學實效性。尤其是對于一些較抽象的、學生比較難以掌握的化學性質,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實例,使學生找到依據(jù)。我在講授“鐵離子的性質及轉化”的內容時,就用過一個學生在電視上經(jīng)??吹胶吐牭降膹V告——“VC和鐵搭檔”進行該內容的突破。我首先和學生一起分析,得出目前市場上的補鐵藥物的主要成分是亞鐵的結論。然后,借用“VC和鐵搭檔”的廣告詞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對于一些需要補鐵的人來說,VC和鐵搭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經(jīng)過討論,他們最后運用本課程的新授內容,認為亞鐵盡管易于被人體吸收,但是由于亞鐵很容易被氧化而使藥物變質。而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所以“VC和鐵搭檔”就成為一些補鐵藥物進行營銷的手段。實踐證明,這種利用生活中的常識探究物質的性質的教學方法,既簡單又有效。
三、化學知識運用教學中生活化教學原則的運用
學習知識最終的目的在于應用,進行生活化教學,既可以鞏固化學知識,又可以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服務于生活,讓學生覺得所學還是有意義的,從而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掌握知識,又能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化學生活化,真正做到化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作用。比如我們可以組織或布置學生運用其對一些物品化學性質的知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與其生活實際聯(lián)系較緊密的小制作、小發(fā)明,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他們的化學能力。
筆者曾經(jīng)觀摩過一位老師在講完膠體的知識后,就組織學生一起制作了一杯豆腐。他準備了一杯熱的豆?jié){,并將豆?jié){倒入一個500mL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然后向熱豆?jié){中加入飽和石膏水,直至有白色絮狀物產(chǎn)生。接著,這位老師又一次提問:熱豆?jié){中為什么會有固體析出,形成豆腐?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立即知道,這是因為豆?jié){是膠體,加入飽和石膏水后,膠體聚沉,析出了豆腐。從學生的反映來看,這一做法非常成功。
總之,化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有利于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化學知識,認識到化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其探索科學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搜集信息,從生活中選擇素材,要對生活中的素材做到有效把握,提高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