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wèi)東
摘 要: 新課標下的評價體系應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呈現多元化和多樣化,從基礎性、整體性、實踐性、差異性四個方面完成評價理念的轉變。評價目的應從“鑒別、選拔”轉到“發(fā)展”上,處理好全面系統(tǒng)評價與個性特征評價、正面評價與反面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他評與自評等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新課標 學生評價 英語學習評價
一、對學生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新課標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英語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為目標;同時新課標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用英語做事情,智能并重,通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構建了積極的多元化和多樣化評價體系,強調了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發(fā)展有效學習策略。強調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終結性評價注重考查學生綜合語言語言運用能力,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新課改實施已有十年,實際上對學生的評價目的仍落實在選拔甄別上,目前的評價理念重在鑒別和選擇“適合于英語教育的”學生,忽視評價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策略應是:“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但評價現狀總的來說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在方法上就現狀看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定量評價占據主導地位;二是“他評”占據主導地位,缺少描述性評價和學生“自評”?!队⒄Z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應根據課程目標和分級標準及學生實際能力,由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協(xié)作完成。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歸結為一點:評價者沒有把評價作為教育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手段,故“評價”就失去應有教育性,甚至表現出某些方面的反教育性:比如鼓勵學生為“分數”而學,導致部分所謂“差生”喪失信心。
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面的,筆者主要從價值取向和高考制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價值取向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評價,在評價時選擇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基本的價值取向如何定位,往往受評價主體和評價客體價值觀的影響,評價主體(教育者)從自己的實際所能得到的利益出發(fā)確定評價的行為準則,從而對評價直接施加影響。評價客體(受教育者)從自己的實際利益出發(fā)(根據英語成績即分數的多少),反過來評價評價主體。學生家長從自己的實際利益出發(fā)(孩子的英語成績在高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反過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學校的辦學質量。
高考的競爭實際上已窄化為“智”,即“分數”的較量,高考制度對中學教育發(fā)揮強大的評價和導向功能,因而它在現實中擺脫不了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施加影響,這種影響非高考制度本身所固有,乃人為異化出來的。“應試教育”是造成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問題的真正原因之一。
二、改進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對策
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價值取向,我們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構建,在基礎性、整體性、實踐性、差異性四個方面完成評價理念的轉變。
強調基礎性,評價學生是否已經具備最基本的素質——掌握英語基本知識、運用英語基本技能。
人的各項素質之間有有機的聯(lián)系,在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時,不能孤立地評價學生某個方面或單項的素質,而應從整體對學生全面評價。
人的素質形成的過程,是從外界獲取的物質、能量、信息并加以內化,逐步積淀衍生為身心結構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是一個實踐活動的過程。
不同的人在素質發(fā)展特點上、水平上和潛在可能性上都存在差異,素質教育是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的教育,在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使個性得到發(fā)展。
基于上述評價價值取向,我們應該將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目的從“甄別、選拔”轉移到“發(fā)展”上,這意味著由“證明”走向“改進”,使學生獲得發(fā)展。
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評價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二是評價學生在現實水平中所具備的繼續(xù)學習的潛力及可能性。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最基本的策略: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堅持發(fā)展性評價。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者要面向所有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F實中,我們將評價當成教育目的而不是手段。為“評價”而教,為“評價”而學,教學圍繞“評價”轉,“評價”成了教師和學生心理上的沉重負擔,這極不正常,應該逐步扭轉,讓發(fā)展性評價的思想、原則、方法等貫穿于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始終。
要扭轉現階段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的錯誤傾向,不僅要轉變評價理念,確立基本的評價策略,而且要處理好全面系統(tǒng)評價與個性特征評價、正面評價與反面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他評與自評等之間的關系。
正面評價與反面評價是從另一個意義理解的對學生的全面評價。正確的正面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恰如其分的反面評價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而錯誤的片面的不管是正面評價還是反面評價,只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促進學生跨上新的臺階,防止評價中“一俊遮百丑和一丑遮百俊”現象的發(fā)生。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評價,讓優(yōu)秀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讓中等生看到自己的長處還有不足,讓后進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同時讓優(yōu)秀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愛是理智的,讓中等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愛是實在的,讓后進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愛是執(zhí)著的。
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現行的對學生英語學習基本使用定量評價,用分數表示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與筆試占主導地位的情形大體相當。評價應該講究準確性和精確性,似乎“定量評價”最為適用。事實上,沒有誰能夠找到一個絕對客觀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只有相對意義的客觀標準,英語學習成就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其中學生認知領域內內容宜量化,非認知領域內容不宜量化,應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使用?!岸ㄐ栽u價”重在對學生個性特長的評價,對被評價者全面分析;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進行系統(tǒng)的客觀辯證的分析,實事求是的分析,“換位思考”的分析;走進學生心理世界,體驗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成長中的酸甜苦辣,設身處地地進行分析,給學生充滿激勵性、形成性、教育性的評價。
對學生英語學習評價應該由“他評”為主轉變?yōu)椤八u”與“自評”相結合,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師要從對學生的評價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改進教學,更要從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家長、社會各界對教與學的評價中,從學生對教的評價和自評中,吸收有效的信息改進教學。學生需要“他評”的意見(教師的評價、學校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社會各界的評價),更需要“自評”的意見增加自我了解程度、激勵自我奮發(fā)向上。
三、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都有其自身的職能強項和優(yōu)勢。教師要走出以片面、單一的標準評價學生的誤區(qū),以多元的、全面的視角分析、理解和引導學生,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方法的掌握。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通過縱橫向多方面進行:縱向上,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變化和成長歷程;橫向上,學生課堂的參與狀態(tài)及交流能力,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學校活動和比賽的參與都應列入評價依據;多方面評價指除教師評價外,學生的自我評價、集體評價和家長評價都能促使學生反思,調控和完善其學習方法,合力作用才更大。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
[2]邊星燦.考試與素質教育論.中國考試,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