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
摘 要: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人的一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筆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鍵詞: 時間意識 生活作息時間表 步驟化做事 熱愛勞動
“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人的一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筆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
生活習慣指一個人每天過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習慣指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燈,一個人能夠合理安排主要事件,有步驟地高效完成。就孩子一生來講,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應從時間觀念入手,合理規(guī)劃家庭生活秩序,參與家庭事務,通過步驟化做事訓練,使孩子耐心和持久做事,這樣才能為其一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寫作業(yè)磨蹭拖拉,其實就是缺少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訓練。
一、學會做時間的小主人
在好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時間意識培養(yǎng)貫穿始終。上小學后,可給孩子戴上腕表,方便孩子管理時間。還可在親子游戲時引導孩子關注時間,比如:媽媽和孩子一起比賽搭積木,說比賽規(guī)則時引導孩子說出現(xiàn)在的時間,搭好后,馬上看時間,一起計算出用時多少,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鼓勵。
當孩子熟練讀鐘表上的時間后,家長可以教孩子定鬧鈴,為培養(yǎng)按時起床的好習慣做準備。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現(xiàn)在有了新朋友,就是這個可愛的小鬧鐘。明天早晨,你的好朋友就會準時喊你起床嘍,當鬧鈴響后,你要用最快的速度翻身起床,然后關掉鬧鈴,不然鬧鈴會生氣的。你肯定不想讓鬧鈴傷心難過吧!”
二、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
看一個家庭生活秩序如何,僅看有沒有生活作息時間表就可以得到驗證。生活作息時間表需要結合家庭生活實際制定,全家人共同遵守執(zhí)行,由成員輪流監(jiān)督執(zhí)行和落實。
家庭作息時間表需要注意時間概念,在一個家庭里,大人與大人之間,大人和孩子之間,每天都有不同事情要做,有以下幾種時間概念:1.平行時間。指在某時間段內大人和孩子分別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擾,盡可能保持做事專注。例如:某段時間內,媽媽在廚房做飯,孩子在客廳組裝玩具;爸爸在看報紙,孩子在看動畫片。2.交叉時間。指在某時間段內大人和孩子分別獨立做事時,偶爾需要短暫地相互協(xié)助,此時需要走到一起。例如:孩子組裝玩具時裝不上,發(fā)出請求,爸爸來到身邊協(xié)助,當組裝上部分元件后,爸爸離開兒子身邊,繼續(xù)讀報紙,兒子繼續(xù)組裝。
制訂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并不是難事,但執(zhí)行起來卻需要下很大工夫。因為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重新調整和改變原來的生活模式,由原來的松散式生活進入有相對約束的狀態(tài),每一個人都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對于孩子來講,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好習慣需要父母持續(xù)性培養(yǎng),在真正把孩子好習慣培養(yǎng)鞏固定型放手獨立之前,都需要父母陪伴和監(jiān)管。
三、教孩子步驟化做事情
教孩子步驟化做事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很多孩子執(zhí)筆方法不對,就與最初拿筆、握筆指導有很大關系。家長要細心觀察,盡可能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正確的動作演示,用鼓勵和贊賞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防止靠孩子自我模仿被動學習。
教孩子步驟化做事的基本要求,完成一件事至少包括五個要素:一是做事目標;二是事前準備;三是完成步驟;四是完成要求;五是回頭檢查。如孩子臥室物品整理和定位:
第一步做事目標:整理房間物品,擺放到規(guī)定位置。
第二步事前準備:(1)明確整理物品的類別;(2)準備盛放物品的箱子、指定擺放物品的柜子;(3)擺放的具體位置;(4)開始進行物品整理和定位時間,完成物品整理的截止時間。
第三步完成步驟:(1)寫字臺上物品整理和擺放;(2)圖書的整理和擺放;(3)床鋪上物品的整理和疊放;(4)玩具的整理、裝箱和擺放;(5)打掃房間;(6)拖地。
第四步完成要求:(1)寫字臺上文具裝入筆筒,課外書擺放到書架上,學習用書整理好放在書桌右上角;(2)散放在房間其他部位的課外書擺放回書架;(3)鋪平床單,疊好被子,擺放好枕頭;(4)散落在臥室各處的玩具要歸攏,統(tǒng)一放回玩具箱,組裝好的玩具可擺放在書架空處;(5)用抹布擦拭寫字臺、床頭柜、窗臺、書架;(6)用拖把拖地,清洗拖把,然后晾到陽臺上。
孩子學習做事初期,往往容易犯急,這時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態(tài)度不好,極易被壞情緒感染。一旦父母態(tài)度變壞,孩子的負面情緒會更強烈,甚至干脆罷工。所以,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做事過程中,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以自己的良好修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耐心和毅力。
四、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
生活習慣中的熱愛勞動并養(yǎng)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從人體生理學角度看,人用雙手勞動,對身體綜合協(xié)調靈活性、大腦智力發(fā)展、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都有極大的好處。熱愛勞動的孩子往往對生活充滿熱情,心理健康,心靈手巧,意志堅強,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但很多家庭普遍不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教孩子基本勞動技能,不賦予孩子勞動任務。孩子看慣父母每天承擔一切,認為這就是大人的事,和自己無關。凡不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當其懶惰成性以后,生活態(tài)度消極,好逸惡勞、內心冷漠,甚至連起碼的學習都喊累。所以家長如果讓孩子有好成績,學業(yè)能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必須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和體驗,使其真正理解勞動的好處,參與家庭勞動、社會公益勞動、學校集體勞動,從勞動中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
生活習慣是一切習慣的基礎,通過日常生活教孩子學會做事技能和方法,從時間觀念入手,合理規(guī)劃家庭生活秩序,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通過步驟化做事訓練,使其耐心和持久做事,避免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現(xiàn)象。這樣才能為其一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其成為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