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棟
南孚公司的命運,拋開其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的改革背景不談,公司股權分散、沒有實際控制人的狀態(tài),是其一步步被寶潔吞噬的主要原因。
南孚在其股份改造中,引入外國投資人,稀釋中方股權,中方后續(xù)又通過轉讓股權進一步喪失了控股權。在競爭對手進入南孚之前,南孚已經成為了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新加坡政府投資等若干財務投資人分別持股的公司,其股東中竟無產業(yè)投資人或實際經營人。股東中沒有人對企業(yè)生產經營負責,只有追逐股權收益的財務投資人,必然的結果就是讓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趁虛而入,公司也不戰(zhàn)而屈。
無實際控制人,或實際經營人對公司股東會無實際控制權的情況,并不鮮見。這類公司,在實際經營人缺乏足夠激勵的情況下,造成股東會、董事會決策效率低下、管理風險明顯,還可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公司控制權爭奪戰(zhàn),更有可能出現(xiàn)《門口的野蠻人》中描述的被競爭對手惡意并購的困境。
股權分散后會導致實際經營人缺乏足夠的激勵。對于很多高科技企業(yè)來說,經營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如果這些實際經營人不持有公司股權,或者只持有很少的公司股權,則會導致其管理權不穩(wěn)定,缺乏足夠的動力去發(fā)展公司。南孚的創(chuàng)始人陳來茂離職也是基于此。這些人一旦流失出公司,將會嚴重削弱公司的經營。另一個熟知的例子就是,當年喬布斯被蘋果公司驅逐出局。股權分散還有可能導致公司被惡意收購。新浪也是股權非常分散的公司之一,只需要收購很少比例的股份,就可以掌握新浪的實際控制權。在9年前,盛大就曾因此而動心,對新浪發(fā)動了惡意收購,持股甚至一度高達19%,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最后新浪不得不采取毒丸計劃遏制住盛大的進攻。
當然,股權分散的公司中,并非都會出現(xiàn)這些困境,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種風險。南孚、沉浮中的寶潔,以及IBM、可口可樂等公司,股權結構都非常分散,但公司治理結構規(guī)范,公司經營仍然穩(wěn)健。盡管如此,這些公司的實際經營人仍在設法改變這種情況,試圖在股權分散的情況下,讓實際經營人有實際的控制權。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就是其中一種情況。推出合伙人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馬云等管理團隊在公司股權中并不占優(yōu)勢。因為這個原因,管理層不肯將未來的核心資產支付寶放在阿里。阿里巴巴花費巨資從雅虎回購股權,直到上市時,其管理層仍對自己的弱勢股權地位不放心,費盡心力推出合伙人制,以期在股權層面不掌握實際控制權的情況下,通過公司治理結構掌握實際控制權。如果馬云及管理層不掌握這種控制權,阿里很可能成為無控制人的公司,就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南孚。
萬科也是股權極度分散的典型代表。萬科由于其規(guī)范的管理,以及股東對王石個人的充分信任,這種股權分散尚未對其管理層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由于萬科極其容易遭受到惡意收購,管理層無法保證不會突然出現(xiàn),無法與之良好合作的新大股東,到那時管理層像喬布斯那樣被退場也并非不可能。所以,萬科也在嘗試用合伙人制度來化解這種尷尬的處境。
無論是萬科、阿里巴巴,還是南孚,都說明股權分散對公司的發(fā)展是有相當?shù)娘L險。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公司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優(yōu)秀經營人的人力,資本作為一種來源多樣、可替代的資源,其作用正在逐漸弱化。優(yōu)秀的實際經營人,其利益主要是穩(wěn)定的管理權及公司收益的分享權,如果這兩點無法得到保障,公司控制權和股份在短期逐利者手中騰挪,必然會損害公司的發(fā)展。
[編輯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