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祥
1939年的圣誕節(jié),英國倫敦,德國納粹的進攻正緊,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鼓舞士氣,在廣播電臺發(fā)表演講,號召軍民同心協(xié)力,共御外敵。喬治六世患有嚴重的口吃,雖然幾經(jīng)矯正,口音仍磕絆而遲緩。他從來沒有發(fā)表過講話,但這一次“與民同在”的講話卻似一針強心劑,鼓舞了英國國民的心,他們決心行動起來,共同將德國納粹分子趕出倫敦。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在戰(zhàn)火紛飛中傾聽著喬治六世的演講,聽得如癡如醉,以至于忘記了時間與空間。這個名叫大衛(wèi)·賽德勒的孩子也有著嚴重的口吃,聽說喬治六世為了矯正口吃而努力奮斗的故事,他更將國王當(dāng)成了崇拜的英雄。
二戰(zhàn)結(jié)束,大衛(wèi)·賽德勒長大后從事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他一心想將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的故事寫出來,搬上銀幕。由于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他的劇本猶如行云流水,對于口吃障礙的描寫更是入木三分。一位年長的電影編劇看過賽德勒的初稿后,認為這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作品。
但禍端不請自來。一場大火將劇本燒成灰燼。賽德勒泣不成聲,有了輕生的念頭,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接到了一位導(dǎo)演的邀請,最終因為劇本燒毀而流產(chǎn)。
賽德勒不得不憑借記憶重寫劇本,近10年過去,劇本完成一半時,他接到一紙通知:喬治六世的遺孀伊麗莎白拒絕他寫關(guān)于喬治六世的故事,并且要求賽德勒將劇本交給她。
這無異于晴天霹靂,已經(jīng)花費大半輩子整理的劇本面臨再度毀滅的危險。賽德勒不停地找伊麗莎白交涉,但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不能寫,除非我去世。
這一等,就是28年。2011年春天,電影《國王的演講》橫空出世。這部修改了近五十次的電影劇本震撼了整個影壇,深受觀眾好評。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國王的演講》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四項重磅大獎。
電影公映時,賽德勒淚流滿面,他說:“我有些不知所措,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明白,我能發(fā)出聲音,我的聲音能夠被人聽到。對一個口吃患者來說,這一刻意味深長?!?/p>
賽德勒的成功與龍舌蘭有著驚人的相似,大多數(shù)龍舌蘭一輩子只開一次花,但開花時,驚艷沙漠;賽德勒一輩子只成功一次,他74歲那年的成功,將他的人生推向了輝煌的頂峰。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