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衛(wèi)
最近天氣漸熱,孔子曰:五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
作為一個胖子,我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別人傳說的“過午不食”,但作為一個吃貨,結(jié)果稍微差一點,做到了“過午夜不食”。有人把吃歸納為五重境界,第一是要吃,果腹足矣;第二是愛吃,圖個胡吃海塞得爽快;第三是能吃,在酒樓飯館間尋味獵艷;第四是懂吃,知養(yǎng)生講食補;第五是知味,于吃食的歷史、講究、工藝甚至到人生哲理都能點出道道來。這就到了不執(zhí)迷于口舌的艷遇,卻從醋溜白菜里品出旖旎風情,于烤大腰子中讀出無邊風月的境界。
其實,飲食和投資也有些許關(guān)系。一日,去謁見一位年過古稀的醫(yī)師前輩,號脈觀色,調(diào)調(diào)身體,結(jié)果醫(yī)師前輩抓住我開始問投資,沒想到老先生一輩子安泰自若、寵辱不驚,卻被當前的股票牛市騷擾得心神不寧。我只好硬著頭皮,把他講給我的養(yǎng)生食療食補之道,添油加醋,悉數(shù)奉還。
年輕時,身體代謝機能好,精力充沛,總是傾向去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火鍋、水煮魚、燒烤等等,而對于粥面素菜那些清淡的食物,總提不起興趣,但到了一定年紀時,身體日積月累的負擔越來越多,意識到要注意飲食,開始傾向吃清淡的食物。同理,我們年輕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本錢太少,投資會傾向高風險,更認為保守的投資沒出息,因為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賺大錢,但到了一定年紀時,心態(tài)上反而會傾向保守投資,因為已經(jīng)承受不了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
喜歡追口腹之欲,有酒喝不夠愛吃肉,這就像現(xiàn)在年輕的股票投資者,任那些從業(yè)幾十年的金融老前輩憂心忡忡,他們也會進場。但從整體來看,我還是勸他們應(yīng)該分散一點,看好股市,投是沒錯的,但孤注一擲總有風險。其實要加上一定比例的高纖維食物、蔬菜、素食對沖,在固定收益、公募基金上作分散配置,雖然回報未必很高(通常不好吃),但卻均衡。
而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后,講究清淡寡欲,專門儲蓄和買銀行理財,但也不是完全不允許你追求刺激,只要不過量。老年人吃些魚肉,或者去和年輕人一起偶爾擼個串,買點新三板、科技型股票體驗一下新鮮事物的生命力和成長力,問題也不大。
醫(yī)師前輩若有所思,大概是被后生教育了半天有點來氣,沉吟半晌開口道:“大衛(wèi)同學(xué),你又胖了,我贈你一句,如果你想和我一樣年紀大的時候什么都可以吃,那么現(xiàn)在你年輕,就要少點大吃大喝!”我也沒客氣:“您如果想退休時仍然可以炒下股,年輕時就不要太大手大腳,以免晚年沒有足夠本金入場。”
醫(yī)師前輩捻著胡子,瞇著眼看著我,笑道:你這潑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