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潮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jīng)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為她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少年來,每當我聽到歌手朱哲琴,用她那清純的嗓音演繹這個真實的故事時,依然會喚起我內(nèi)心無法抑制的感動。在那娓娓的訴說和憂傷的歌聲中,不僅多了一份對那位為救受傷的丹頂鶴而消失在沼澤里的養(yǎng)鶴女孩——徐秀娟的敬重,也引起無數(shù)的人們,對那些珍禽的格外關注。
濕地旁的蓑羽鶴
目前,世界上生存的鶴類共有15 種,我國就有9種,占60%。其中:屬國家Ⅰ級保護的有:丹頂鶴、黑頸鶴、赤頸鶴、白鶴和白頭鶴;屬國家Ⅱ級保護的有:白枕鶴、灰鶴、沙丘鶴和蓑羽鶴。盡管它們分布地域很廣,但主要都集中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qū)(有6種)。
蓑羽鶴,是鶴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身長只有76厘米左右。它的體羽以灰色為主,背部有藍色蓑羽。前頸和胸部羽毛呈黑色,頰部兩側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蓬松分垂,狀若披發(fā)。而灰鶴體型中等,體長約110厘米。全身的羽毛大部分為灰色,頭頂裸皮為鮮紅色,喉部及前后頸為灰黑色。
它們舉止嫻雅、穩(wěn)重端莊。性情溫順而羞怯,膽小而機警。善奔走,常遠避人類。喜歡棲息在開闊的平原草地、草甸沼澤、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類生境中。有時也到農(nóng)田地帶活動,尤其是富有水邊植物的開闊湖泊和沼澤地帶。以水生植物、谷物草籽和昆蟲為食,也兼食魚蝦、蝌蚪等。它們在活動、覓食時,常有一只負責擔任警戒任務,并不時地伸著長頸四下觀望。一有驚擾,就會立刻鳴叫,并振翅飛翔,其他成員也會隨聲騰空而起。棲息時常一只腳站立,另一只腳收于腹部,頭頸向后插進背羽間睡眠。
晴空一鶴排云上
每年3月,它們都會準時地從越冬地飛回繁殖地,產(chǎn)卵、繁殖。它們所筑的巢一般都比較簡陋,通常就建在沼地或荒地上??梢哉f,鶴類是“自由戀愛”的,而且愛情也比較專一,一旦結為配偶,就不再分開。在孵卵時,雄雌兩鶴會互相輪流,不像有的野生鳥類那樣,只由雌性來孵化。雛鶴為早成雛,即出生不到半天就可以站立、行走,不過要幾個星期后才會飛行。有意思的是,雛鶴長到一年后,即會被父母趕出本種群,到不相識的鶴群中去擇偶,以防止近親繁殖,造成種群的退化。你別說,鶴類的繁殖理念還是比較科學的。
而一過10月,天氣逐漸變冷,大多數(shù)的鶴類都會攜老帶幼結隊向南進行長途的遷移,到比較溫暖的地方。例如蓑羽鶴,為了生存,每年大約有16萬只要從珠穆朗瑪峰頂飛過,前往印度去越冬。珠穆朗瑪峰不僅是世界上的最高山峰,溫度極低,氣流強烈,還生活著一種更加可怕的食肉動物——金雕。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和強大的天敵,身單力薄的蓑羽鶴,一次又一次地尋找機會。盡管它們多次被強大的氣流逼退,盡管它們多次被金雕偷襲,但是它們始終都沒有放棄心中既定的目標,依舊隊形整齊,毫不畏懼地一次次地向著珠穆朗瑪峰頂沖擊,直至成功,令人敬佩!
覓食
飛行時,它們常成群結隊地在空中按“V”字或“人”字形編隊飛行,頭部和頸部會向前伸直。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盡管鶴和鸛很像,特別是當它們邁開細長的腿,安靜地漫步,以及它們飛行時,看上去都非常相似,但它們之間確實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
正因為這些鶴類,體態(tài)秀逸,亭亭玉立,高貴而清雅;舉翼投足,昂首闊步,徐緩而矜持,頗有一種“紳士”風度,渾身透著一股驕矜瀟灑之氣。所以,古往今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所推崇。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創(chuàng)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謳歌鶴類的作品。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保ㄌ啤ぐ拙右住冻佞Q》)
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那些庸俗的雞群面前,更顯得自己卓爾不凡。從表面上看,是鶴害怕低下頭,會將頭上那象征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羽毛會變得不太好看。而透過表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對世俗妥協(xié)的鮮活形象脫穎而出。
轉眼四望,總覺得鸕鶿的毛色太污濁,而鸚鵡的叫聲又太諂媚,這里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又獲得不了別人欣賞,只能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地望向遠方。
當時的白居易,官場失意,被貶為江州司馬。他便托物言志,借物抒懷,以鶴與雞、鸕鶿、鸚鵡作對比,表達了自己不事權貴的孤高品格,以及對歸隱生活的向往,進而抒發(fā)了自己對仕途沉浮、官場黑暗的厭倦與無奈的心情。
而宋代著名理學家、思想家、詩人朱熹所作的“孤鶴悲秋晚,凌風絕太清。一為棲苑客,空有叫群聲。天矯千年質(zhì),飄搖萬里情。九皋無枉路,從遣碧云生?!保ā豆满Q思太清》)也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以“孤鶴”自比,表現(xiàn)了一只被關入園林中的“孤鶴”,雖有漂游萬里的雄心,卻不能展翅飛翔的苦悶。一個“空”字,道出了“孤鶴”內(nèi)心的孤獨與凄涼。字里行間不僅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孤苦心情,而且也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希望擺脫束縛,充分施展自己抱負的情懷。
不過,同樣是描寫鶴類的詩作,同樣是官場失意,同樣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卻給人以不一樣的感覺?!白怨欧昵锉帕?,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
這首詩一掃上述兩詩凄苦、哀怨的詩風,緊緊抓住秋天“一鶴排云”,這一別致的景觀加以描繪,不落俗套地把個秋景描繪得生機盎然,展現(xiàn)給讀者的則是一幅秋高氣爽,晴空萬里的壯麗景象。雖然,這鶴是孤獨的,但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凌云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種昂揚的氣勢和高尚的情操。特別是此詩,是在作者被貶之后所寫,就更加令人贊嘆不已。正是“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保ㄌ啤ろf應物《贈王侍御》)
除此之外,還有像“終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唐·白居易《感鶴》)和“聞道鶴書征,臨流不洗耳”(唐·孟浩然《白云先生王廻見訪》),表達了隱士的孤寂、落魄又希望出仕的心情;“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唐·崔顥《黃鶴樓》)反映出作者懷才不遇,欲避開那令人煩惱的人與事,卻又無法回避的愁苦心境;“遠映村更失,孤高鶴來傍。勝氣欣有逢,仙游且難訪?!保ㄌ啤だ钚馈锻Q皋山白云寄洛陽盧主簿》)詩人自比于鶴,體現(xiàn)了他清高自賞,不與庸俗之輩同流合污的品行。
這些詩作,不僅把鶴類的優(yōu)美形態(tài)描寫得傳神動情、淋漓盡致,將鶴類那高潔、孤傲、俊逸的個性,都充分地展示了出來,而且還借鶴言志,以鶴抒情。既豐富了古典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擴大了古典詩歌的題材內(nèi)容。又抒發(fā)了人物內(nèi)心的豐富情感,開拓了古典詩歌的意境。
可以說,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鶴類完全不同于其他的野生鳥類。它們不僅外在俊美,內(nèi)涵也十分豐富,是“形美”與“神美”的統(tǒng)一。正因為如此,它們總是與人們美好的期望相伴,是吉祥、長壽、幸福、忠貞、優(yōu)雅的象征,也是崇高人格和真善美的代表。鶴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中華文明的許多領域,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像以鶴類為題材的郵票、火花,已成為收藏者珍藏的精品;以愛鶴姑娘徐秀娟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電影《一個真實的故事》,以及同名歌曲,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的中阮藝術家劉星利用傳統(tǒng)樂器中阮演奏的《閑云孤鶴》,則細膩地表現(xiàn)了在水邊翩翩起舞的白鶴那份悠閑、瀟灑,恰如其分地演繹出一種高雅而優(yōu)美的意境。而許多企業(yè)還以鶴命名,并將鶴作為商標使用,可見對鶴類之喜愛。
此外,在我國還有眾多與鶴有關的成語,如:鶴鳴之士、孤云野鶴、鶴發(fā)童顏、延頸鶴望、一琴一鶴、云中白鶴、鳳鳴鶴唳、龜年鶴壽、鶴發(fā)松姿等等。就連清代的朝服,都有鶴類崇拜。“補服”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而它前后各綴有的一塊“補子”,則是區(qū)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志。按照規(guī)定: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如一品文官為仙鶴補子;二品文官為錦雞補子;三品文官為孔雀補子。故鶴也叫“一品鳥”,地位僅次于鳳,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味道。
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區(qū)域的日益擴大,許多森林、草原、乃至沼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造成許多野生鳥類棲息地的面積逐步縮小,以致嚴重地影響到了它們的生存。特別像鶴類這樣的大型涉禽,它們產(chǎn)卵少,繁殖率較低;且身體大,目標顯著,容易受到敵害的攻擊和被人類捕獲。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而且數(shù)量也在逐漸減少。如何嚴禁捕殺,有效保護,讓它們能夠很好地繁殖,留下它們那俊美的身影,這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