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中國率先認識并推動了供給側改革,使之成為‘十三五’工作的主線。如果這一輪改革做好了,未來中國就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中勝出?!?/p>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一個方向性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次被提出是在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當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表述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此,這個偏學術范兒的經濟學名詞火遍網絡。
在隨后的APEC會議上,習近平發(fā)表主旨演講時再次提及供給側改革。他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在“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間,供給側改革將處在突出位置。過去,消費、投資、出口一直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如今,供給側改革被頻頻提及。高層話語變化的背后,傳遞著政策新導向,加大供給側改革上升為最高決策,將在推動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供給端短板
“今年,我國很多地區(qū)的農民遭遇賣糧難,然而,真正的綠色食品卻很緊缺;全球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但蘋果手機還是有人排長隊購買;國內到處都可以買到馬桶蓋,卻還有人去國外購買?!苯邮堋睹裆芸酚浾卟稍L時,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舉出這些矛盾現象,試圖說明一個問題:供給端出現短板,舊供給難以滿足新需求。
隨著中高收入階層規(guī)模擴大,我國對較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旺盛。2014年,中國人均GDP達到7575美元,處于中等國家收入水平。同時,供給總量已初具規(guī)模,可以滿足人們基本消費需求,但高水平的消費卻難以滿足。
如今,通過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的效果已不甚明顯。“上學難、上學貴,就醫(yī)難、就醫(yī)貴,住房、車輛限購,這些問題說明不是沒有需求,恰是需求過旺。原有供給水平相對落后制約著高端產品的市場消費?!秉S劍輝說。
“過去十幾年間,我國消費能力不強,需要想方設法刺激消費?!苯洕鷮W家宋清輝分析,不過,現階段刺激需求的弊端已經顯現:無風險收益產品收益率越來越低,供給跟不上消費,傳統(tǒng)業(yè)態(tài)產能過剩,經濟結構不合理?!肮┙o側改革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上弊端?!?/p>
在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供給端并沒有跟上發(fā)展步伐,由此制約著經濟增長。宋清輝談道,供給端的薄弱成為現階段實體經濟發(fā)展短板,高層短期內頻繁提到供給側改革正是擊中這一軟肋,當前非常有必要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
助力新一輪改革
短短半個月時間內,最高層數次提及,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分析人士認為,供給側改革將成為接下來經濟工作任務的第一主線。然而,很多人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內容和作用知之甚少。
按照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十三五時期需要什么樣的供給側改革?》一文中的概述:供給側改革是指提高經濟體供給能力和效率的改革,包括降低企業(yè)稅負、減少生產領域交易成本、促進投資者更有效地進入各生產領域。
不過,從概念到政策出臺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從世界范圍看,2008年經濟危機后,歐美國家開出很多藥方,但經濟復蘇情況并不好。近鄰日本提出的安倍經濟學,其作用也很綿軟。談及歐美國家應對經濟危機的結果,黃劍輝的評價是:“乏善可陳,蒼白無力?!?/p>
從國內情況看,2008年后,4萬億元刺激政策用力過猛,導致很多后遺癥,如高杠桿、地方政府平臺債務、銀行不良資產、產能過剩等,加之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壓力加劇及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供給側改革能有效化解滯脹、中等收入陷阱等潛在風險。“這種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供給側改革,無疑是真正抓住了中國經濟問題的命脈?!秉S劍輝說。
在他看來,下一輪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就在供給側。在全球主要國家中,中國率先認識并推動了供給側改革,使之成為“十三五”工作的主線。如果這一輪改革做好了,未來中國就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中勝出。此外,供給側改革和“十三五”提出的“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一脈相承,也只有從供給側入手,才能貫徹落實好這10個字。
大變遷 大調整
“不僅能解決很多需求側難以解決的問題,供給側改革也在創(chuàng)造新需求。供給側改革會倒逼中國國內分工細化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最終可能會帶來一場產業(yè)結構大變遷的革命?!彼吻遢x認為。
關于改革的重點,習近平提到了四方面內容: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yè)優(yōu)化重組;降低成本,幫助企業(yè)保持競爭優(yōu)勢;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jiān)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黃劍輝認為,產業(yè)大變遷、大調整是必然趨勢,一些落后產業(yè)將被淘汰。中央財經辦公室主任劉鶴到廣東調研時強調,要更加重視供給側調整,加快淘汰僵尸企業(yè),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提升產業(yè)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不可否認,在鋼鐵、水泥及低端服裝加工等行業(yè),我國存在供給過剩情況。“無論是制造業(yè)還是服務業(yè)的供給都要升級?!秉S劍輝談道,只有淘汰老供給,增加新供給,倒逼企業(yè)改革,才能最終提升供給側的質量和水平。在文化、旅游、教育、醫(yī)療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較大供給缺口,這將是未來經濟增長的空間。
通過新供給,既可滿足既有需求也可創(chuàng)造新需求?!皩γ癖娤M而言,推進供給側改革后,需求逐步得到滿足,類似搶購澳洲奶粉和日本馬桶蓋的現象將可避免?!彼吻遢x說。
供應側改革的落實,小到個人、企業(yè),大到政府都需要全方位提升?!袄缫胄庐a業(yè)和業(yè)態(tài),就業(yè)等問題也會轉向。對于失業(yè)職工,社保要進行兜底,要做好下崗職工培訓工作。”黃劍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