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峻
近期的微軟Windows 10消費者預覽版發(fā)布會上,微軟除了初步發(fā)布“三屏一云戰(zhàn)略”的Win 10之外,還出人意料地展示了一款炫酷的黑科技硬件——全息眼鏡HoloLens。這是微軟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合作項目Windows Holographic。
正文:發(fā)布會上,展示者帶著一個和Oculus差不多大小的半透明眼罩,這就是HoloLens。我們眼中平淡無奇的舞臺場景,在展示者的眼前卻是另一個瑰麗世界。借助微軟的全息技術,虛擬的數(shù)字世界與現(xiàn)實的生活場景在我們眼前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并不存在的人、物與世界就如同幻化出的海市蜃樓一般,栩栩如生地立體展示在我們的眼前。
丑陋工程版
發(fā)布會結束后的下午,微軟善意地為參加發(fā)布會的記者提供了試戴HoloLens的機會。我們被分成數(shù)個小組,又單獨領了胸牌,才能進入微軟總部92號大樓地下的一個實驗室。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微軟工作人員非常客氣地請我們交出手機、相機以及一切可以拍照錄像的設備暫時寄存。然后用眼科儀器測量了每個人的瞳距,寫在各自的胸牌上。
引領參觀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自己都沒有進入過這個實驗室,發(fā)布會之前也沒有見過HoloLens,可見這款產品的高度保密性。但當我們進入這個實驗室之后,看到的卻不是發(fā)布會上出現(xiàn)的那個灰色眼罩,而是一款分為兩個部分的開發(fā)者版本。
這個開發(fā)者版HoloLens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板磚形狀的部分,由一個寬帶子吊在胸前或者背后,猜測應該是CPU、GPU等處理設備或者電池部分;另一個部分是帶在頭上的頭箍式眼罩。從前面看,這個工程版眼罩是一個未完工的粗糙工業(yè)原型產品,各種傳感器和投影儀直接赤裸設置在厚厚的半透明玻璃鏡片上方。眼罩由三個箍帶固定在頭部,其中有一個是在后腦的旋轉鎖,將重重的大眼罩綁在腦門上。
說實話,看到這個巨大的、丑陋的、笨重的HoloLens,心里有一點失望,原來發(fā)布會上那個HoloLens已經夠大的。那個精美版HoloLens也陳列在實驗室中,我隔著玻璃仔細看了下,眼罩分為內外兩個頭箍,內頭箍用于固定,而外頭箍包括了一個幾厘米厚的、由兩片玻璃組成的中空眼鏡部分,眼鏡上方對稱排列著數(shù)個不同角度的攝像頭。兩側則各自帶有一個揚聲器,微型投影儀應該設在眼鏡內部。
全息3D設計
如果說工程版眼鏡令人毫無美感的話,那么HoloLens的實際體驗卻是令人驚艷的。HoloLens可以通過手勢或者語音進行控制。在手勢控制時,手指必須放在眼前一尺、攝像頭可以精準捕捉的位置。得益于微軟Cortana語音識別技術,HoloLens的語音操作功能非常靈敏,即便是我含混的發(fā)音也可以準確識別并作出反應。
我們先是圍觀了一位展示者用HoloLens進行3D設計的場面。他帶著全息眼鏡,背著厚厚的電板,一根巨大的電纜連接著他身上的眼罩和展示廳后部的顯示器,用于向我們展示他眼中看到的場景。不過我看得出來,巨大的頭箍式眼罩確實有點沉,或許是要輪流向我們這些媒體展示,展示者的鼻子上有明顯的紅印。
我們面前的桌子沙發(fā)空空蕩蕩,但在他的眼中卻是有著各種汽車、飛機和玩具模型。這些不存在的東西極具立體感地“存在”著,而他熟練地從身前同樣不存在的工具欄中挑選各種設計工具,設計著他想要的模型與玩具。他可以隨意改變部分色彩,放大縮小尺寸,這些在PhotoShop中常見的設計操作現(xiàn)在都變成了立體操作。
最后展示者完成了一個玩具小樹熊的設計,為玩具設計了顏色、姿勢、配件,然后通過HoloLens完成了3D打印。在這個全息眼罩進行虛擬現(xiàn)實設計的展示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微軟工作人員向我們每人贈送了一個用HoloLens設計并打印出來的塑料玩具小樹熊。
漫步火星體驗
看別人玩終究是不夠過癮的,接下來微軟讓我們輪流親自佩戴HoloLens,體驗了這個全息技術眼罩的三個使用場景。這也是昨天一整天發(fā)布會最令人激動的時刻。雖然這個黑科技產品佩戴體驗非常不舒服,但是全息技術展示在我眼前的奇幻世界依然讓人有種眼界大開的感覺。
第一個場景就是發(fā)布會演示視頻中的MineCraft游戲體驗。我們輪流進入體驗房間,一位工作人員讓我坐在椅子上,先幫我套上厚重的外掛式電池/處理器,然后眼鏡一族的悲催時刻又到了,另一位工作人員先是根據(jù)我的瞳距調整了眼罩,然后輔助我把這個巨大的頭箍套在我頭上。隨著后腦那個箍帶的不斷收緊,巨大的眼罩壓迫著我的眼鏡,明顯可以感覺到鼻子上的壓力。
在不太舒適的戴好HoloLens之后,在我的眼前正中出現(xiàn)了一個長方形的藍色邊框,這就是全息成像技術的顯示區(qū)域。雖然我沒有玩過MineCraft這款游戲,但當游戲中的世界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的時候,自己非常直觀地就可以辨別出其中的各種元素。伸出手指點擊其中的綿羊、僵尸或是炸彈,游戲就會做出各種反應,但反應速度并沒有展示視頻中那么靈敏,而是略有遲滯。語音操縱的感受也是如此。
第二個場景是Skype電話互動。在HoloLens里打開Skype應用,一個個聯(lián)系人如同卡片一樣出現(xiàn)在眼前,我伸出手指空中輕點某位聯(lián)系人(都是微軟工作人員),眼鏡就自動撥打了他的電話。根據(jù)安排,我坐在一個桌前,桌上擺滿了電筆、螺絲刀、插座等工具。當我和一位微軟工作人員通過Skype視頻通話時,對方可以通過我的HoloLens看到我眼前的場景,如同谷歌眼鏡一般。他指揮我先后拿起電筆測試桌上和墻上的電線是否通電,然后自己用螺絲刀將墻上的裸露電線裝上插座,最后打開電源讓電燈點亮。在整個過程中,他可以在我眼前用手寫筆劃出各種指示線,就像是在白板上書寫一樣,而我根據(jù)他的語音指示和眼前出現(xiàn)的指示線完成他安排的任務。
最后的場景則是置身火星的體驗OnSight。戴著HoloLens之后,出現(xiàn)在我視野中的是火星中的景象,仿佛自己正置身這個星球一般。HoloLens的顯示效果都集中在視野正中間,半透明的眼鏡并不影響我看到房間的工作人員和各種擺設。這塊屏幕的顯示效果相當細膩,我可以清晰得看到火星上的巖石、探測車和山丘。當我在房間中走動的時候,甚至會本能地避讓那輛并不存在的火星探測車。
三個場景是在三個不同房間體驗的,眼罩的佩戴時間也并不長。但我可以明顯感受一款重重的眼罩套在頭上的那種不適應感覺。作為一個近視患者,還要不時地扶著眼罩,確保那個全息顯示區(qū)域不會因為眼鏡下滑而發(fā)生偏差,因為份量不清的眼罩一直在施壓我鼻子上的眼鏡。
微軟沒有公布這款全息眼罩的具體參數(shù)和上市時間。當我就HoloLens的具體功能和參數(shù)詢問工作人員時,都遭到了一致的禮貌拒絕?!斑@款產品還處在早期研究階段,暫時不能透露任何相關消息?!睂嶋H上,微軟研發(fā)團隊還有更多的黑科技,但實驗室展示并不代表商用成熟。
這款實驗室產品還需要多久才能走向商用,目前還不得而知。谷歌眼鏡花了數(shù)年時間才從巨大頭箍變成鼻梁上的橫條,又花了兩年時間也沒能實現(xiàn)普及。當然,谷歌眼鏡面向的是消費市場,而微軟這款產品或許更適合用于游戲與企業(yè)領域。他們對虛擬現(xiàn)實設備的便攜性要求不會像谷歌眼鏡那么苛刻。
雖然實際體驗版本與發(fā)布會展示版本差距巨大,佩戴過程中的笨重不適感讓我有些失望,但當我戴上眼鏡看到全息成像技術為我呈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實與虛擬交錯的景象,我確實感受到了未來技術的沖擊,忍不住要為微軟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掌叫好。
可惜這場發(fā)布會只有幾十名媒體記者參加,沒有常見的開發(fā)者大會那樣的數(shù)千觀眾,但在展示HoloLens的過程中,我聽到了現(xiàn)場的歡呼和掌聲。對于微軟發(fā)布會來說,這個場景并不多見。要知道,臺下坐的都是最苛刻的科技媒體人,在過去幾年時間內,他們對微軟的產品發(fā)布大體是抱著批評和挑剔的態(tài)度,包括我自己在內。
美國科技公司的發(fā)布會通常不會邀請用戶參加,所以也不會有國內手機發(fā)布會全場粉絲瘋狂高呼“碉堡了”的場景。我想如果昨天那一幕出現(xiàn)在手機廠商常用的國家會議中心,估計全場聲浪會直接把頂棚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