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第118屆廣交會上,外國采購商圍觀中國制造的4K 電視。IC
10月19日,第118屆廣交會第一期在廣州閉幕。雖然已近10月底,地處華南的廣州仍然陽光明媚。但是廣州的煦暖天氣卻未能敵過外貿“寒潮”影響,廣交會一期總成交額及采購商人數(shù)再現(xiàn)“雙降”。據主辦方統(tǒng)計,截至10月18日,采購商到會8.9萬人,比上屆減少4%。而展會前3天,機電成交總額69.7億美元,環(huán)比下降5.4%。
這樣的成績似乎并不那么令人吃驚。此前在10月14日舉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廣交會新聞發(fā)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本屆廣交會采購商到會人數(shù)和成交額預計將雙雙下降。
中東印度采購商減少,歐洲北美采購商增多
——廣交會臉書(facebook)招商,粉絲突破33萬
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廣交會一直被稱作預判外貿走勢的“風向標”。今年秋季廣交會(又稱“秋交會”)舉行之前,中國海關總署于10月13日公布數(shù)據顯示,我國9月出口同比下降1.1%,環(huán)比上月下降6.1%;進口同比下降17.7%,環(huán)比上月下降14.3%。至此,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下降7.9%,與年初確定的6%左右年增長目標相去甚遠。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也曾明言,我國外貿發(fā)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屆廣交會備受關注。其中,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shù)和出口成交額是兩個最被關注的數(shù)據。徐兵表示,美國制造業(yè)的回流,歐盟復蘇的疲軟,匯率波動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速放緩,這些都對采購商到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為了吸引采購商和企業(yè)參展,本屆廣交會采取了多種措施幫助參展企業(yè)提振信心,穩(wěn)定增長。這些措施中除了優(yōu)化展品分區(qū)、加強品牌企業(yè)推廣以外,還包括運用多種新渠道加大進口展商和采購商的招商力度,比如利用廣交會臉書(facebook)招商。據徐兵介紹,目前廣交會臉書粉絲量已達33萬人,并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了15場遠程視頻招商活動。
此外,廣交會繼去年之后再次下調參展費用,將展館C區(qū)出口展每個標準展位降低收費4000元人民幣,A區(qū)和B區(qū)出口展每個標準展位降低收費2000元人民幣。據官方統(tǒng)計,本屆廣交會共計三期有24700家境內外企業(yè)參展,與前兩屆相比有小幅回落。
在參展采購商方面,據《中國經濟周刊》整理發(fā)現(xiàn),本屆廣交會采購商主要來自亞洲、美洲及歐洲。其中,來自香港的采購商人數(shù)8547人,在經歷連續(xù)3屆下滑后首次上漲24%,為境外參展地區(qū)中最多。此外,上一屆規(guī)模龐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南美、中東等地采購商人數(shù)在本屆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印度采購商人數(shù)銳減1400人。歐洲和北美等傳統(tǒng)外貿國家的采購商人數(shù)均呈升勢。在成交方面,美洲、大洋洲市場較好,亞洲、歐洲市場表現(xiàn)疲軟。其中,美洲市場成交占比上升到三成。亞洲市場則下跌17%,印度、沙特、香港地區(qū)等地成交均下降,僅韓國、臺灣地區(qū)逆市增長超五成。
看的多,買的少
——制造業(yè)企業(yè)坦言國外經濟差致出口遇冷
10月15日—19日舉辦的廣交會一期以家電、機械等企業(yè)為主,是最能反映制造業(yè)外貿形勢的“中國制造”產業(yè)。盡管場外艷陽高照,場內人群熙熙攘攘,但是參會的一些企業(yè)仍然感受到了嚴峻形勢帶來的壓力。
在廣交會展區(qū)現(xiàn)場,記者發(fā)現(xiàn),盡管有很多境外參展商穿梭在場內外,不時也會駐足查看、詢問,但是大部分都是問完價格就走。在個別大型機械展位,甚至出現(xiàn)了工作人員多過采購商的場面?,F(xiàn)場的多位參展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展品在廣交會的遇冷他們并不感到意外,近一年以來的形勢都不是太好,對于廣交會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展示產品,對于能否在展會期間有訂單成交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很多采購商也就是過來看看,先問問價格,然后會四周轉貨比三家,近些年在展會上下單的客商已經越來越少了?!?/p>
無錫愛理機械有限公司已經參加廣交會三十余年了。公司總經理成益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隨著廣交會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參展企業(yè)逐漸增多,對于國外采購商來說,已經是“價比三十家”。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想要在幾天時間內突圍,必須有過硬的產品和品牌效應。
“10年前你來參加廣交會,現(xiàn)場的成交量還是非常可觀的。近幾年會上的訂單數(shù)并不理想,很多能達成意向合作就很不錯了。我們來參加廣交會,已經不簡單滿足于當下的訂單,更多的是展示公司的新產品和結識未來的潛在客戶。”成益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同樣來自廣州啟徳照明企業(yè)的銷售總監(jiān)張經理對于近一年來以來的市場形勢也感同身受?!巴赓Q形勢不好,都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太快了。其實所有的出口行業(yè)都不太好做。我們主要是出口到歐洲,人民幣一升值,我們的價格相當于漲了20%,很多客戶因為買貨成本增加就取消訂單了。”張經理介紹,他們公司的出口過去主要以歐美作為主要市場,今年通過春交會(第117屆廣交會)增加了約10%來自中東和東南亞的訂單,但是總體業(yè)績仍舊不太理想。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似乎增加了國內商品的價格優(yōu)勢,但是很多企業(yè)對此并未感到受惠。“對于我們來說,主要的感受還是國外市場的需求在變小?!背梢婷裣颉吨袊洕芸方榻B,“我們公司一年出口總額大約就有6000萬美元,匯率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國外經濟形勢困難帶來的需求下降。此外,匯率無論升值貶值都會帶來影響。匯率一貶,客戶就會要求我們降價。其實對于外貿企業(yè)來說,匯率維持在一定的穩(wěn)定區(qū)間是最好的。”
匯率的變化盡管是采購商們考慮的因素之一,但是并沒有太多影響到他們的采購決定。來自孟加拉國的采購商Mous Ahurd Kluen已經是第六年參加廣交會了。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他采購的主要市場,雖然經濟形勢不是很樂觀,但是中國產品性價比較高,在孟加拉本地銷售一直很好,未來也會持續(xù)在中國繼續(xù)采購。
來自中東的采購商Ryau Geoge則認為,廣交會提供給企業(yè)和采購商雙方一個很好的溝通展示平臺。他很高興看到中國的產品質量在逐漸提升。但是對于一些來自歐洲的采購商來說,今年的采購量會相應有些變化。來自荷蘭的Longma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已經連續(xù)三年在廣交會上訂購有關圣誕節(jié)的裝飾用品,但今年的訂貨量可能會相應減少。“主要的因素還是在于目前歐洲經濟低迷,大家更傾向于一些性價比更高的用品。”
“中國智造”逆勢上升,智能產品備受青睞
——海爾、美的等7家企業(yè)成交額破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形勢嚴峻,但是在本屆廣交會上,“中國智造”轉型的機械類產品卻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其中輕工機械領域更是成交量翻倍。
根據官方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廣交會前三天,家電產品成交額占比37.2%,同比增長9%;消費類電子成交額占比上升到3.9%,同比增長高達73.5%;計算機及通信設備成交占比5.4%,同比增長12.4%。機械類產品成交普遍較好,金屬加工機床、工程機械和輕工機械成交同比分別增長15.1%、14%和108%。在運輸及工具類產品中,自行車同比增長41.6%,汽車和汽車底盤同比增長8.7%,摩托車、汽車零配件、手動工具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新能源產品同比增長27.6%。
來自廣州碩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益帥明顯沒有被籠罩在廣交會上空的外貿低壓影響到。廣交會開幕三天來,他的展位永遠都圍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們,他帶來的幾個精通英語的產品介紹員明顯分身乏術,面對絡繹不絕的問題,他只好不斷用微笑應對。
在張益帥的展位,吸引了眾多采購商的是一臺如同打印機大小的智能美甲彩繪裝備。只要將你的指頭放在噴頭下,只需要20秒,一個本需要人工涂抹20分鐘左右的甲油膠圖案便被準確噴繪在了指甲上。除了海量內置圖案,這臺機器還支持現(xiàn)場自定義。在展會現(xiàn)場,就有一名來自烏克蘭的采購商興奮地向周圍展示著他剛剛印在指甲上的自己的頭像。
據張益帥介紹,這已經是他第四年參加廣交會,每一年的參展都為他帶來了不少訂單,其中主要的客戶來自歐洲和俄羅斯。盡管該美甲機價格不菲(2500美元一臺),但是仍然擋不住采購商們的熱情,不少人表示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類似的機器。
同樣在此次廣交會上受益的還有江蘇友奧電器公司,開幕三天即與海外采購商達成300多萬美元意向成交。其負責人表示,注重專利研發(fā)是他們的主要優(yōu)勢,為提供創(chuàng)新設計和差異化產品,每年投入的研發(fā)費用達到銷售額的5%,積極與國內外的多家工業(yè)設計公司合作。
已經第九次來到廣交會的德國采購商Heisenberg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中國產品的制造水平在顯著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廣交會上同一類別產品的同質化過于嚴重,設計感并不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他在采購產品時更多地會考慮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和品牌效應?!坝行┐笃放齐m然價格相對較高,但是面對差不多的產品,我們會更傾向于采購已知品牌。”
據了解,廣交會一期品牌展區(qū)成交額占比超三分之一。品牌企業(yè)成交同比增長4.8%,占比36.6%。120家品牌企業(yè)成交超過千萬美元,其中海爾、美的、新寶、海信科龍、廣東志高、海信和格蘭仕等7家企業(yè)成交額破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