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的時候,需要尋找各種隱藏的工具,幫助我們過關。看電影的時候,同樣需要尋找隱藏在電影里的細節(jié),作為解題工具,幫助我們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用意,找到闡述的方式,也增加看電影的趣味。在李玉導演、范冰冰、韓庚主演的電影《萬物生長》里,我找到的解題工具,是骷髏。
在《萬物生長》里,骷髏作為道具出現(xiàn)過許多次。男孩們在宿舍嬉戲打鬧的時候,樓上宿舍的同學吊下一具醫(yī)用骷髏,與他們調笑;上課時,沙溢扮演的老師用骷髏和人體標本作為教具,給學生們展示人體結構。男孩們坐在宿舍里為失去的愛情悲傷時,骷髏就被擺在暖氣片旁;男孩們?nèi)簹獣r,胖子同學提來一大袋骨骼標本甩到現(xiàn)場,讓他們當武器使用。骷髏時時出現(xiàn),在他們享受青春的時候,在他們做愛時,在他們煩惱時,在他們荷爾蒙迸發(fā)時。讓我想起比利時畫家保羅·德爾沃的一些畫作,嬌美的年輕女子和骷髏同時出現(xiàn)在畫面上,女子們在嬉戲、行走、睡眠,骷髏就在一旁,或坐或站。
《萬物生長》里的年輕人們是醫(yī)學院的大學生,在他們的生活里,出現(xiàn)骷髏、人體組織標本,出現(xiàn)尸體,最正常不過,但當骷髏的出現(xiàn)變得頻繁,它想要傳遞的信息或許并不那么簡單。要知道,即便是最乏味的電影,也是一場漫長的預謀,所有的畫面、話語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尤其是骷髏這樣一個多少有點異常的道具?;蛟S,骷髏不只是提示人物生活環(huán)境的道具,不是醫(yī)學院學生身份的標記,而是死亡的標記。在青春最盛的時候,死亡就已經(jīng)尾隨而至。因為,青春有多強烈就有多易逝,青春有多美艷,青春消逝之后的破敗就有多觸目驚心。青春的消逝,就是一種死亡。無數(shù)次微小的死亡,指向青春的死亡、生命的死亡。這種死亡,比生命的死亡更加令人震撼,它發(fā)生在生命中途,有對照,有鑒證。
這是《萬物生長》和別的青春片不一樣的地方,別的青春片,往往側重純愛,對青春的逝去耿耿于懷?!度f物生長》更側重性的煩惱,對青春的死亡早有預知,甚至懷有期待。因為,只有在青春死去之后,性的苦悶才能得到極大紓解。秋水和他的同學們,因為醫(yī)學院的八年學制,不得不比別人更久停留在青春現(xiàn)場,去反復體味青春的死亡。朋友的風流云散,是青春的死亡;愛人的離去,是青春的死亡;就連青春的參與者——樓管大爺?shù)乃劳觯彩乔啻旱乃劳?。終于,生命的準備期結束了,青春的躁動不再那么強烈,生命的沖動有了安置的地方,生活開始變得悠長。他們積極地、入世地投身到生活的洪流里,進入更富麗的未來。他們顯然更適應也更熱愛這個未來,曾經(jīng)的性的苦悶、對金錢的渴望,都能盡情得到滿足。
《紅樓夢》也是一部青春挽歌,大廈傾倒洪水滔天,只是給青春必然的流逝,提供一個外部理由。那些看起來較為深沉的家國恨、失意后的頹喪、白日縱酒狂歌,或許只是被逐出樂園后的余緒,只不過借助了正當?shù)拿x,和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但馮唐和李玉,和曹雪芹不一樣,他們留戀青春,卻也深知青春的荒瘠和震蕩,他們更熱愛青春死亡后的世界,并早早派出豐腴的美女和慘白的骷髏,去摧毀那個世界。春風十里,觀照的不是青春,而是春風得意的現(xiàn)在,欲望得以伸展,再也不必苦悶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