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艷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臺詞:“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睆目嗫嗲笏鞯阶粗貒祓┓搴螄L不是如此,藏身刀背后,心懷真武林。
毫無懸念,著名導(dǎo)演陳凱歌執(zhí)導(dǎo)的電影《道士下山》7月上映后,再次引發(fā)一場“歡樂”的唇槍舌戰(zhàn)?!澳催^《道士下山》的電影了嗎?作何評價?”原著作者徐皓峰,自然難逃各路記者的盤根問底。然而,身為電影導(dǎo)演的他,謹守著影視圈行規(guī),一概不予置評。
1930年代的杭州,煙柳繁華之地。小道士何安下被迫下山,等待他的卻是一段段奇遇。西域高僧、政府要員、日本武士、中統(tǒng)特務(wù)、太極高手、梨園名角……各色人物輪番登場,種種秘傳心法浮現(xiàn)于世。這就是《道士下山》的故事?!兜朗肯律健烦蓵?007年,為徐皓峰贏得了“硬派武俠小說第一人”之名。
徐皓峰,北京電影學院導(dǎo)演系導(dǎo)師。大學講堂上的他,常常妙語連珠,“徐皓峰語錄100句”廣而傳之。他從1997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逝去的武林》開中國武俠紀實文學風氣之先,《道士下山》被視為“硬派武俠的接脈之作”,《師父》繼獲2012年“人民文學獎最佳短篇小說金獎”后,今年6月榮獲第十六屆“百花文學獎小說雙年獎”。擁有“一帝雙后”強大陣容的同名電影《師父》,2015年12月即將上映。這是徐皓峰第三部自編自導(dǎo)的電影。而更多的人則是從2014年開始知道徐皓峰,他憑借電影《一代宗師》榮獲了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走進徐皓峰的武俠世界,有奇峰有異徑,有真武林也有大智慧。
“留住”逝去的武林
提起徐皓峰與武林的不解之緣,不得不說他的二姥爺李仲軒。
李仲軒在上世紀30年代因為拜師習武,被自己書香門第的家庭逐出,一生坎坷,后成為形意拳一代宗師,徐皓峰少年時便偷偷隨其習武。1997年從電影學院畢業(yè)之后,徐皓峰開始了漫長的“隱居”生涯。他追隨二姥爺,由此步入武林。數(shù)十年間,他潛心整理形意拳留存的拳譜心法,走訪民間老武人,留下了珍貴的口述紀實作品《逝去的武林》《高術(shù)莫用》《武人琴音》。
《逝去的武林》由李仲軒口述,徐皓峰整理而成。作為中華武術(shù)黃金時代的最后見證者之一,李仲軒年輕時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云祥和薛顛門下,深得形意拳大義;后隱于市井幾十年,及至晚年,機緣巧合之際,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傳統(tǒng)武術(shù)界的人物風貌圖,并透露了從前秘而不宣的練武秘技?!陡咝g(shù)莫用》對象形術(shù)——薛顛的傳世之作進行了探佚,《武人琴音》則首次披露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戰(zhàn)刀法。
其實,記錄這些口述歷史的過程異常艱難,那些八九十歲的老武人,常常一周、一年甚至幾年里,每次拜訪都說著同樣的話,后來徐皓峰才知道,原來“每次在相同里都有一兩句不同,這一兩句就是關(guān)鍵”,個中乾坤還需靠悟性,方能心領(lǐng)神會。通過耐心地記錄整理和大量查閱資料,徐皓峰不但修煉成一位武林高手,在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上也漸入佳境。他談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初衷時說:“我寫武俠是因為自己采訪過很多武術(shù)界和道學界的長老,經(jīng)過長時間接觸積累了一些資源才開始動筆。因為這些人給我講到的一些拳理讓我感覺需要用一種方式將其傳承下去。中國古代文人有一種方式,為了讓自己的詩得以流傳,就寫小說,把詩鑲嵌進小說里,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我是把拳理鑲嵌進了小說里,希望它得以流傳。其實我最得意的不是我制造出來的故事,而是一些比較簡潔的關(guān)于武術(shù)的知識點?!?/p>
幸好,有此藏身處
徐皓峰記得港臺武俠小說襲來的那年暑假,有同學給他送來四冊武俠小說,要求一日看完,他再轉(zhuǎn)送別的同學。而現(xiàn)今的他,到了忘記大多數(shù)中小學同學名字的年紀,卻寫著“不一樣”的武俠小說。
徐皓峰的武俠小說將司馬遷以來、經(jīng)唐宋傳奇至近代平江不肖生等人到金庸、古龍的中國獨有的武俠文學傳統(tǒng),加入了實證和史傳等新元素,既承續(xù)其固有的傳奇性,又融合武學知識體系,以豐富的細節(jié)、真實的歷史背景呈現(xiàn)了武人特殊的生活方式。這種徐皓峰獨有的美學風格,為武俠小說帶來一片新氣象。
人民文學出版社從2013年1月出版了徐皓峰的長篇小說《武士會》之后,迄今已出版了他的武俠短篇集《刀背藏身》和長篇小說《道士下山》。時隔7年,《道士下山》推出修訂版。“《道士下山》寫于2007年,至今才知自己寫的是逃亡。寫人物命運,寫出了各種逃亡方式,寫人情世故,寫出了追捕者不同的收手方式。”徐皓峰在序言《人生可逃》中如是寫道。在他看來,唯有以這點文采來報師恩。
有人覺得《道士下山》的故事結(jié)構(gòu)過于松散,就像陳凱歌說的,“人都是匆匆過客,像一把珍珠撒出去,有去無回”。對此,徐皓峰表示這得看以何種文學標準來衡量中國的文學,“尤其是通俗一點的大眾文學,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向西方通俗文學、向好萊塢影視靠攏,去追求人物、意義、高潮。這種文學其實就是圣經(jīng)敘事,但中國的文學傳統(tǒng)是筆記體小說,所以我在一開始創(chuàng)作《道士下山》時,就是按筆記體小說的方式走的”。
2012年,《人民文學》給《師父》的獲獎詞是:“憑借武俠小說的敘事形式,以電影剪輯式的明快節(jié)奏,完成了對1933年中國社會片段的文學想象?!薄稁煾浮泛汀秶俊返茸髌芬黄鹗珍浻谖鋫b短篇集《刀背藏身》中。在責編瓊花眼中,徐皓峰創(chuàng)作力驚人,是“一位頂靠譜的作家”,而《刀背藏身》是他十年來創(chuàng)作短篇武俠小說的軌跡和變化的一個記錄。
刀尖上的疾徐,盡在刀背的暗影中。在《刀背藏身》序言里,徐皓峰寫到,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運用重于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后?!拔鋫b小說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處。”
坐看重圍辟新路
青年立志時,徐皓峰想做一名電影導(dǎo)演,甚至寫小說也有極強的目的性,為將來拍電影做準備。
2011年,徐皓峰的導(dǎo)演處女作《倭寇的蹤跡》問世。影片講述了明朝末年江湖上的四大門派以及“倭刀”之間撲朔迷離的斗陣故事。該片入圍威尼斯和多倫多兩大國際電影節(jié),并斬獲多個獎項。2014年,《箭士柳白猿》上映。
雖然《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深獲業(yè)界好評,但其寫實風格卻不合大眾的口味。出于商業(yè)考慮,新片《師父》會有什么不同之處嗎?徐皓峰表示,頭兩部影片以話劇空間和以電影畫面構(gòu)圖來表情達意,而不是用常規(guī)劇情交代的層次來完成故事和主題?!稁煾浮穭t“用最古典的敘事和表演的方法做一部電影,本來這個是最常見的,但是因為近幾年中國電影最常見的東西已經(jīng)見不到了,反而最常見的東西成為我們出奇制勝的奇兵,所以這部電影的商業(yè)性不是它的商業(yè)元素而是它的敘事形態(tài)和電影形態(tài)”。
徐皓峰指出,這二十多年來是武俠電影的一個衰落期和轉(zhuǎn)移期,武俠電影作為一種商業(yè)類型,在整體上已經(jīng)走向末路。在他的電影世界里,沒有“飛天”沒有“炫技”,只有閃轉(zhuǎn)挪騰間智慧與功力的對決。在中國電影普遍缺乏觀念的時代,徐氏武俠自成一統(tǒng),還原著真實的武林。徐皓峰告訴記者,同樣是真實的武打,但與頭兩部電影不同的是,《師父》是用正寫正拍的方法,挖掘出動作形態(tài)本身更大的魅力,且這種魅力不同于港臺武俠片。他不僅僅要講述民國30年代天津武術(shù)界的一段恩怨情仇,更想拍出當時天津的社會結(jié)構(gòu)。
在新近出版的《坐看重圍》中,徐皓峰寫了自己執(zhí)導(dǎo)電影《師父》的感悟?!啊粗貒?,是一個隱喻,一種姿態(tài)。”徐皓峰曾說:“武俠的魅力之一,是里頭有中國人的樣子?!彼皬淖顩]落的時候進入,是希望可以用完全不同于過往武俠的寫實主義手法,拯救武俠文化的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