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徐歐露
我們越來越壯,經(jīng)濟艙座椅越來越窄
本刊記者 / 徐歐露
最近的天空,頗不寧靜。
飛機上中國乘客的素質成為眾矢之的。用熱水潑泰國空姐揚言要炸飛機;再三在國泰航空的班機廁所內(nèi)吸煙。而早前,中國乘客間因不滿吃飯聲大發(fā)生互毆,因調整座椅起爭執(zhí)以致誤傷勸架乘務長……近日,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表示,正考慮添加這些乘客的信用不良記錄,或會對其日后乘機產(chǎn)生影響。近萬米的巡航高度令人情緒“高漲”,而飛機狹小的空間又在無限放大人們被壓抑的情緒。為此所困的不止中國乘客,說大了,這簡直是個世界問題。韓國大韓航空負責人在機上打人并強迫飛機掉頭。而僅2014年11月,美國至少有三趟航班因乘客向后調節(jié)椅背導致打架而改變航線。
旅客本身似乎正在成為飛行安全的最大威脅。一方面,飛機的結構與服務,被心理學家認為是“反社交”的;另一方面,現(xiàn)代人的煩躁與疲憊成了一點就燃的導火索。
為節(jié)省成本,很多飛機的經(jīng)濟艙座位變窄了。過去,波音777一排只有9個座位,現(xiàn)在擠成了10個?!?9B座位之于今人,猶若老虎凳之于古人!”美國專欄作家弗蘭克·布魯尼說。
封閉擁擠的空間,讓人變得狂躁,“如果讓人們擠到一定程度,就難免做出失當?shù)男袨?。”夏威夷大學研究機上乘客憤怒心理學的教授利昂·詹姆斯說。
有人為此發(fā)明了“膝蓋捍衛(wèi)者”(Knee Defender)——用于阻止飛機前排乘客將座椅向后仰。
但這也成為沖突的來源。不久前,一架美國飛機不得不中途改變航向,因為兩位乘客為了“就要把膝蓋伸直”和“就不讓你把膝蓋伸直”,打了起來。
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沒有為乘客營造出友好的機艙氛圍。相反,由于托運行李費的增加,節(jié)約的乘客們不得不為爭奪艙頂行李箱大打出手。
而自從某些廉價航空取消機上熱餐后,韭菜盒子、蔥爆羊肉、老壇酸菜泡面就可能成為某些人一路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雖然機艙環(huán)境導致了人們不安,但去機場途中的交通堵塞,不斷催促辦理登機手續(xù)的短信,以及出差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都成為焦慮情緒的來源。緊張、睡眠不足、時差混亂——這些被旅途放大的壓力,直接影響我們的自控力。
當你亟須補補為趕飛機失去的睡眠,或為目的地的那場會議發(fā)言做準備,而前排那位卻用喇叭似的嗓門重復自己的經(jīng)驗,“千萬別坐廉價航班,你不知道那些窮人有多吵”時,即使是常年積累下的理智可能都難以幫人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研究者對此的建議是,深吸一口氣,試試呼吸冥想,可能對減輕焦慮有奇效。當然,是沖著沒有韭菜盒子的那一側!
有了智能手機后,人們雖然置身公共場合,卻在不斷進行私人交流。我們已然學會同時存在于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兩個原本涇渭分明的領域。
公共空間觀念的改變,也是沖突的來源。
“靈修大師說,我們就像蠶在結繭,”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婁爾認為,“縈繞在身邊的就是你隱秘的私人世界?!笨蓡栴}是,當某些乘客試圖這樣做的時候,就挑戰(zhàn)了大家對公共空間的共識。
曾有位旅客感到有什么穿透了座椅靠背和椅面之間的縫隙,伸手往后一摸,抓住的竟是某個人的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