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貞
又到6月刊,又是《茶山紀錄片》,我們連續(xù)記錄的第四年。雖然,每年的記錄過程都少不了茶農、茶商、茶企、茶山、茶樹的身影,但是,如果將這四年的記錄并列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些有意思的事情,就像個坐標系,連成了一條條高低起伏的曲線圖。
如果這個坐標系的x軸以時間為節(jié)點:從2012年到2015年,y軸分別是茶價、茶農的心情、茶商的心情和茶山的生態(tài)的話,那么它們的波動就是相互交錯的。當然,y軸上的內容大多無法量化,我們不可能畫出精確的曲線圖來,但是,它們大致的走向卻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四年來茶山的變遷縮影。
先看茶價,這是主導其他幾項的關鍵。今年的茶價總體上是回落的,一般古樹茶的價格大多回落到了2013年以前,只有部分量少質優(yōu),深受玩家追捧的“微產區(qū)”茶價依舊堅挺,如易武的茶王樹、彎弓、薄荷塘、同慶河等,以及臨滄的冰島等地。而其他體量較大的古茶山茶價基本都有回落,有些甚至回到2012年前的價格。普通臺地茶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通過認證,尤其是歐盟有機認證的有機生態(tài)茶,價格同樣堅挺,高達上千元公斤。
再看茶農的心情,其實云南山區(qū)的茶農,大多單純樸實,對于金錢的欲望不算特別高漲,所以,茶價的起伏對他們的心情和幸福指數(shù)的影響不會太大。不過,很多地方的茶農也開始從被動等著茶商上門收茶轉變?yōu)樽约褐鲃油其N茶葉了。微信、朋友圈,茶農們也能玩轉了,時不時能看到他們的小廣告。
茶商的心情可能就復雜得多了,經濟增長放緩,很多投資者都持觀望態(tài)度,是這輪小低潮的根本原因。按說價格降了點,茶商能夠減少成本,是值得欣慰的,但很多茶商放緩了收茶的步伐,減少收茶量,因為市場降溫,交易量減少,過去高位收的原料還未消耗完。雖然普洱茶可以存放,但是古樹茶相對高的價格,也不是所有茶商都能壓得起資金的。當然,也不乏少量資金雄厚的茶商在趁勢低調大量收料,等待著新輪高潮的來臨。
至于茶山生態(tài),今年春季云南茶區(qū)雨水異常豐沛,大地也被透徹地潤澤,茶山上一改過去干燥、塵土漫天的景象,顯得綠意盎然,清晨也很容易看到以前在雨季才能見到的云海景觀。因為今年上山收茶和觀光的人數(shù)相對減少,茶山上也難得清靜一下,又因為雨水過多,春尾茶提前進入雨水茶,茶葉采摘頻率降低,也讓一些茶樹有了點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再加上保護古茶樹的輿論呼聲越來越高,政府和茶農對于古茶樹的保護意識也在加強。
四年來,我們的記錄從未停歇,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溝通,用雙腳去丈量,用相機去留住瞬間,用文字去傳達思考與觀念……在網絡媒體、自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的堅持、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絲不茍,是為了讓您看到雜志的態(tài)度、雜志的深度、雜志的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