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關鍵語言教育政策的國家安全訴求*

    2015-09-04 09:49:23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李艷紅
    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外語關鍵國家

    鞍山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李艷紅

    美國關鍵語言教育政策的國家安全訴求*

    鞍山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李艷紅

    美國的關鍵語言教育政策是以國家安全為導向,為提高國家語言能力,實現(xiàn)國家軍事、經濟、價值觀和外交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關鍵性外語教育的措施和手段。本文認為,美國關鍵語言教育政策的安全訴求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語言能力在國防安全上是核心戰(zhàn)斗力,在經濟安全上是國家競爭力,在價值觀上是價值觀傳播工具,在國際交往中是國際領導力。

    關鍵語言;國家安全;國家語言能力;語言政策

    1. 關鍵語言與國家安全

    “關鍵語言”(critical languages)是指由政府認可的,對國家安全、經濟發(fā)展、科學研究和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的語言和方言。在美國,這些語言通常是國內學習者較少、需要優(yōu)先支持、有戰(zhàn)略意義的外語。

    美國政府對關鍵語言教育的重視始于美蘇冷戰(zhàn)正酣時期,帶有明顯的冷戰(zhàn)思維。冷戰(zhàn)思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是追求絕對安全,過分強調國家間意識形態(tài)或價值觀對立(張小明 1998)。這種思維在冷戰(zhàn)結束以后仍然存在,并影響著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利益是各國制定方針政策的根本和指導思想,但各國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不同,采取的手段各異。美國的國家安全觀是謀求和保持世界霸權。當美國人發(fā)現(xiàn)國家較低的外語能力會阻礙其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時,就會以國家安全為訴求,調整關鍵語言教育戰(zhàn)略。其中,制定關鍵語言列表是戰(zhàn)略調整的內容之一。

    哪些外語才能稱為關鍵性外語?由誰來認定?《美國法典》第20編第28章1003條有明確的解釋1參閱網(wǎng)址: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20/1003(2015年3月14日讀?。#骸啊P鍵語言’是指由教育部長于1985年8月2日在《聯(lián)邦公報》第50卷31,412頁上公布的關鍵語言,所依據(jù)的法律條文是《1984年經濟安全教育法》212(d)節(jié)”“教育部長可根據(jù)美國的國家安全、經濟競爭力和教育需要對關鍵語言列表做出調整,并在《聯(lián)邦公報》上公布”。教育部長于同年8月在《聯(lián)邦公報》(50 FR 31412-31413)上公布了最終的173種關鍵語言。2008年修訂的《高等教育法》(Pub. Law 110-315)進一步要求:美國教育部與其他聯(lián)邦部門協(xié)商制定每年的關鍵語言列表。2009年至2014年公布的列表中包含78種語言和方言。這些語言都是西歐國家以外的語言。也就是說,只有西歐以外的國家才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與之相關的關鍵語言包括:阿拉伯語、漢語普通話、波斯語、韓語、俄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漢語粵方言、達里語、日語、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旁遮普語、土耳其語、阿塞拜疆語、印尼語、斯瓦希里語、烏茲別克語、豪薩語、馬來語、他加祿語、泰語、越南語、約魯巴語等(Wiley 2010: 99)。國防部監(jiān)管的“國家安全教育計劃”公布的關鍵語言是70種1“國家安全教育計劃”依據(jù)1991年出臺的《國家安全教育法》(Public Law 102-183)而建設,是國防部面向全國教育系統(tǒng)的最有影響力的關鍵語言教育項目。該計劃已經發(fā)展成9個大項目:戴維·博倫本科生獎學金、戴維·博倫研究生獎學金、語言領航項目、傳承語者英語提升項目、國家語言服務團、全球軍官項目、非洲語言試點啟動項目、“預備役軍官培訓團”試點領航計劃、語言培訓中心。。

    自1958年《國家安全教育法》(Pub. Law 85-864)通過以后,美國的關鍵語言教育政策和戰(zhàn)略規(guī)劃緊緊圍繞美國的安全利益制定和實施。美國的國家安全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國土安全、經濟繁榮、價值觀和國際秩序2參閱美國白宮公布的2010年和2015年《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

    第一,國家安全。美國的國家安全既包括本土安全也包括盟友及伙伴的安全。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國家安全的內容包括在各盟國建設軍事基地、提供軍事援助、聯(lián)合打擊恐怖主義、為同盟國提供軍事培訓等。冷戰(zhàn)期間,美國認為其最大的安全威脅來自蘇聯(lián)。冷戰(zhàn)之后,美國政府把“經濟安全”和所謂“全球民主化”納入國家安全戰(zhàn)略范疇(彭光謙 1993)?!?·11”后,美國大力加強本土防衛(wèi),同時調動全部外交資源,推動建立國際反恐聯(lián)盟,不久又提出“先發(fā)制人”戰(zhàn)略將矛頭對準伊拉克(錢其琛2004)。在語言資源利用上,政府開始動員有關鍵語言能力的移民后代參軍,為打擊恐怖主義作貢獻。這些行為充分反映了美國追求絕對安全的意圖。

    第二,經濟繁榮?!俺掷m(xù)增長的經濟實力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根基,是美國海外影響力的關鍵資源”,這是白宮最新發(fā)布的2015年《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的基調。美國信奉自由主義經濟,重商、重利、重科技、重創(chuàng)新、重競爭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通過售賣武器大發(fā)戰(zhàn)爭財。戰(zhàn)后推行凱恩斯主義,采取擴張性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xiàn)“滯脹”,日本經濟異軍突起,對美國經濟競爭力造成威脅,美國經濟戰(zhàn)略開始轉向新自由主義,通過立法鼓勵經濟競爭。冷戰(zhàn)結束后,Bill Clinton一上臺就打著重振美國經濟的旗號,將經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三大支柱之一3三大支柱指的是:確保經濟安全、重組武裝力量以及推行民主。(梅仁毅等 2012:192)。Barack Obama上臺執(zhí)政后,將國家戰(zhàn)略轉向經濟復蘇。值得注意的是,自二戰(zhàn)以后,美國政府愈加重視語言資源在參與經濟競爭中的重要性,將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納入經濟發(fā)展的謀劃之內。

    第三,價值觀。維護和推廣美國民主自由價值觀始終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主旋律。“價值觀安全”是指一個國家要保證其獲得的價值觀免受外來威脅(Woofers1965)。美國人相信民主國家之間不易發(fā)生戰(zhàn)爭,深信美國最大的天職是推動全體人類的自由與進步。美國發(fā)起戰(zhàn)爭和干涉國際爭端的借口之一就是試圖通過武力和對外援助強制推行民主。前總統(tǒng)Harry S. Truman在談到美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時說:“我們會徹底擊潰敵人,逼得他們投降,然后又幫助他們復蘇,成為民主國家,并且加入國際社會。只有美國會這么做!”(轉引自基辛格 2012: 420)。Clinton曾經反復強調美國輸出民主方面的利益,主張“民主的習性就是和平的習性”?!?·11”事件以后,美國人認為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的方法就是促使危險國家建立美國認可的民主政府(馮平、梅仁毅 2007:111)。然而,推行民主的方式不能只靠硬武器,還要靠語言文化等軟武器。美國政府在反恐時期高調宣稱用對方能夠聽懂的語言傳遞美國對世界的關切,以此贏得世界人民的支持。

    第四,國際秩序。美國的國際秩序觀是指建立和維護以美國為首的強大同盟,實現(xiàn)美國統(tǒng)治下的和平、安全和機遇。美國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相信,美國必須領導世界,決不接受美國位居第二(梅仁毅 2012)。美國領導國際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同盟,領導同盟對抗敵手。因此,同盟國和敵手的語言都是美國重點關注的語言。近年來,美國占主導地位的世界秩序面臨多方挑戰(zhàn)。為維持和鞏固當今世界秩序,美國除加強與傳統(tǒng)盟國的關系外,還積極尋求新興力量,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土耳其。美國政府加強了與這些關鍵國家(Pivot States或Swing States)的關系,防止他們落入別的陣營(張帆 2013)。這些國家的語言文化、政治經濟形勢無疑成為美國決策人關注的要素。因此,近幾年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和國務院特別重視巴西葡萄牙語和非洲語言的研究。總之,哪個國家被視為對手或被認為關系美國的全球利益,哪個國家的語言就是關鍵語言。

    基于以上四種核心利益,美國的關鍵語言教育朝著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方向發(fā)展,這一語言安全觀在“9·11”之后越發(fā)明確。表1是近些年在美國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和《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里出現(xiàn)的關于語言戰(zhàn)略地位的內容。下文將基于美國50多年來的關鍵語言教育發(fā)展,從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價值觀和國際交往四個方面闡述美國關鍵語言教育政策的國家安全訴求。

    表1 語言能力在美國國家戰(zhàn)略中的安全訴求

    續(xù)表

    2. 國防安全: 語言能力是核心戰(zhàn)斗力

    美國政府對關鍵語言教育的重視發(fā)端于《1958年國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of 1958)。當時,迫于蘇聯(lián)1957年成功發(fā)射斯普特尼克衛(wèi)星的壓力,美國政府首次大規(guī)模撥款支持高等教育機構培養(yǎng)科技人才,其中包括關鍵語言人才。而美國高層明確將語言能力視為核心戰(zhàn)斗力的戰(zhàn)略思維是在反恐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之時,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重要法案——《1991年戴維·博倫國家安全教育法》(David L. Bore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ct of 1991),實施“國家安全教育計劃”(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 NSEP)。該法代表著冷戰(zhàn)后聯(lián)邦政府對語言和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投入,目的是為美國情報部門定向培養(yǎng)國家急需的關鍵語言人才?!?·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的語言危機再次凸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在發(fā)出告示招募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普什圖語翻譯時,意外發(fā)現(xiàn),美國翻譯協(xié)會8200名成員中只有一人勝任普什圖語翻譯工作。隨后的調查發(fā)現(xiàn),和恐怖主義者使用的語言數(shù)量相比,美國中情局的關鍵語言資源只能滿足30%的需要(Sterniak 2008: 21-22)。不得已,美國國防部在采取措施招募外語人才的同時,出臺政策號召民間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關鍵語言人才。2005年1月美國國防部公布語言戰(zhàn)略轉型的標志性文件——《國防語言變革路線圖》(The Defense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Roadmap)。2006年1月,美國白宮公布“國家安全語言計劃”,新建多個關鍵語言教育項目,鼓勵美國公民為國家利益學習外語,并招募外語人才為國家安全部門服務。至此,關鍵語言的戰(zhàn)略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

    “語言武器”的戰(zhàn)斗力在戰(zhàn)時尤為重要,較低的國防外語能力將嚴重阻礙美國的軍事進程。2003年,美國以反恐名義入侵伊拉克,由于不懂當?shù)卣Z言與文化,前線美軍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美軍不得不向民間機構和戰(zhàn)區(qū)老百姓求助。在阿富汗戰(zhàn)區(qū),一些重要信息經常由于翻譯問題錯報或漏報。美國國內很多翻譯是在工作或業(yè)余時間學習普什圖語和達里語,到了戰(zhàn)區(qū)他們不能和當?shù)厝诉M行有效交流。而美國政府招聘的當?shù)胤g水平較低,缺乏經驗。曾經有這樣一個事件:美國駐阿富汗部隊讓一名當?shù)胤g告訴美國為首的聯(lián)軍向左邊的村莊發(fā)射一顆照明彈查看村莊的情況,結果翻譯聽成了向村莊開火(flare與fire的區(qū)別),結果可想而知。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1詳見McClatchy DC媒體的報導:http://www.mcclatchydc.com/2010/09/09/100342/in-afghanistan-vitalinformation.html(2014年2月26日讀?。?。2008年,英國攝影師制作了一個名為“迷失的翻譯——阿富汗”2網(wǎng)址:http://www.liveleak.com/view?i=fdb_1213651866(2014年2月26日讀取)。的短片,片中暴露了翻譯能力不足對作戰(zhàn)的影響。

    反恐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國防部對國防外語能力進行了評估,2012年3月向國會提交的報告顯示,美國全軍3,269,543人當中只有258,786會說外語,占總軍備的7.92%(Sands 2014: 8)。事實表明,較低的國防外語能力將嚴重阻礙國防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鑒于美國的軍事力量遍布世界各地,以及作戰(zhàn)上的需要,美國已經將語言武器視為軍事能力中的核心戰(zhàn)斗力。

    3. 經濟安全: 語言能力是競爭力

    語言能力是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法寶。美國國防部的“領航語言計劃”清楚地表明了關鍵語言和經濟安全的關系:

    美國政府支持領航計劃的語言為關鍵性語言,因為美國現(xiàn)有的雙語者不能滿足國家對這些語言的需求。這些語言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非常關鍵(critical)。一些人認為這些語言對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比較難學,所以能說某個關鍵語言的人很少,我們必須轉變這種看法。盡管學習這些語言的挑戰(zhàn)性可能更大,要花很長時間,但并不是說這些語言比其他語言更難學。語言領航計劃證明,經過四至五年的學習,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能夠達到專業(yè)水平3引自領航計劃官方介紹,網(wǎng)址:http://www.thelanguageflagship.org/students-a-parents/critical-languages(2013年5月26日讀?。?。。

    美國人對語言能力在經濟發(fā)展作用上的認識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經濟異軍突起,形成了對美國經濟的挑戰(zhàn)。在政府高層的推動下,1980年,美國國會修訂《高等教育法》(Pub.Law 96-374),該法第六章首次將外語知識和經濟安全聯(lián)系起來,強調美國的經濟及國家的長治久安要依靠外語和文化知識。這項法律的主要訴求點是維護美國經濟的世界領導者地位,支持經濟創(chuàng)新和經濟自由,推進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利益。此后,“第六章”經過多次修訂,每一次都強調外語在提升美國競爭力的作用,著力培養(yǎng)掌握外語技能的國際型人才和商業(yè)精英。1984年8月,旨在保障經濟安全的《1984年經濟安全教育法》(Pub. Law 98-377)出臺,為中小學和大學提供經費用于發(fā)展關鍵學科的教育,其中包含關鍵性外語教育和教師培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條文中多次使用“關鍵性外語”這一提法,顯露出政府的語言戰(zhàn)略意識。

    語言在經濟安全上最重要的作用是參與全球經濟活動和制定經濟規(guī)則。20世紀90年代,美國為經濟利益所左右,將日本視為科技競爭的對手,對日本實行高壓政策(任曉、劉星漢 2000)。在語言政策上,《1992-1993國防授權法》(1991年12月出臺)明確要求美國國防部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合作制定日本語言和文化培訓計劃,依托高校培養(yǎng)具有日語能力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yè)管理者,從事關鍵性技術開發(fā)和實驗,將日本的高精尖技術引入美國。美國人發(fā)現(xiàn),國內跨國公司和小企業(yè)要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取勝, 就必須利用語言工具將產品推向世界,為此,企業(yè)需要具備多語能力和跨文化意識的雇員與全球商業(yè)團隊合作或與海外客戶談判。這樣,一些語言(如漢語、日語、烏爾都語、俄語和葡萄牙語等)被納入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語言行列。2010年以后,為了擺脫阿富汗和伊拉克戰(zhàn)爭給美國政治、經濟和外交帶來的困境,關鍵語言教育的戰(zhàn)略取向由過多偏重國家安全轉向經濟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

    在商界關鍵語言認定上,美國商務部是負責美國國際貿易、進出口管制、貿易救濟措施等事務的政府機構,每年負責向教育部報告關鍵語言列表。從2009年至2014年的列表上看,阿拉伯語、漢語普通話、西班牙語(中美和南美)、俄語、韓語、日語是商務部門最需要的關鍵語言,同時,德語、法語、越南語、葡萄牙語、波斯語、土耳其語、意大利語和波蘭語也非常重要。不難看出,美國國家語言戰(zhàn)略著眼于維護全球商業(yè)利益和未來全球競爭(王淳 2010:43)。在全球商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率先了解對象國的國情和語言文化是國家和企業(yè)搶占先機的先行手段和前提條件。

    4. 價值觀:語言能力是價值觀傳播工具

    美國重視關鍵語言傳播價值觀的作用始于二戰(zhàn)。冷戰(zhàn)結束以后,美國的文化價值觀意識增強,語言被視為推行美式民主的軟武器?!?·11”之后,George W.Bush再次回歸到對“民主”等這類軟武器的重視上來。2005年1月20日,Bush在僅有20分鐘的第二任期就職演講中就塞進了40多個“民主”“自由理念”“民主權利”“自由世界”等字眼。在2006年“國家安全語言計劃”公布之日,Bush明確指出語言對傳播價值觀的作用,“在我們試圖理解其他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的人們更好地了解我們。要取得長期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勝利,就必須具備傳播民主的能力。我們必須向世界傳達自由社會的好處。但如果不具備溝通所需的語言能力,上述努力都將是徒勞的”(王淳2010:45)。

    以語言為工具傳播民主價值觀包括幾個載體,一是對外援助,二是國際教育交流,三是國際傳播。第一,在對外援助上,美國將擁有外語技能的人員派往世界各地,以援助的名義傳播美國價值觀(劉國柱 2010)。例如,里根政府建立了全國民主基金會,主要目標是通過民間機構在世界范圍內鼓勵自由和民主1美國是如何搞“民主援助”的,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周琪,網(wǎng)址:http://www.jingshan.gov.cn/show.php?contentid=116549(2014年11月5日讀?。?。第二,在國際教育交流上,國際教育成為美國實施語言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周作宇2013)。美國政府鼓勵學生留學海外學習外語,同時憑借強大的教育實力吸引優(yōu)秀學生到美國學習。近些年,美國政府加大了扶持美國學生去關鍵性地區(qū)留學的力度,擴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在增加國際知識的同時,擴大美國的影響力。第三,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工具是國際廣播。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外宣傳的重要喉舌——美國之音,每天以40多種語言向世界各地廣播,而且隨時根據(jù)國際形勢調整廣播語種2引自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ice_of_America(2014年11月5日讀取)。。除了英語,俄語廣播時間最多,每天16小時,漢語普通話每天9小時。遇有重大國際事件發(fā)生時,還會臨時增加廣播語種、時間或廣播頻率。美國之音的重要任務是讓海外聽眾了解美國,向世界傳播美國文化和價值觀,樹立美國的正面形象。

    再如,成立于1950年的自由歐洲電臺(Radio Free Europe)在短短幾年內就可以用16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窮盡一切詞語抨擊斯大林集團,收集反共信息和言論向外界傳播?!?·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廣播理事會迅速作出反應,建立多語電臺:2002年,成立阿拉伯語“薩瓦廣播電臺”(Radio Sawa),目標是讓中東的年輕人了解“真實”的美國及美國所代表的一切;2003年成立波斯語“法爾達廣播電臺”(Radio Farda);2004年成立針對中東地區(qū)的阿拉伯語“阿爾胡拉電視臺”(Al-Hurra)。這些電臺、電視臺成立的目的是要爭取國外聽眾對美國的認同,要打一場贏取世界人民內心的勝仗。2010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伊朗戒嚴令受害者保護法》(Victims of Iranian Censorship Act, Public Law 111-84,簡稱VOICE ACT),投入1,500萬美元支持針對伊朗的波斯語廣播,向伊朗人民傳播美國的“自由之聲”。傳播方式包括廣播、電視、網(wǎng)絡和手機短信等。

    2014年,烏克蘭局勢動蕩,美國高調介入烏克蘭局勢,于2014年12月11日通過《支持烏克蘭自由法》(Ukraine Freedom Support Act of 2014, Pub. Law 113-272)3該法12月11日由共和黨議員Jim Gerlach提出,當天在眾議院通過,兩天后在參議院通過,通過之快,史上罕見,被俄羅斯批評沒有經過正常的投票程序,是對俄羅斯的公然對抗。詳見https://www.govtrack.us/congress/bills/113/hr5859;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13/c_1113627845.htm(2015年1月12日讀?。7蓛热莅ǎ?015財年劃撥3.5億美元向烏提供反坦克炮和穿甲彈等武器裝備;劃撥5000萬美元專項基金向烏提供緊急能源支持和修建能源基礎設施;與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建立同盟關系;對俄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等大型公司施加新的制裁措施。。該法授權美國廣播理事會加強對蘇聯(lián)國家的俄語廣播4這里的“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平臺傳遞媒體信息。,對抗俄羅斯聯(lián)邦的宣傳。該法還規(guī)定:通過美國之音和自由歐洲加強對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的廣播,后期廣播范圍還包括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并加強烏克蘭語和羅馬尼亞語等關鍵語言的廣播。這項廣播計劃從2016年至2018年每年撥款1,000萬美元。由此可見,無論美國的國家戰(zhàn)略如何調整,語言始終是傳播美國意識形態(tài)和強勢文化價值觀的戰(zhàn)略武器。

    5. 國際交往:語言能力是國際領導力

    國際交往中,國與國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相互間的了解,最直接的了解途徑就是對象國的語言。歷史上,美國在行使世界霸權的時候有過幾次因語言問題帶來的沉痛教訓,分別發(fā)生在二戰(zhàn)、越戰(zhàn)和21世紀的反恐戰(zhàn)爭中。這幾次戰(zhàn)爭中,美國都因為不了解敵方的語言而造成損失。因此,要繼續(xù)成為世界領導者,美國必須提升國家語言能力,通過語言工具行使構建世界秩序的主動權。

    國際領導力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國家的外交能力,美國國務院是國家外交的核心,外交語言能力是建設內容之一。以漢語為例,美國國務院出現(xiàn)過許多著名的中國通。著名漢學家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 Jr.)精通中文、法文和日文,在1972年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訪美時,他擔任中文翻譯,漢語水平極高。李潔明(James R. Lilley)生前是最為傳奇的一位中國通。這位曾被希拉里譽為“最佳外交官”的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參與了中美外交的初期工作。另一位資深中國問題專家貝德(Jeffrey A. Bader)在美國國務院工作30多年,曾擔任奧巴馬總統(tǒng)的中國政策顧問。這些專家都精通漢語,對中美外交產生過重要影響。為滿足國家的外交人才需求,國會通過立法提升國家的外交能力。1992年,新修訂的《高等教育法》(Pub. Law 102-325)第六章增加了一個“公共外交”項目1這一項目在2012年以后因財政問題停止撥款。,支持非洲裔及其他有外語背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國留學,畢業(yè)后為國家外交部門服務。此外,美國國務院管理的其他關鍵語言教育項目,如青年關鍵語言教育項目、富布賴特項目,試圖通過擴大國際交流,引導青年人和學者為國家利益服務。美國國務院在2009年3月實施的一項外交人才引進計劃——《外交3.0》2參見文件下載網(wǎng)址:http://www.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131312.pdf(2015年1月12日讀取)。包括了一項關鍵語言培訓計劃(a language training float)。

    在關鍵語種認定上,美國有幾十個同盟國,這些國家的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等通用語種除外)都是關鍵性語言,而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的戰(zhàn)略對手的語言更為關鍵。二戰(zhàn)期間,軸心國的語言是最關鍵語言,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陣營的語言是最關鍵語言,而阿拉伯語和漢語則始終是最關鍵語言。過去10年,美國政府對近東、南亞及中亞語言需求量大增,最關鍵語言是阿拉伯語、烏爾都語、達里語、漢語、阿塞拜疆語、孟加拉語、漢語粵方言、哈薩克語、韓語、庫爾德語、吉爾吉斯語、尼泊爾語、普什圖語、旁遮普語、俄語、塔吉克語、土耳其語、土庫曼語和烏茲別克語。

    如今,面對國際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美國更加重視國家軟實力的作用。語言在軍事和經濟發(fā)展上是硬實力,在文化傳播和外交上是軟實力。隨著國家間交往的日益增多,語言的價值將被進一步深挖。

    6. 結語

    美國將關鍵語言教育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目的是在國民心中塑造政治合法性,以此來鼓勵美國公民學習外語。這種以國家安全為導向的外語教育也招致一些學者的批評。例如,美國現(xiàn)代語言學會會長Russell A. Berman(Berman 2010)曾批評稱:這種以國家安全和經濟發(fā)展為導向的外語教育違背了外語教育以人為本的本質,為外交政策目標服務的語言教育最終會使學生成為一名“戰(zhàn)士”,而非一名思想者。喬治城大學語言學家Ron Scollon直截了當?shù)嘏u以國家安全為導向的語言戰(zhàn)略完全是霸權主義行為(Scollon 2004)。然而,從國家利益出發(fā),語言資源為國家安全服務無可厚非。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如何協(xié)調語言與國家安全、社會和諧、個人發(fā)展、世界和平的關系是每個國家在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時都要面臨的問題。所有的民族和語言在世界上都是平等的,不僅是關鍵性外語,所有的語言和文化都需要我們去學習和了解。在語言為國家服務這一點上,美國的有些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Berman R. A. 2010. Foreign language for foreign policy? [OL].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0/11/23/foreign-language-foreign-policy (accessed 05/01/2016).

    Sands, R. R. G. 2014. Finding a common threa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s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programs in support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J].The Journal of Culture, Languag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1 (1): 3-20.

    Scollon, R. 2004. Tea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hegemonic practice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8 (2): 271-274.

    Sterniak, N. V. 2008.The American Attitude Towar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1700’s to2006[D].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U.S. Congress. 1958.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of 1958[Z]. Public Law 85-864.

    U.S. Congress. 1980.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80[Z]. Public Law 96-374.

    U.S. Congress. 1984.Education for Economic Security Act[Z]. Public Law 98-377.

    U.S. Congress. 1991.David L. Boren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ct of 1991[Z]. Public Law 102-183.

    U.S. Congress. 1992.Higher 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92[Z]. Public Law 102-325.

    U.S. Congress. 2008.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ct[Z]. Public Law 110-315.

    U.S. Congress. 2010.Victims of Iranian Censorship Act[Z].Public Law 111-184.

    U.S. Congress. 2014.Ukraine Freedom Support Act of 2014[Z]. Public Law 113-272.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5. The Defense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Roadmap [OL]. http://www.defense.gov/news/Mar2005/d20050330roadmap.pdf (accessed 25/03/2015).

    Wiley, D. S. 2010. The growth of the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in Title VI and languag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In D. S. Wiley & R. S. Glow (eds.).International and Language Education for a Global Future: Fifty Years of U.S. Title VI and Fulbright-Hays Program[C].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89-110.

    Woofers, A. 1965.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M]. Washington, D. C.: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馮平、梅仁毅,2007,從《普林斯頓計劃最終報告》看美國安全戰(zhàn)略新思路 [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5):111-115。

    亨利·基辛格,2012,《大外交》[M],顧淑馨、林添貴譯。??冢汉D铣霭嫔纭?/p>

    劉國柱,2010,當代美國“民主援助”解析[J],《美國研究》(3):24-38。

    梅仁毅,2012,奧巴馬政府的四年施政軌跡——重讀四份國情咨文[J],《國際論壇》(6):57-64。

    梅仁毅、李期鏗、劉友道、謝超,2012,《冷戰(zhàn)后的美國外交》[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彭光謙,1993,國際戰(zhàn)略格局劇變中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J],《美國研究》(4):7-21。

    錢其琛,2004,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調整與新世紀初的國際關系 [J],《國際問題研究》(1):1-3。任曉、劉星漢,2000,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美日同盟[J],《美國研究》(4):67-96。

    王淳,2010,安全訴求與認同危機:論美國國家語言戰(zhàn)略的重塑 [J],《國外理論動態(tài)》(9):41-45。

    張帆,2013,加強與“關鍵國家”合作:美國維持現(xiàn)存世界秩序的戰(zhàn)略選擇 [OL],《美國戰(zhàn)略研究簡報》2013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http://ias.cass.cn/PDF_FILE/20131120144150.pdf(2016年1月5日讀取)。

    張小明,1998,《冷戰(zhàn)及其遺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作宇,2013,國家語言戰(zhàn)略與高等教育國際化 [J],《中國高教研究》(6):14-21。

    (責任編輯:曹佳)

    李艷紅,博士,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語言政策、二語習得。電子郵箱:liyanhongas@126.com

    * 本文系2015年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項目“國家語言能力理論與人才標準體系研究”(ZDI 125-38),2015年鞍山師范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美國關鍵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15-b06)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外語關鍵國家
    高考考好是關鍵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獲勝關鍵
    NBA特刊(2014年7期)2014-04-29 00:44:03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中國商人(2013年1期)2013-12-04 08:52:52
    多一點等
    正定县| 犍为县| 泽普县| 邢台市| 固始县| 蓬莱市| 喀什市| 宁夏| SHOW| 柳河县| 兴安盟| 黄骅市| 平乐县| 东宁县| 印江| 明光市| 永福县| 弋阳县| 榆树市| 扶沟县| 宜都市| 团风县| 齐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和政县| 奎屯市| 两当县| 都安| 澜沧| 江口县| 北海市| 伊金霍洛旗| 镶黄旗| 湘乡市| 高清| 巴彦淖尔市| 廊坊市| 甘肃省| 项城市| 灵宝市|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