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森
[摘要] 目的 研究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方牽引矯治在乳牙反牙合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間收治的112例乳牙反牙合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抽簽的方式,將患兒分為兩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每組各56例病例。對照組單純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治療,觀察組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方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X線頭影測量情況。結果 在患兒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純航邮苤委熀?,觀察組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上頜牙合墊式矯治器與前方牽引聯(lián)合應用于治療乳牙反合其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純使用上頜牙合墊式矯治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上頜牙合墊;前方牽引矯治;乳牙反牙合
[中圖分類號] R78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c)-007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combined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the correction of deciduous crossbite. Methods The data of 112 children with deciduous crossbit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random lot metho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single number as the control group (n=56) and even number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6).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was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combined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 were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sults of X-ray cephalomet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one.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SNA angle, SNB angle, ANB angle and mandibular plane angle (P﹥ 0.05). After the treatment, on SNA angle, SNB angle, ANB angle and mandibular plane ang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 0.05). Conclusion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combined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the correction of deciduous crossbite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use of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xillary biteplate appliance; Maxillary protraction; Deciduous crossbite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較為常見的一種錯合畸形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此類疾病發(fā)病率約為8.3%[1],若未及時采取措施處理,伴隨患兒年齡的增長,可能會演變?yōu)楣切藻e合。有研究顯示,多個乳前牙發(fā)展為恒牙反牙合的風險更大[2],現(xiàn)階段,主要采用活動矯治器,對患兒進行治療,雖然可取得一定療效,但是還是未達到預期效果。若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房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則可縮短治療療程,取得更好的矯正效果。該研究主要分析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房牽引矯治在乳牙反牙合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間收治的共112例乳牙反牙合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抽簽的方式,將患兒分為兩組,其中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每組56例病例。對照組單純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治療,男31例,女25例,年齡在3~5歲間,平均年齡(4.29±0.52)歲。觀察組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方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男29例,女27例,年齡在3~5歲間,平均年齡(4.36±0.67)歲。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與排除標準
①入選標準。年齡在3~5歲間,安氏III類骨性錯頜,以上頜發(fā)育不足為主。乳前牙反牙合;無唇腭裂及其它骨組織疾病。矯治前未接受任何對骨組織有影響的治療。
②排除標準。來院檢查前已經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伴隨可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的病理因素或生理因素;肝腎功能異常的患兒;不便隨訪的患兒。
1.3 治療方法
在矯正治療前,兩組患兒均接受基礎治療,通常由專人負責讓患兒配合口腔檢查,指導、叮囑患者清潔口腔部位,并要求患兒保持上、下牙列的清潔。
對照組:單純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治療。上頜牙合墊矯正器為機械性活動矯正器,對雙曲舌簧進行調節(jié),每次擴大幅度約為1 mm,治療時間以乳牙反合解除,建立正常的磨牙關系,且保持2月。
觀察組: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房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上頜牙合墊矯正器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為患者行III類前方牽引,每側牽引力為單側300~400 g。全天戴用12~16 h,在患兒下頜部位保持自然放松狀態(tài)時,牽引至切牙對刃狀態(tài),每隔24~48 h,可對橡皮圈進行更換,解除反牙合后,建立正常的合關系,需繼續(xù)牽引1~2月,直到咬合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即可。
1.4 頭影測量方法
在矯治前后,利用X光片,對患者進行頭影測量,測量項目包括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所有測量項目都由本人一人完成,每項測量項目間隔一周重復測量,連續(xù)3次,取其平均值。
1.5 統(tǒng)計方法
對兩組對象治療前后的測量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經研究得知,在患兒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乳牙反牙合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有資料統(tǒng)計,在門診矯治病例中,乳牙期替換牙期患兒所占比例非常大,約為18%[3],患兒的乳牙反牙合問題若未及時解決,隨著其年齡的不斷增長,不僅會出現(xiàn)咬合異常的問題,而且還可能導致顳頜關系異常,導致患兒顏面部容貌受到影響[4]。
一般而言,患兒不存在明顯頜骨畸形,在這一期間為患兒進行治療,可使其下頜部位恢復正常咬合,促使患兒骨面型得以改善。將前牙反牙合解除后,對上頜發(fā)育具備促進作用,同時能夠使下頜過度發(fā)育得以抑制,在乳牙期間,移動下頜與改變牙位的難度相對較小。患兒最佳矯治年齡在3~5歲間,通常治療時間在3~6個月間[5]。少部分患者因骨骼畸形,治療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
矯正器是最常用的一種治療工具,患者通過配戴矯正器,可以使畸形得以改善,使咬合恢復正常,不過單純采用這種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后才能取得療效[6]。將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療效,有研究顯示,將牽引治療與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聯(lián)合使用,可縮短治療時間[7]。
從該研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采用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房牽引矯治聯(lián)合治療后,患兒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下頜平面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更加證明了這種治療方式的可靠性與優(yōu)越性,有利于改善患兒頭影指標,取得滿意的矯正效果,對患兒上頜骨發(fā)育具有促進作用,有利于積極預防恒牙反牙合。
綜上所述,上頜牙合墊矯正器與前房牽引矯治聯(lián)合使用可在乳牙反牙合治療中取得滿意療效,改善患兒牙齒錯位畸形現(xiàn)象,使其咬合恢復正常,不影響其上頜骨的發(fā)育,對其未來的容貌也不會造成影響,這種治療方式操作簡單,比較經濟適用,更容易被患兒接受,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取得滿意的恢復效果,不會增加患兒痛苦,且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段永華.上頜牙合墊附雙曲舌簧活動矯治器矯治前牙反牙合57例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33):134-135.
[2] 高文華,張霞,劉穎萍.上頜全牙弓粘接固定樹脂矯治器前方牽引治療乳牙列安氏Ⅲ類錯牙合[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5):162-163.
[3] 錢偉偉,陳馨.前牙反合正畸治療67例臨床觀察[J].交通醫(yī)學,2012(2):188,190.
[4] 張美蘭,陳利民.蘭州市3~6歲兒童乳牙反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2(6):385-387.
[5] 袁媛,劉景,古麗巴哈·買賣提力.改良式導弓治療兒童乳前牙反牙合的頭影測量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10):1356-1357,1362.
[6] 董升旭.安氏Ⅲ類錯(牙合)的拔牙矯治[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7] 劉佳,李麗潔,詠梅.不同舌簧矯治乳前牙反(牙合)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S2):399-402.
[8] 楊濤,李毅,吳曉光,等.乳牙牙合錯牙合畸形的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1):3476-3477.
(收稿日期:2015-03-22)